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山区绿色产业引领乡村经济振兴的路径探析
——以承德平泉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

2020-01-17 15:47刘永生魏沧波王宏德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平泉食用菌发展

刘永生 魏沧波 王宏德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把乡村振兴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承德地区地处冀北山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更是瓶颈。承德地区平泉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食用菌产业,摸索出一条适合山村地带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冀北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范例,对于河北乃至京津冀城乡协同发展,都意义重大。

一、承德地区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实依据

首先,平泉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优势突出,由于气候适宜,水资源相对丰富,早晚温差较大,植物生长期较长等自然因素,十分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和培育。其次,承德地区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一带一路”辐射外溢范围的战略地位,需要适应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战略定位,从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出发,走绿色环保与科学发展之路。而大力发展食用菌、林果、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是更好的推动承德经济融入“双战略”发展的现实路径,也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的之路的必然选择。最后,食用菌产业之所以能成为平泉市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发展,被称为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朝阳产业,也是由于食用菌产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食用菌营养价值丰富,是高蛋低糖、食药兼备的绿色食品,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特点。广大农民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固有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生产周期短,当年见效,收益可观。此外,食用菌产业既适合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也可大规模的集约化发展,非常适合山区地带产业经济的普及化发展。

二、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小蘑菇“长”出大产业:产业发展规模化

平泉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最初种植的24户到现在的4.5万户,从落后的、分散的零散种植到现在现代化的、集中的规模化种植,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由小到大、由强到弱,正在成为平泉市农业现代化的龙头产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绿色环保的生态产业,产业规模化与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从平泉市食用菌产业服务局了解到,“截至2017年末,生产规模达达到了6亿袋,继续保持县级全国第一,其中生产香菇2.6亿袋,滑子菇8000多万袋,双孢菇2500多万袋,2017年全市新增食用菌4000多万袋,新建30亩以上食用菌园区35处,其中300亩以上园区1处,200-299亩园区4处,100-199亩园区6处,30-99亩园区24处。在产业技术支撑方面,已获得国家认证自己研发的食用菌品种2个,应用技术专利12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几十项;已经拥有了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乡村食用菌指导服务人员500多人,组成的覆盖全县的技术服务体系,引进他地食用菌先进技术成果2000余项,科技成果创新实际转化500多项。”①《平泉市食用菌产业服务局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平泉市人民政府网站。实地走访了平泉希才食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把科研开发放在企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有高标准综合试验楼、菌种菌棒生产线及试验示范基地。下设食用菌研究会、兴科食用菌专用物品门市部和兴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三个经济实体,产业发展逐渐规模化与现代化。公司每年将收益的30%用于研发和推广,重点进行食用菌技术攻关、成果引进、品种选育、示范推广等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县“星火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等重点科研课题30多项。近年来累计研发推广80多个新品种,其中滑子菇13个、香菇16个、黑木耳20个、平菇11个、双孢菇3个。

(二)食用菌产业政策保障到位:助推产业持续发展

首先,为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村经济振兴,保障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平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的决定》《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科技进步县长奖奖励办法》《食用菌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有关农业产业优惠政策》《食用菌等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若干政策性文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建立了具体农业产业发展目标考核制度,将食用菌产业发展纳入《富民强县八项行动计划》,下发分解到全县各乡镇及相关部门,作为年终考核重要内容。2003年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食用菌办公室,负责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服务,通过实施“产业化园区建设”“科技造血式扶贫项目”“精准对接扶贫”等平台,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2000余万元,助推食用菌产业跨越式发展。县委、县政府从食用菌发展战略的产业定位到减半征收特产税、项目资金扶持、科技创新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效地保障了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快速、健康的、持续的发展。

(三)中国食用菌之乡:产业知名度与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不但规模化程度日益提高,而且其产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大幅度提升,平泉市因发展食用菌产业,先后获得“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中国绿色食用菌十强”县、“中国滑子菇之乡”“全国食(药)用菌行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中国特色产业集群50强”等称号。国内外的知名度与良好的美誉度是建立在高品质基础之上的,平泉市食用菌服务局始终把菌种和产品质量安全当作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命根子”和“生命线”,狠抓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关。一方面,确保全县优良菌种供应。以菌种生产经营许可为抓手,采用集中授课、现场观摩等方式,提升菌种企业发展理念和能力,全县14家菌种厂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全县优良菌种供应能力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全面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创建河北省出口食用菌安全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的意见》等文件。制订了食用菌生产相关地方标准10余项,全县食用菌生产标准化应用率达到90%左右。

(四)挖掘传承弘扬食用菌文化:产业内涵建设在路上

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既重视外在的规模发展与产品质量,更注重产业的内涵建设,以厚重的菌文化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内在支撑。平泉市建有一座标准化的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就日光,该展览馆以7000年的中华菌文化为载体,介绍了食用菌作为一种食物资源进入人类生活的历史,通过悠久厚重的菌类历史文化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文化内涵。就日馆以红山文化为主线,八沟人类发展历史为平台,融菌类欣赏赏、器物展示、旅游介绍、美食品鉴、菌类养身、科普教育于一体,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向人们展示着绚烂夺目的食用菌文化。实地考察平泉市卧龙镇绿河食用菌产业园以及种植大户的香菇种植园,不同的菌类的种植基地,都有对种植菌类的详细宣传和介绍,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菌种展厅,浓郁的食用菌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加之可以品尝的蘑菇宴,让人品尝着蘑菇佳肴,听着食用菌的故事,回味无穷,把食用菌文化提高到了新的层次,助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平泉食用菌正把食用菌文化建设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以食用菌文化内涵建设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五)菌业助推农民创业就业:产业富农效益高

平泉县食用菌产业经过三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全县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基础产业之一,全县有10万多农民受益、并且以每年10%的增速在发展,产业发展后劲十足,整体实力和发展增速均位居全国县级首列。在平泉市卧龙镇绿河食用菌产业园,我们了解到,目前该产业园实行“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既壮大了产业发展,又带动了农民致富。2017年新建绿河园区、中润园区等食用菌产业“三零”模式扶贫园区”4500亩,带动2000多贫困农户和2000多农民间接、直接参与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已带动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为全县精准脱贫人数贡献率64.2%,形成了产业与脱贫互相促进、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形成绿色产业链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食用菌生长培育的菌袋都是以锯末为主要原材料,为此每年要消耗上亿公斤的木料,这造成了当地木材资源的紧张,由于过度砍伐树木,也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为了满足发展食用菌所需要的木料,更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平泉市牢固树立“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念,大力实施了生态型科学发展食用菌计划。谋划以“饲料、肥料、燃料、再生原料、活性炭原料”五料为主循环利用的产业链,节约成本产能增效在15%以上,既保证了效益,又保护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达到建设美丽乡村目标。目前,平泉活性炭产业已全面落地,投资1000万元的食用菌废料转化生产活性炭项目已进入生产阶段,活性炭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延伸了食用菌产业的生产链条,助推食用菌产业效益的稳定增长。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探索,平泉市已经形成了“林木—食用菌—废料—菌糠饲料—养殖—畜禽粪便—沼气池—沼渣、沼液—还田作肥料”①《承德生态建设纪实:在贫瘠土地上演绎绿色精彩》 201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的绿色循环产业链。例如燕塞公司菌炭热电肥循经济产业园项目已完成2台炭化活化炉、5万平方米菌棒生产车间、1.5万平方米科研楼建设,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当前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低,生产设施设备条件差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食用菌培育、采摘、储藏、加工等生产设备还是比较落后的,与标准化、科学化、机械化的产业标准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目前,平泉食用菌以家庭小规模生产和合作社生产方式为主,占总量的70%左右,公司联合农户和工厂化栽培的企业占比相对占比较少,没能更好地发挥集约化的效应。多数中小种植户还是依靠传统的种植经验进行培育,还未完全实现科学化的菌苗培育,这都导致了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从总体来看,大部分中小食用菌种植园缺乏标准化的高科技培育生产设备,大都延续传统的食用菌培育与种植方式,距离标准化、现代化的食用菌种植大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产业发展分散化同质化,缺乏核心市场竞争力

在平泉市卧龙镇,除了绿河食用菌产业园,其他的食用菌种植还是以大户和散户种植为主,零散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食用菌产业发展较为分散。分散的种植方式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难以达成有效的资源配置,从而无法凝聚起产业的强大凝聚力。分散化和同质化的食用菌种植方式,就使得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的市场竞争力,导致食用菌产业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受限,难以高效的提升食用菌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与产业经济效益。

(三)产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落后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平泉市大多数食用菌农户基本延续传统的培育种植方式,科技含量较低,基本上是按照乡村菌把式的口传的流程在种植。在菌种的培育上,研发上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投入较少,与高等科研机构深入融合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菌种都是从外地引入的,菌苗市场鱼龙混杂,导致了菌种来源不清、品质弱化、产量不稳定等问题。近年来引进试验示范十几个品种,没有一个是本地研发品种,并且菌种保存能力差,所使用的菌种2-3年后均出现退化现象。如我们走访了小寺沟镇河沟子村食用菌种植户袁力勇,他作为散户从2014年起种植了40亩香菇,4年的光景,成本用三年全部收回,如果能保证出菌率的话,两年就能收回,虽然是同样的技术人员、同样的操作流程,但每年的出菌率却不同,很难把控,说明还是技术问题。

(四)产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弱,经营销售体系待加强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平泉食用菌产业适应市场的能力较为不足。一方面是不能有效参与市场,对于市场的信号把握不到位,缺乏准确、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对于市场风险的把控能力较弱,容易造成生产的盲目性与滞后性,造成食用菌种植的不稳定,影响了种植户的收入。另一方面,食用菌产品的经营销售体系也亟待加强,由于产业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弱,以及未能构建起相对完善的销售体系,导致产业发展无法有效参与市场,进而提高收益。

(五)食用菌深加工项目较少,产业附加值亟待开发

产品的深加工能够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挖掘其内在的经济价值,是做大做强产业,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平泉食用菌产业主要是以鲜菌的销售为主,绝大部分在低端市场上销售,不能满足高品质、高层次菌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产品效益较低。虽然一些企业也上了一些深加工的流水线,附带干香菇、食用菌罐头以及食用菌咸菜等深加工产品,但食用菌深加工项目较为单一,在精深加工、菌文化创意、三产融合、循环经济、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进一步推动食用菌绿色产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民族聚居地平泉食用菌产业的实地调研,我们了解了其发展的基本现状,明晰了食用菌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了更好的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我们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一)完善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制定产业发展的目标规划和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凝聚产业发展的动力,更好的实施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平泉市确定了“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发展之路,采取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行业自律、民众协同”①《河北平泉食用菌产业被评为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2016年 中国经济网河北经济。的产业推进机制,这就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整体安排。此外,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根据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与阶段性目标,明晰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所要实现的产业发展愿景。根据当前平泉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规模,致力于打造高标准的中国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促进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挖掘产品民族民俗内涵,提高年产值和利润,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技术领先、品质一流、有特色、高品质的全国领先的食用菌产业。

(二)整合食用菌资源,促进产业集约化种植

零散分散的食用菌种植,土地、技术、人才等资源配置的滞后,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与规模效益,应该通过整体规划,区块土地流转、聚户联营、大企业入住等方式整合零散的种植。整体土地流转是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拓宽农业发展投融资渠道的重要举措。通过土地流转,散户把土地流转给食用菌种植大户或者食用菌种植基地,可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可以更好地充分利用产业资源,增加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更有利于科技的普及和创新,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平泉市已经出现了一批像森源公司、润隆公司、金稻田公司等大的食用菌企业,但就全国而言,食用菌企业还需继续培育发展,相比民族地区龙头企业、全国性的驰名企业还有很大距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绿色产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培育新菌种新品牌

针对当前食用菌产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产品引领市场较差,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力度不够,政府相关部门和大的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尤其政府相关部门要搭建科技平台,用政策牵引或成立专门的食用菌科研机构,研发高质量的菌种,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活力。一方面高科技创新,必须抓住食用菌的高端人才,吸引和留住人才是关键。积极与相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科研、品种、栽培技术的不断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的交流和学习,定期组织到国内外现代化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进行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更新观念,结合本地自然条件,打造拳头产品,不断实现食用菌种植的多特色化与品牌化。

(四)提升菌类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

食用菌产业只有适销对路,跟上市场的步伐,赢得市场,才能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平泉市食用菌产业要从宏观上健全并完善市场参与机制,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国内外市场的调研,及时准确的把握食用菌的市场动态,做好提前规划,加强产业内的调控,避免市场自发调节带来的盲目性与滞后性。同时,要不断完善商店、超市、便利店、社区蔬菜店等终端销售网络,打造食用菌品牌,逼供给侧改革,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由传统“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还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营销渠道,通过网络营销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完善销售网络,在稳定原有出口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新型市场,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五)完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保障绿色产业科学发展

“农村要发展,根本要靠亿万农民”,要靠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新型农民,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绿色产业的发展亦如此,因此拥有一大批绿色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是关键。加强科教兴农,通过把科技与教育注入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依靠先进科学技术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变“输血”为“造血”,是不断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法宝。绿色产业的发展必须由政府引导向农户的主动参与转变,这就需要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与致富知识的传授,使广大农户认识到绿色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首先,可以加大对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硬件设施支持的力度,通过建设农村书屋、农村电子阅览室、举办科技致富讲座等途径让村民接触的最新的科技致富信息和相关绿色产业的先进经营管理知识等。其次,组织村民尤其是少数民族村民,进行相关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学习相关产业的先进经营管理技术,从而有效应对生产经营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经营效益。再次,还可以定期的组织相关产业的农户到市内外,甚至省内外典型的民族地区相关产业聚集地进行参观和现场经验交流,开拓视野,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最后,还可以利用本地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专门招收学生,定向培养一批绿色产业的专业人才,吸引年轻人投身于绿色产业,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白我发展能力,为食用菌等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在冀北山区绿色产业引领乡村经济振兴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平泉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其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为进一步提升、优化平泉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与理论指导。同时,以平泉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也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与分析冀北山区绿色产业引领乡村经济振兴,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优化升级,为冀北山区的经济振兴注入强大动力,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课题与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平泉食用菌发展
河北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平泉滑子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