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绿色经贸合作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20-01-19 03:51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供应链一带贸易

高 静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241)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贯穿了亚欧地区,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然而,“一带一路”的推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面临着挑战。其中,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生态环保这一命题是与整体无法分割的。经贸的绿色化将会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共赢。

1 “一带一路”绿色经贸合作建设的内容

1.1 创新绿色理念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建设中,要坚持绿色化的合作方向,关注沿线国家对于绿色化发展的需求,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开拓“一带一路”的生态环保的发展空间。提升环境的承载力,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绿色合作发展,创新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提出经贸合作的绿色化理念和目标,是全球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相契合的。

1.2 基础设施的绿色创新

首先要加强沿线国家间的绿色合作,包括工程环境与规划、施工、监理的衔接与配合。其次,制定绿色投资政策,加快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化。最后,要加强政府间绿色化交流,引导建设沿线绿色化合作的典范。

1.3 绿色化的国际贸易

一方面,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转变,加工贸易的出口产品正在逐步萎缩;另一方面,与环境相关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沿线国家的贸易面临转型的临界点,亟需通过发展国际贸易合作的绿色化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最终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三赢目标。

1.4 绿色产业的支撑

以我国为例,严格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为基础,支持绿色节能环保产业“走出去”;要制定“一带一路”环保产业发展路线图,推动环保产业提高的输出质量。加快推进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不断深化环保理念、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从而实现走出去,加快与投资国环境政策、技术标准的接轨,创造环保产业走出去的良好政策和技术环境。

2 “一带一路”绿色经贸合作建设的影响因素

为了更有效的分析“一带一路”的经贸绿色合作建设的影响因素,通过查找世界银行数据库的二手数据进行整理出以下表格:

表1 经贸绿色合作效率(GA)及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被解释变量为经贸绿色合作的效率(GA),解释变量为:(1)FDI是指外商直接投资,(2)IDS是指工业化水平,(3)GSC是指绿色供应链系数,(4)GIT是指绿色投资贸易系数,(5)OOT是指贸易开放度,(6)IFT是信息化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一带一路”绿色经贸合作建设的影响因素如下:

2.1 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为负

说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能提高本国的绿色化效率。因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抢占了本国企业的投资市场,从而产生的挤出效应。而且很多国家还会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吸引外商投资,这无疑会产生寻租,最终会导致生产无效率,更不会提高本国的绿色化效率。

2.2 工业化水平的影响

通过表格可以说明工业化水平虽然可以提高一国的经济总量,但是却降低了绿色效率。说明本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逐步淘汰低端工业产业,而应该走高端的工业化路线,努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产业。

2.3 最佳实践的政策工具——绿色供应链的发展

说明绿色供应链是促进经贸合作绿色化的最佳实践的政策工具,促进了“一带一路”的产业链条与服务产品的绿色化。因为绿色供应链是指构建经济和环境相平衡和优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来设计和优化生产与消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包装、流通、消费和循环利用等,可以促进绿色经贸合作。

2.4 绿色投资贸易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绿色标准不断提高。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遵循与完善绿色投资与贸易规则,适应国际贸易中绿色环保标准的要求,完善绿色标准体系,对经贸合作的绿色化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

2.5 贸易开放度的提升并没有能提高经贸合作的绿色化

究其原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更多的属于初级产品,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很多企业都是依靠雇佣廉价的劳动力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的贸易开放会产生低效率的经济,很多企业会忽视研发行为,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6 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效的促进国际合作的绿色化

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等由于非对称信息带来的效应损失,而且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互联网可以使得供给和需求都有目的性。有的放矢,从而减少了生产和消费的无效率性。

3 “一带一路”经贸绿色合作建设的对策分析

3.1 建设绿色供应链体系

绿色供应链从逻辑维度上看是纵向的,可以跨越行业甚至国别。从公共政策来讲,一方面制定强制性的管理规定,如绿色采购制度,供应链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等;另一方面制定积极鼓励性政策,如建立绿色供应链绿色认证体系。

3.2 创新绿色经贸合作机制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国际贸易合作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遵循绿色贸易规则,加强绿色投资,重视协调国际贸易中绿色环保标准的要求。将环境标准和绿色转型的升级要求内化嵌入到产成品中。沿线国家更要通力合作推广环境标志理念,推进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在宣传方面。企业要加大在绿色产品、绿色营销、清洁生产和环境标志方面的宣传。

3.3 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的设立

常年实践中发现绿色贸易合作企业中最薄弱但是最渴求的部分,就是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及共享平台,因此整合好企业环境信息的供给和需求是共享平台最大的价值,也是平台作为推动区域项目合作环保实践最务实的工具,其基本功能除了满足供应链上对于环境信息的需求之外,还应具备与环境信息应用服务相关的延伸功能。

要保障实现平台的运作,必须要有三方面的条件:一是有一个稳定的平台运行协调机构,以维持平台的公信力,组织相关利益方在平台上的活动,并配备具有专业水平的维护团队,机构要具有权威性且公立性;二是有支持平台运行维护的稳定资金;三是必须加快发展相关的技术储备,组织开展针对绿色化的评价标准体系、规范指南和一些对环境经济绩效核算的工具。

猜你喜欢
供应链一带贸易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一带一路”我的梦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