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康复新液对Ⅱ期压疮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2020-01-15 08:22耿福能沈咏梅刘芮寒巩文花
吉林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液换药压疮

王 芳,王 婧,邓 敏,耿福能,沈咏梅,邹 宇,刘芮寒,巩文花,王 宇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2;3.药用美洲大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31)

压疮是全球关注的重要患者安全问题之一[1]。压疮的发生给患者身心带来的痛苦,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影响疾病治疗和康复,增加医疗护理负担。康复新液是从美洲大蠊药材提取液中分离、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剂,现临床多用于伤口、溃疡等的治疗[2]。笔者在前期动物实验研究证实,较高剂量的康复新液可通过促进皮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从而修复早期压疮创面,促进压疮愈合[3]。但目前临床研究尚未界定康复新液治疗压疮的剂量和换药频率。故本研究通过对Ⅱ期压疮患者采用康复新液不同剂量、不同换药频率治疗,探讨康复新液用于压疮换药的较好使用剂量和换药次数,以期为压疮的临床护理提供循证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8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住院的Ⅱ期压疮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2009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压疮分期法确诊为Ⅱ期压疮的住院患者[4];②创面无感染;③年龄>18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或对康复新液药物成分过敏;②孕妇、哺乳期及6个月内准备妊娠的妇女;③伴有影响伤口局部观察的皮肤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入组顺序编号为1-120号,从随机数字表第6行第1列开始依次选取120个随机数字与患者的入组顺序相匹配,随机分为四组,规定随机数字为4的倍数进入A组,随机数字除以4余数为1进入B组,余数为2进入C组,余数为3进入D组,经调整后最终四组各30例。在治疗过程中A、B两组因疾病各死亡1例患者,最终A组29例、B组29例、C组30例、D组30例患者,压疮总数为122处,A组30处,B组32处,C组30处,D组30处。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白细胞计数、血糖、白蛋白、压疮部位、压疮面积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研究方法

1.2.1常规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如下:给予医用气垫床;建立翻身记录卡,每1~2小时翻身一次,检查受压皮肤状况并做好记录,翻身时忌脱、拉、拽、推等易损伤皮肤的动作;保持皮肤和床单位的清洁干燥,促进患者舒适;鼓励患者每天行2~3次主动或被动肢体运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

1.2.2分组治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四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新液治疗,具体如下:①协助患者充分暴露创面,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及创周皮肤,在无菌操作下剪去翘起的坏死组织或易脱落的痂壳,创周皮肤用碘伏消毒;②将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51021834)均匀喷洒于创面;③分组治疗:A组采用4层浸湿康复新液的无菌纱布(浸有药液的纱布潮湿但不滴药即可)覆盖创面,其外用无菌敷料及医用胶带遮盖固定妥当,每天定时换药1次;B组的治疗方法同A组,每天定时换药2次;C组采用8层浸湿康复新液的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其外用无菌敷料及医用胶带遮盖固定妥当,每天定时换药1次;D组治疗方法同C组,每天定时换药2次。

1.3评价指标

1.3.1压疮愈合评分:采用压疮愈合评分表(Pressure Ulcer Scale Healing,PUSH)[5]对每处压疮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21 d进行评分。PUSH包括压疮面积评分、渗液量评分、创面组织类型评分。PUSH总分为0~17分,分值下降提示有效,分值不变提示无效,分值上升提示恶化。

①压疮面积评分:使用同一厘米尺测量,以患者身体的头至脚为纵轴,与纵轴垂直为横轴,以纵轴最长值表示创面的长度,横轴最长轴表示创面宽度,压疮面积(S)=长度×宽度(cm2)。对应相应分值:S=0 cm2计0分,024.0 cm2计10分。

②渗液量评分:揭除敷料时评估渗液量并选择相应分值。敷料干燥无渗液计0分;24 h渗液<5 ml为少量渗液计1分;5~10 ml为中量渗液计2分;>10 ml为大量渗液计3分。

③创面组织类型评分:压疮闭合计0分;压疮表浅有上皮组织计1分;压疮有粉色或牛肉色肉芽组织生长计2分;有腐肉但无坏死组织计3分;有任何坏死组织计4分。

1.3.2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以往文献[5-6]制定。治愈:创面愈合,结痂并脱落;显效:创面面积减小,无分泌物且有肉芽组织生长,PUSH降低;好转:创面面积无扩大,渗出液减少,PUSH降低;无效:创面面积无变化或扩大,有渗出液,PUSH不变或上升。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压疮总例数×100%。

1.3.3治疗后21 d压疮创面愈合时间:创面从治疗开始至愈合的时间为愈合时间。

2 结果

2.1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压疮愈合评分表(PUSH)得分比较:治疗前,四组患者PUSH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21 d PUSH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B组和D组PUSH得分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 d,D组PUSH得分

表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PUSH得分比较分)

2.2四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四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2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愈合时间:D组

2.3四组患者疗效比较: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四组患者治疗21 d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9,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B组优于C组,C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1,P<0.05)。见表4。

表3 四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表4 四组患者治疗21天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坏死。湿性愈合理论认为应用敷料使创面维持湿润环境,不仅能保护创面免受污染和损伤,吸收伤口渗出液、减轻水肿,同时能帮助溶解创面坏死组织,有利于细胞增殖分化和移行,降低感染几率,促进创面愈合[4]。目前治疗压疮的敷料类型较多,但普遍价格较高[7]。康复新液是从美洲大蠊药材提取中分离、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剂,美洲大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咸,能理气散结、益气养阴、解毒生肌。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康复新液含有的多元醇类、肽类物质及黏糖氨酸能改善伤口局部微循环,加速修复机体的病损组织,可有效促进伤口的愈合,疗效确切且价格低廉[2]。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PUSH得分、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方面,D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C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采用8层浸湿康复新液的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每天换药2次的疗效最优;采用4层浸湿康复新液的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每天换药2次的疗效次之。说明高剂量的康复新液较之低剂量的康复新液更能促进压疮创面愈合,这与动物实验结果一致[3]。动物实验证实低剂量的康复新液仅可以促进皮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刺激生长因子的分泌和合成,加速早期压疮创面的修复;而较高剂量的康复新液不仅可以促进皮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还可以促进转化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后两者对早期创面的加速修复具有辅助作用[3]。相关研究表明[8],对于压疮患者,每天换药2次,能维持创面局部湿润环境,保证药液浓度,为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避免过度频繁换药对患者新生血管和肉芽组织的损伤。

研究结果证实,Ⅱ期压疮患者采用8层浸湿康复新液的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每天换药2次,可显著降低PUSH评分,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康复新液治疗压疮疗效确切且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新液换药压疮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6种成分测定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康复新液在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康复新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11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