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阈下中国本土歌剧的传播思维研究

2020-01-18 06:23徐丽娜刘听雷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歌剧戏曲融合

徐丽娜 刘听雷

(1.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中国本土歌剧作为一种“时尚”的文化消费形式一直在民族化与现代化两个维度前行,巡演是本土歌剧传播的主要方式,虽然“现场感无可代替”,但是结构单一、模式简单的传播方式极大地限制了歌剧的普及与推广,媒体融合对传媒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媒体产业的发展在历经媒体融合的冲击与瓦解之后,一个高融合的新业态开始产生,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本土歌剧的文化生态,对歌剧的传播思维与传播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媒体融合时代的媒体生态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认为媒体融合是指各种媒体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同时提出“传播形态融合”,可以看出他的观点主要来源于“传播”本身。中国媒体学者李良荣教授对媒体融合的业态进行了概述:媒体融合就是将现有所有媒体功能一网打尽,消除了各种媒体的边界,让多功能复合型媒体在传媒业中占据绝对优势,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1]

媒体融合即多种媒体的融合,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媒体发展理念,是媒体边界消融与多功能主体张扬的产业融合,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基础上与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与国外相比较,我国传媒产业的媒体融合更加侧重的是“互联网+”的地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的媒体融合实际上直接指向了互联网对传统传媒业的渗透侵入。

在当下媒体融合的潮流中,互联网展现出自己独有的优势。互联网技术让信息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现代化的数字压缩技术使网络传输系统兼容了多种媒体传播手段。媒体之间的跨界屡见不鲜,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移动网络平台等媒体形态之间互为平台,但是其中又以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融合影响力更大。媒体融合作为一种媒体发展形态,它对包括戏剧在内的艺术形态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促成了众多艺术形态的资源共享、共通,也实现了宣传效应与利益效应的共融,形成了媒体与艺术“百舸争流”的繁荣状态。

二、媒体融合时代的中国本土歌剧生态

媒体融合为戏剧等艺术形态带来了内容表达上的升级,使内容的展现更加多元化,也让艺术表达与受众接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二者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2]。从艺术的传播效果上来看,媒体融合让戏剧等艺术的传播格局扩展,传播效果增强,传播方式也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让戏剧等艺术创作、传播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在戏剧等传统艺术形态整体式微的情况下,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启发。

当前,戏剧等艺术形态已经不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受欢迎,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受电影、电视等媒体形式的冲击,淡化了人们对戏剧的热情。当前的媒体融合无疑又让戏剧等传统艺术形式面临新的抉择,是一如既往地面对新兴媒体选择漠视,还是以积极的姿态融入新媒体,可以说直接关系到戏剧等传统艺术形式的生存。我们可以说戏剧等传统艺术形态不会消亡,但是前提必然是正视自身的生存环境,这其中包括媒体形式的更迭。

相对于中国传统戏曲而言,媒体融合更是泛审美时代中国本土歌剧传播发展的机遇,媒体融合形成了歌剧传播的开放结构,从传统歌剧院为主的二元欣赏结构,发展媒体融合时代大众传媒和数字化平台的多维互动方式,中国本土歌剧的表演模式和欣赏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中国本土歌剧搭载媒体融合的快车是文化当代性的必然需求

美国后现代主义学者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对于主导文化曾有过这样的表述:缺乏对文化主导的基本认识,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就会障碍重重,将现阶段的历史状况视之为多元文化的简单呈现以及文化差异的随机演变无疑也是片面的[2]。杰姆逊强调了主导文化的重要性,而传统文化只有与主导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新文化语境下的生存与发展,当前的主导文化就是“媒体融合的互通、互动”文化。

传统歌剧的传播方式是简单的剧场二元传播模式,舞台媒体在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受限的,而媒体融合所形成的传播模式恰好弥补了歌剧传播媒体的不足,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传播的全方位与立体化,歌剧的艺术性价值与多种媒体的互动打破了传统戏曲传播的不可复制性,成为继纸质传播、广播影视传播之后的必然选择。并且媒体融合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的生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歌剧也从文化消费的“大众”主流产品变为当前网络时代文化消费的“小众”产品,传统的特定时间与空间的舞台传播方式,被可以分散观看、私人化观看的戏曲欣赏方式所代替,而媒体融合就是满足大众对歌剧的文化需求。我们的传统观念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歌剧这种艺术形态自身所具有的艺术品位被精英群体所喜好,但是在大众传播时代,尤其是媒体融合的迅速发展,包括歌剧在内,再精妙的艺术都需要新兴媒体的传播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充分接触歌剧、认知歌剧,也才能让歌剧的魅力和方方面面呈现在每一个受众面前,因此,媒体融合时代歌剧搭载“媒体快车”就成为必然。[4]

(二)媒体融合在拓展歌剧生态方面的优势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戏曲借助媒体的立体传播模式除了展现戏曲舞台的强大模拟与再现功能之外,在传播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成功,利用歌剧APP实现以歌剧为中心的互联网新媒体的彰显是其突出表现,歌剧APP可以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图文、视频的形式进行全方位介绍,点击率的攀升可以直接提高歌剧的影响。此外,媒体融合时代,歌剧也可以与观众实现立体化互动关系,每一个歌剧、演员的人气与粉丝都可以以互联网互动的方式直观显现出来。报纸、广播电视、歌剧APP等多种媒体所形成的展示平台,就成为观众与歌剧沟通互动平台,连接起歌剧与生活、戏迷与艺术家的“圈子”,有机整合戏迷资源、艺术家资源、媒体资源等多方面戏曲行业资源,形成以歌剧为中心的互联产业链。

同时,媒体融合也为中国本土歌剧“走出去”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当前的融媒体态势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它是一种国际传播方式,信息的国际传播与共享,让文化事件也成为国际事件。媒体融合所形成的立体传播模式可以让演出的视频和音像通过网络传播、介质传播和移植传播实现更大范围与深度的传播,各种传播平台的综合运用让国内与国外的受众都可以通过各种平台收听、观看、下载音乐会音频和视频,尤其是最近几年英文版、俄文版等媒体的推广,为中国本土歌剧“走出去”扫除了语言障碍,促使中国本土歌剧更恰当地融入国际文化领域。

三、媒体融合时代中国本土歌剧的传播思维

从艺术形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看,歌剧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折射出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传统舞台对应的是传统的农业生态文明模式,而随着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戏曲舞台空间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媒体融合时代,传统戏曲艺术基本被压缩到角落,如何将媒体的立体优势与歌剧的发展路径结合起来,事关本土歌剧的生存、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一)本土歌剧与媒体融合必须以网络为依托,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正确的链接心态和方向

当传统艺术形式的更新和发展无法用艺术自身手法和技艺的改进而取得时,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保留传统艺术的内核,改变艺术传播的手法,利用新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的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在媒体融合时代,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艺术消费、政治思维方式等等,都无法与媒体隔断联系,因此,对于本土戏曲来说,一方面,改变自身文化存在形态的手段就是要借助立体化传播媒体这一现代传播途径,这是一种正确的、理性的选择,任何固步自封以及漠视互联网重要载体作用的做法都不利于传统戏曲的转型升级。这其中对歌剧影响最大的就是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随着网络的普及,歌剧的基本知识和歌剧的表演曲目都得到了迅速传播,这与传统的“舞台表演——台下观看”的二维传播模式形成了明显区别。网络传播不仅扩大了歌剧传播的“面”,也扩大了歌剧线上表演的“点”,一些歌剧展播平台的点击率远远超过剧场的收看人数,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歌剧的收看更加私人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明显地增加了歌剧自我表现手段,像一些背景幕的应用以及灯光技术的剧情渲染作用都使歌剧的表达方式更加多元化。还有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普及也使歌剧传播更加个性化,这些自媒体平台以个性化的信息发布和转发为手段,不仅拓展了歌剧的传播渠道和推广方式,并且歌剧的“精英”姿态又能够提升年轻人的文化亲和力、能培养年轻歌剧观众的群体,这也有利于歌剧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在媒体融合时代,本土歌剧必须坚持自身的文化内核,不可否认,媒体融合时代艺术的主导元素已经变成媒体传播下的受众,也就是说受众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期待总是随着时代、主流文化意识和消费理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生活在变、艺术在变,互联网时代中国本土歌剧也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但是本土歌剧不能一味地随波逐流,总是以媚俗作为自己的创新实践的方向,而应该在相对“冷寂”的文化环境当中,摒弃大众文化消费理念等文化功利主义的影响,坚持以艺术精英的姿态探索本土的前沿问题,将歌剧的艺术创作与同时代审美走向和主流意识形态结合起来,发挥歌剧对现实人生的深度体验和个性化构建的作用,从而引领当代艺术的价值建构,“旧瓶装新酒”或者“借体还魂”都是歌剧当代性的一种尝试。同时,本土歌剧应该从当代立体化传媒当中寻求艺术创新的手段,提炼、挖掘、抢救出可以融合在当代艺术审美中的优秀文化因子,实现文化的创新融合与发展。

(二)“媒体融合时代”本土歌剧必须具有开放性的创新路径

媒体融合强调的更多的是受众的接受问题,是本土歌剧的产业化问题。经济是决定一个产业的主要因素,如果一种艺术形式不能够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单靠政府基金扶持的话,那么这种艺术只能是“博物馆艺术”或者“艺术化石”,传统戏曲如果想摆脱这种发展境遇,必须活起来,正如大众文化研究学者约翰·费斯克所指出的,“粉丝在民众之中的眼光最独特,也最挑剔,其所生产的文化资本是一种最发达和价值最高的文化资本”[5]。因此,本土歌剧与媒体融合的联姻首先要解决的是歌剧的普及问题。

本土歌剧在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涉及到报纸、电视、戏曲网站建设、手机等自媒体信息平台建设以及互联网APP等艺术平台建设。目前,本土歌剧传播的主要媒体是报纸、电视以及戏曲网站,它集歌剧信息、歌剧资源与歌剧交流于一体。其中全国戏曲网站已达到1000多个,除去这些专业戏曲网站之外,还有一些综合网站也涉及了大量的歌剧内容。很明显,加快歌剧网站建设是媒体融合时代,本土歌剧发展的必然。同时,对于一些新兴的媒体手段,例如手机客户端、自媒体平台等等,本土歌剧更应该积极将歌剧与新媒体嫁接,实现良性互动。

媒体融合时代的信息优势就是大数据的运用,本土歌剧的发展必须在歌剧数据库上下功夫,歌剧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歌剧艺术的推广和理论研究提供便捷的资料数据,也可以为宏观歌剧产业的发展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这就为政府合理定位歌剧产业的发展趋势提供正确的参考依据,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本土歌剧必须精细研究互联网的载体意义,真正让歌剧的产业化有所凭借,有所依靠,从而使歌剧在媒体融合时代完成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的时代性转变。

猜你喜欢
歌剧戏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戏曲从哪里来
融合菜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走进歌剧厅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