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诱导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富集研究进展

2020-01-19 06:02卢佳青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黄酮类逆境发文

杨 琳,卢佳青,林 郁*

(1.三明学院药用植物开放利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三明 365004;2.三明学院图书馆,福建三明 365004)

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亦称为环境胁迫,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对植物产生重要影响的逆境主要有水分亏缺、低温、高温、盐碱、环境污染等理化逆境,和病虫杂草等生物逆境。理化逆境之间通常是相互联系的。例如水分亏缺通常伴随着盐碱和高温逆境,水分胁迫、低温胁迫、病虫害和大气污染等都可引起活性氧伤害。植物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包括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代谢物质也随之变化。有研究表明,林缘、林隙和林内3种不同光照生长环境下,林隙和林内生长的刺五加叶片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林缘[1];遮光处理银杏苗,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也显著低于正常生长的银杏[2]。由此可见,光照直接影响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另一方面,总黄酮及其衍生物花青素和芦丁可在紫外的促进下积累,这在小麦、大麦、拟南芥、矢车菊、芥末、茄、玉米等多种植物中均有报道[3-4]。苯丙氨酸前提物或其他氨基酸的富集也会影响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在土壤和培养基中适当添加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初始底物苯丙氨酸的草莓和水仙中,果实和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花青素显著提高,含量甚至比对照高出23%[5-6]。当苯丙氨酸添加浓度过高,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5]。植物可通过黄酮类和多酚类化合物的积累来抵御高盐胁迫,这类机制被统称为非酶调节机制[7]。因此,在人工栽培或组织培养过程中,适度提高土壤或培养基的盐浓度,可以促进植物体内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在朝鲜蓟、刺棘蓟、秋葵、亚滨藜等植物上的试验均有证明[8-9]。另外,冷冻、炎热、茉莉酸甲酯等激素等逆境条件也会影响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富集。

本研究检索近十年植物逆境诱导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文献,分析其发文量、学术关注度、核心研究机构、核心作者及核心作者研究内容的变化,探析近十年来逆境诱导下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发展及趋势。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库选用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其中的期刊、教育期刊、特色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国内会议、国际会议、报纸、年鉴、专利、标准、成果、学术辑刊为本实验涉及的实验数据来源。

1.2 检索条件

使用中文检索式为 :(SU='逆境'OR SU='光'OR SU='冷'OR SU='热'OR SU='盐'OR SU='氨基酸'OR SU='激素')AND SU='黄酮';时间限制为2009-2018年。

1.3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以自然年为单位,统计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横坐标为发文年份,纵坐标为发文数量,构建学术关注离散点图。再以离散点图为基础,构建逆境诱导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富集研究的学术关注模型。

1.4 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以研究机构区分,统计2009至2019年各研究机构发表相关文献数量。以总文献数量1%为阈值,统计在阈值之上的所有发文机构,分析研究机构的属性特征,分析核心研究机构。

1.5 核心作者分析

以发文作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普莱斯定律,选择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的发文量记为nmax,其他作者发文数量记为m,当m>0.794*(nmax1/2),统计发文量超过m的作者。发文量超过m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关联所在机构,根据其发文量,分析核心作者。

2 结果与分析

2.1 检索总体情况简述

2009-2018年间,中国知网知识服务平台中,以逆境诱导下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富集为主题的文献共2888篇,其中期刊1342篇,特色期刊9篇,博士论文183篇,硕士论文759篇,国内会议77篇,国际会议9篇,报纸3篇,专利506篇,其余文献类型均为0篇,详情见表1。

表1 2009-2018年关于逆境诱导条件下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富集不同类型文献数量

关于逆境诱导条件下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富集的研究成果中,期刊、学位论文和专利的数量分别占全部文献量的60.94%、32.62%和17.52%,会议论文85篇(2.94%)也占有一定比例。一般来说,会议论文具有超前性,国内会议的文献趋势符合这一特征;国际会议由于文献总量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逆境诱导条件下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富集的学位论文的发文量的占比较高,说明学术界此领域的研究,已相对系统,具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2 学术关注度

从逆境诱导下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富集研究的文献类型上看,除教育期刊、年鉴、标准、成果、学术辑刊外,其他文献类型均有文献产出。累加各文献类型文献,得出总体学术关注度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2009-2018年关于逆境诱导条件下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富集的学术关注度

关于逆境诱导条件下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富集的研究成果中,2009年至2012年保持平稳,但略有下降。2013年之后,学术关注趋势呈迂回上升。总体趋势符合Y=14.412X-28730方程,预计2019年的研究热度将保持该趋势,发文量在350篇左右。由此可见,2009年以来,对逆境诱导条件下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富集的研究持续保持相当的研究热度和活跃度。

2.3 核心研究机构

从研究机构上分析关于逆境诱导条件下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富集的文献,福建农林大学(76篇)、南京农业大学(62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9篇)、西南大学(47篇)、四川农业大学(41篇)、浙江大学(37篇)、美国可口可乐公司(32篇)、湖南农业大学(30篇)、安徽农业大学(29篇)、南京中医药大学(29篇)和南京中医药大学(29篇)的发文量超过1%的阈值,也是发表文献量前十的核心研究机构。由这些研究机构可知,农林类大学是此领域研究的核心机构,占核心研究机构的54.5%。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此领域研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2.4 核心作者

对核心作者的研究,可了解这一领域的作者研究的方向和创新点。根据普莱斯定律,核心作者发文数m必须满足m=0.794*(nmax1/2),nmax代表发文最多作者的论文数。本案例中,发文量位居榜首的是英德拉·普拉卡什(20篇)和格兰特·E·杜波依斯(20篇)。将20带入普莱斯定律的公式计算可知,m约为3.5篇,也就是说发文章数在4篇及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综上,我们认为是融媒体技术研究的核心作者,包括:英德拉·普拉卡什(20篇)格兰特·E·杜波依斯(20篇)卜淑敏(10篇)李成磊(8篇)韩天雨(7篇)任贵兴(6篇)吴琦(6篇)赵二劳(5篇)袁媛(5篇)郭盛(5篇)钱大玮(5篇)段金廒(5篇)徐怀德(4篇)刘晓辉(4篇)王成章(4篇)李伟东(4篇)陆嘉惠(4篇)严学兵(4篇)熊建文(4篇)崔瑾(4篇)蔡锦源(4篇)刘佩沂(4篇)唐东芹(4篇)拉斐尔·I·桑米格尔(4篇)马晓红(4篇)岳华峰(4篇)王晓玲(4篇)鞠志刚(4篇)沈雅琴(4篇)周姗(4篇)王毅(4篇)秦勇(4篇)樊荣辉(4篇)蔡宝昌(4篇)黄敏玲(4篇)史益敏(4篇)张卫明(4篇)陈根生(4篇)乔治·A·金(4篇)马淼(4篇)。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过度采集和生态退化,野生植物资源逐渐减少。对于市场需求的植物,生产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人工栽培甚至组织培养技术[10-11]。但是,许多研究表明人工栽培的植株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比野生植株低[11-12]。因此,研究者们深入研究光照强度及光质、温度、无机营养及盐分等环境条件对一些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有望通过栽培或组织培养条件的改善,调节植株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代谢和积累[5-6]。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关于逆境诱导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文献,表明该领域研究持续保持相当的研究热度和活跃度;大学仍旧是该领域研究的主战场,核心机构主要集中在农林类大学;核心作者主要包括英德拉·普拉卡什和格兰特·E·杜波依斯等。

猜你喜欢
黄酮类逆境发文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板栗壳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葛根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缺氧方面的药理作用分析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一种黄酮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用于肼的检测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探讨
完形填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