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变局背景下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2020-01-18 06:23张继业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变局大国全球化

张继业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是十九大以来我党对于国际战略形势新的重要判断,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论断,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0L].共产党员网,(2017-10-18)[2020-10-01],http://www.12371.cn/。当代国际关系这门面向高校行政管理、政治学、国际政治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从着眼于培养政治上过硬,业务上内行,具有宽广世界眼光与深邃战略思维的政务管理与外事人才的角度出发,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在课程内容方面,从事该课程教学的高校教师有必要以我党关于世界大变局的重要理论思想为引领,深刻把握大变局下国际关系发展新趋势,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大方向。

一、世界大变局下,世界范围内社会制度与发展道路竞争日趋激烈,美西方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攻势,必须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为方向,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与西方在社会制度与发展模式上长期居于强势地位,然而,随着世界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道路竞争空前激烈,美西方资本主义面临深重的制度性危机,特别是美国,本世纪初以来,从深陷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到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乃至国内政治高度极化、两党党争使国家机器陷于瘫痪,特朗普上台后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更是肆虐美国,以上种种乱象背后凸显出美式资本主义的制度困境。与此同时,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0L].共产党员网,(2017-10-18)[2020-10-01],http://www.12371.cn/。由此,对自身制度与文明有着强烈优越感,否认世界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美国与西方,自然不甘心于“东风压倒西风”,近年来,其不仅继续关注中国国内所谓的人权、宗教、意识形态等议题,而且将对于中国的抹黑与施压扩展到全球范围,对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都高度敏感、妄加猜测,不仅炒作中国以所谓“锐实力”渗透“脆弱民主国家”,以“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输出所谓“威权模式”,甚至在美国国内制造反华“红色恐慌”,污蔑中国利用美国社会的开放性,以所谓的“全政府”“全社会”模式针对美国政府机构、大学、智库、媒体、商界等搞“影响力工程”,还基于网络信息领域及与之关联的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对于全球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炒作所谓的中国“数字威权”模式,在新冠疫情期间还大肆攻击中国的社会制度与治理模式,欲借疫情将中美竞争引向为意识形态与文明之战。

毋容质疑,在上述形势下,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为方向深化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尤为重要,尤其是选取的教学内容,应有助于大学生洞悉当前世界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形势以及美西方“西化”中国的的险恶用心,应有助于在中国与西方制度模式比较中坚定 “四个自信”,应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道路与模式对于全人类以及整个世界的意义,从而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二、世界大变局下,中国日益被推到世界中心舞台,成为世界性大国,必须以培育大学生健康理性的大国国民心态为方向,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世界大变局之根基在于世界范围内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西方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以压倒性力量优势主导世界的局面已成为过去,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格局多极化态势向纵深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国不仅成为牵动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自身实力、感召力、影响力的上升,日益被推向世界中心舞台,成为不折不扣的世界性大国。近年来,特别是十九大以来,适应中国在国际舞台身份角色的变化,我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思想并付诸于外交实践,包括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正日益把中国塑造成既重视本国利益,又具有世界担当、人类情怀的负责任的世界大国。②《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0L].,新华网,(2018-6-23)[2020-10-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6/23/c_1123025867.htm;《习近平讲话确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系列理念》[EB/0L],人民网,(2016-2-19)[2020-10-01],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219/c1002-28135391.html。然而,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可以得见,大国能否以一种有利于本国利益并且造福世界与全人类的方式实现崛起,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本国国民是否具有健康理性的大国国民心态。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国民所持的极端民族扩张主义心态,还是一战后美国国民所持的美国利益至上、不卷入世界事务的孤立主义心态,均对于上述国家的崛起以及战略选择构成了极为有害的影响。

由此,世界大变局背景下,适应中国国际地位变迁,助力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必须以培育大学生健康理性的大国国民心态为方向,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重点是选取的教学内容应有助于批判两种形式的极端民族主义,即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的大国沙文主义,以及本国利益至上,尽可能少承担乃至不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孤立主义,从而由破到立,在批判中建构一种能够较好统筹本国利益与全世界全人类利益、统筹本国国际权力与国际义务的健康理性的大国国民心态。

三、世界大变局下,跨国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人类居于同一地球村下,必须以塑造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方向,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世界大变局背景下,基于大国冲突战争之上的传统安全威胁虽仍未褪去,但随着跨国联系的日益紧密频繁,以及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耗损的矛盾日益突出,跨国非传统安全威胁已成为各国面临的突出安全威胁,2019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即是突出一例,此外,从全球恐怖主义、核扩散到气候变化、难民危机等,无一不显示出人类处于同一地球村、面对共同的跨国安全威胁这一世界重要发展趋势。据此,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认为各国人民共处一个地球村,同呼吸、同命运,特别是在跨国威胁面前,仅凭一国之力难以有效应对,必须加强各国合作,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协力加以应对。①《习近平致力倡建“人类命运共同体”》[EB/0L],人民网,(2018-10-07)[2020-10-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0/07/c_1123525071.htm。以上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既凸显出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世界担当,也是推动大国合作共赢避免陷于权力恶性竞争的“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行路径,更是为全球性问题肆虐的当下为中国13亿人谋发展、保平安、守健康的睿智之举,所以已成为指导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理论牵引。

为了有效应对跨国非传统安全威胁,贯彻我党相关先进理论思想,必须以塑造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方向,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务必通过有的放矢地选取教学内容,使大学生深刻认知到跨国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严峻性,以及人类居于同一地球村之现实,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精髓,从而塑造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从自身做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四、世界大变局下,第四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科技因素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必须以塑造大学生的科技意识为方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当今世界之大变局凸显于科技领域,伴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区块链、纳米、生物科技等领域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运用于生产领域,第四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在此轮科技大变局、工业大变局中,各国科技实力之高下将决定其在产业升级乃至经济福祉、综合国力方面的前途命运,亦将外溢至军事领域,从而具有极强的地缘政治效应。毋庸置疑,在此轮世界科技大变局中,中国能否在激烈的大国科技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对于中国未来若干年的发展以及世界地位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事实上,如果回眸历史,在近来以来,中国之所以在与西方的比拼中落于下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错过了之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契机,在先进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方面落于人后,导致积贫积弱、落后挨打之局面。所以,端起历史的望远镜,考察当下,无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对于朝着“两个百年”目标奋进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打造新兴战略性产业以“智造”引领中国发展,还是主动适应世界军事技术新变革、打造世界一流军队与加强国防现代化,以及以新技术为抓手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促进社会长治久安,都离不开人工智能、5G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变革性先进技术的研发与运用。

在此背景下,必须以塑造大学生的科技意识为方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务必通过有针对地选取教学内容,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地意识,洞悉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前途命运、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意义。

五、世界大变局下,经济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之挑战,必须以塑造大学生的改革开放意识为方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世界大变局亦呈现于经济领域,特别是,冷战以来高歌猛进的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逆全球化之挑战,长期以来支持全球化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既忌惮于经济全球化下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也由于经济全球化对于国内中低收入阶层之冲击,导致以民粹主义形式呈现的经济民族主义肆虐,已成为逆全球化之主力军,反而,长期以来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相对被动地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接过接力棒,成为推动下一轮全球化之主力军。特别是中国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抓手,推动全球化向更为均衡的纵深方向发展。毋庸置疑,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走对外开放道路,积极融入全球化,很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中国得以持续发展的要诀所在,也是中国模式、中国发展道路地应有之义,当前,虽然形势在变,但中国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借助全球化寻求发展的大道理没有变,甚至在欧美一些国家保护主义上升,寻求对华经济科技脱钩的新形势下,以我为主,更为主动、均衡、可持续地推进全球化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更显突出。

面对以上形势之发展,必须以塑造大学生的改革开放意识为方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务必通过有的放矢地选取教学内容,使大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复杂形势,长期以来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及未来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牵引、中国更主动地塑造全球化地战略取向,从而塑造大学生的改革开放意识。

六、世界大变局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以增强大学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能力为方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就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状态使得世界对于中国影响远大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无疑得到了加强,但并未根本改变这一局面。然而,在近年来世界大变局的情势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着历史性变化,重点体现在两者间前所未有的融合与高强度、高频率互动,世界在影响中国,中国亦在影响世界,双向互动同等重要。在过往情境下的一个单纯的国内问题,现在往往具有深刻复杂的国际背景,而一个重大的国际问题亦蕴含着深刻的中国元素,由此,在国内外因素交织融合、高频互动、深度影响的背景下,谋发展、促改革、求和平离不开对于国内外两个大局的把握与统筹,从而,党和国家提出干部要具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能力。①《习近平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EB/0L],中国网,(2013-01-30)[2020-10-01],网址:http://news.china.com.cn/politics/2013-01/30/content_27832981.htm。作为党政干部后备军的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专业本科生也应当有意识地锻炼这方面的能力。针对这种育人需要,必须以增强大学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能力为方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务必通过有的放矢地选取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认识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培养其统筹两个大局的意识与能力。

总之,世界在变,中国在变,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在变,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使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艰巨挑战,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党的领导集体对世界大变局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有着高屋建瓴的认识。毋庸置疑,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的发展,中国对世界做贡献,凡此,一切的一切关键在于未来中国的建设者,而大学生,尤其是将走上政务管理与外事外交岗位的行政管理、政治学、国际政治专业的大学生,在这方面将肩负更多的责任与担当,这也是与时俱进适应当前国际关系发展新趋势,并以我党先进理论思想为牵引,深化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大变局大国全球化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影响的若干看法
吐槽大国
大变局下小微企业人力资源运营战略
莫耶与沈醉 大变局下的小恋曲
多想记住你的脸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大国气象
全球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