牙体及牙周基础治疗对预防糖尿病患者口腔并发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1-15 08:22
吉林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牙体牙周口腔

袁 欢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糖尿病是老年患者常见慢性疾病,发病原因与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具有密切关系,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口腔疾病是其常见并发症,口腔并发症不但影响患者牙齿的咀嚼功能,导致机体的营养供给不足,同时还可诱发感染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1]。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全面了解口腔问题及危险因素,采取牙体与牙周基础治疗有效预防与控制糖尿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牙体及牙周基础治疗,旨在探讨该治疗对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56~79岁,平均(67.56±4.22)岁;病程2~13年,平均(7.63±0.84)年。观察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55~79岁,平均(66.98±4.25)岁;病程2~14年,平均(7.56±0.87)年。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2013版《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均为2型糖尿病。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沟通障碍;②肿瘤患者。

1.3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口腔健康档案,定期检查口腔各项指标,并进行记录。基于此,观察组采取牙体与牙周基础治疗,具体内容为:①牙周维护与治疗:首次口腔检查后4周内,由医生指导患者Bass法刷牙,掌握牙线或间隙刷正确使用方法,确保口腔全面清洁并维持,对已损坏部位的牙周进行刮治,使其根面平整,向患者讲解吸烟的危害及对牙齿的损害,帮助患者戒烟,治疗6个月后进行复诊,评估患者健康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再次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与预防性洁治。②牙体治疗及检查:根据患者口腔内牙齿缺失、损坏、补牙等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牙髓病、龋齿、根尖病等患者及时采取根管治疗与填充术,术后记录口腔健康问题,术后6个月回院复诊,检查口腔健康情况,根据结果采取常规龈下刮治术与龈上洁治术。

1.4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口腔各项指标,包括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齿缺失、龋补牙数;②比较两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口腔溃疡、牙周炎、口底多间隙感染。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口腔健康指标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而龋补牙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口腔健康指标对比

2.2两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机体糖代谢紊乱可引发糖尿病,并对多个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如不及时控制血糖,可降低机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引发牙龈组织、牙周组织及颌面部组织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采取何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糖尿病患者口腔并发症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4]。

相关临床试验证实,糖尿病除积极控制血糖外,还可采取牙体及牙周基础治疗,通过牙体与牙周全面检查、治疗及维护,可及时了解患者口腔健康情况,保证口腔健康,减少口腔并发症的发生[5-6]。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分别采取常规口腔健康检查与牙体及牙周基础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而龋补牙数高于对照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牙体及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口腔健康状况,减少出血,降低口腔并发症发生率。牙周治疗及检查可通过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口腔清洁方式,避免或减少牙龈出血现象,保证口腔洁净;通过刮治牙周损坏部位可保证根面平整,减少牙面菌斑;牙体牙髓检查可对牙缺失、损坏、补牙等情况及时采取填充术及根管治疗术,避免产生龋齿,以免牙缺失,预防口腔并发症的发生[7-8]。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应重视口腔健康检查,积极进行牙体及牙周基础治疗,以减少牙出血、牙缺失、龋齿的产生,降低口腔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口腔健康。

猜你喜欢
牙体牙周口腔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