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P评价模型在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2020-01-19 03:51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顶岗物流考核

郭 俐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顶岗实习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能课,是深化工学结合、深度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顶岗实习采用双导师制,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远程管理,校外指导教师负责一线作业指导。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将专业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到顶岗实习中,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一线的生产、管理与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工作岗位,遵守和学习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我岗位技能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夯实了学生从学校教学到社会工作的“缓冲垫”作用。顶岗实习的效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工作面临重重困难,如何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是本文研究重点。

1 CIPP评价模式与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的关系

1.1 CIPP评价模式的基本内容

美国学者斯塔弗比姆(Stufflebeam)1967年提出的一种改进/绩效问责取向的评价模式,具有动态评价的特征。CIPP模型是将顶岗实习项目本身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分析。这种模式由背景(contex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评价和成果(product)评价四种评价所组成。这四种评价为决策的不同方面提供信息,因此CIPP模型亦称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

1.2 顶岗实习质量管理评价模式改革

教育评价理论领域有许多流派,目前在顶岗实习评价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是泰勒模式,即行为目标模式,这种模式主导下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评价将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操作方便,它将设定的顶岗实习目标分解为面向评价对象即学生的可测度的行为目标,然后依据这些行为目标进行效果评价,并分析最终成果是否达到预期顶岗实习目标。现有模式的缺点是重视评价结果而忽视过程管理,评价对象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选择CIPP作为评价模式,是基于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特征的考虑。顶岗实习提升的是学生的内在能力,仅用目标达成及效果来评价较为片面。必须使评价作为顶岗实习政策持续运行的改进工具,仅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则无法达到这个目的。CIPP模式在泰勒模式基础上做了改进,它为决策服务,重视过程评价,将针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反映最终效果的结果评价结合起来,重为决策提供信息,实施较为灵活。CIPP模式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顶岗实习质量评价领域的适用性(见表1)。

2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现状

2.1 注重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职业综合素养的提升

出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因,顶岗实习注重学生校外实训技能的提升,缺乏对学生职业成长和个性发展理念去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在物流企业顶岗实习一般被安排在仓储部、运输调度部等部门,企业对学生的培训注重当前用人需求,培训内容多以货物入库作业流程、在库盘点工作、出库拣选流程、企业规章制度为主,企业出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思考很少安排学生进行轮岗训练,单一岗位的工作容易造成学生工作的倦怠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岗位能力多样化的发展,制约了个人职业成长。

2.2 重视学生组织管理,缺乏教学指导

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侧重于实习安全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习过程的组织纪律,而物流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不够规范。在实际的实习工作中,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身份角色的变化,无法承受工作压力,情绪化严重,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干预和指导。由于物流企业从事的是流水线生产作业,很难对实习生进行系统化、经常性的岗前培训,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匮乏。由于大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属于分散实习,实习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学校无法安排教师驻企业对学生进行及时、细致的指导。

表1

2.3 注重结果考核,忽视过程管理

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注重结果考核评价,缺乏对过程的管理。顶岗实习100%在企业进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从进入企业的适应期到成熟期,他们的心理状态、知识技能掌握过程都是不断变化的。而学生分散实习,即使在同一企业也会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这是导致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难度大的原因之一,再加上指导教师同时承担着校内繁重的教学任务,只能通过习讯云顶岗实习平台和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微信、QQ)进行远程监控学生,并且大部分时候学生只会将工作中的部分向指导教师汇报,指导教师也会及时解决问题,但是没有将这些细节纳入考核的内容;校外指导教师是学生自己找,学校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去考核校外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也没有具体的对学生考核的标准,即存在形式上存在“双导师”的考核,但实际上的指导均注重结果考核。

2.4 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

多数高职院校都是通过顶岗实习鉴定,实习总结报告等形式多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进行评价。传统的考核评价只体现学生的最终结果,无法反馈学生实习过程的表现。现有对顶岗实习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较为简单,与此同时,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质量评价中评价对象单一,重点对学生进行评价且考核仅停留在习讯云顶岗实习平台的完成情况和质量以及顶岗实习总结报告的质量,缺乏了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缺乏对指导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评价。

3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顶岗实习的CIPP评价模式

CIPP是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个环节组成,背景评价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评定其需要、问题、资源和机会;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基础上,对未能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等做出评价,实际上是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判断;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的过程做连续不断的监督、检查和反馈,记录存档,以便对下一轮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成果评价阶段属于终结性评价,它对课堂的实施结果进行测量、解释和评价,为今后的工作夯实基础。总之,评价的重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改进。

3.1 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主要是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的基础,决定了顶岗实习的目的和目标。在背景评价环节需要全面分析学校、企业和学生的,综合考虑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接纳力。在背景评价阶段主要是制定出符合院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利益的实习目标,那必须经过实地调查和访谈,了解院校实习资源、物流企业实习资源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总结以往的实习材料和调研报告,分析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顶岗实习背景评价报告。

3.2 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达到设定的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条件以及若干实习备选方案的优缺点所做的评价。目的在于形成一份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顶岗实习计划。在制定顶岗实习方案时首先要考虑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物流企业顶岗实习内容,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在制定顶岗实习方案之前,先与承担顶岗实习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明确企业的诉求,将学生顶岗实习内容与企业经营实况相结合,依据顶岗实习方案制定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对各方职责、实习过程要求、考核标准等作出详细说明,从制度上保证顶岗实习过程顺利进行。

3.3 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的主体由学生、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构成,过程评价主要是对顶岗实习过程的监督、检查和反馈。检查实习过程是否按照原计划执行,发现潜在问题便于对下阶段的实习过程进行调整改进。过程评价是建立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全过程观察记录、实习日志、月报告上交和顶岗实习答辩的基础上,反映出来的岗位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因此,过程管理和监控应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入手,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企业考核检查、教师随机访谈相结合的过程监控体系。

3.4 成果评价

斯塔弗比姆的研究将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推广性4个阶段。物流管理顶岗实习的成果评价主要包括:顶岗实习对学生产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能力的提升,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顶岗实习开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评价方式上采用自评,主要是学生根据考核标准对自我进行对照考核;校外指导教师评价,主要是物流企业按照企业考核标准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奉献精神、岗位技能、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主要完成对顶岗实习的总结性评价,对实习效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综合性评价报告。

4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顶岗实习的CIPP评价流程

塔弗毕姆的CIPP评价纲要,包含对评价活动的检查、评价信息获取计划、成果报告计划和监控管理计划等内容,以及评价者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操作流程,这些设计能更好地实施CIPP评价。在借鉴该操作流程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顶岗实习评价的需要,设计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CIPP评价流程:

(1)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和对顶岗实习人员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爱好特长,未来的目标;整合本专业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建立学生和企业双选的渠道,保证学生找到满意的实习企业,企业能够选到满意的员工。

(2)制订制度文件,保证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地保质保量的完成,尽可能推动顶岗实习标准化,主要体现在顶岗实习教学文件齐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各种任务记录详细,完成情况和使用的方法记录详细,工作现场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适当留照片,为顶岗实习答辩留存佐证材料。

(3)建立健全企业(校外指导教师)、学校(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指导工作机制,避免指导工作的形式化。学校和企业应建立联合指导办法,校外指导教师保证在指导过程中既把学生当作同事来相处,又要秉承着师傅的带徒弟的理念,加强考核;校内指导教师要适当的深入企业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

(4)总结顶岗实习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总结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欠缺的实践能力,旨在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

5 总结

顶岗实习管理受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自身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管理难度系数大,为了改变传统顶岗实习评价模式的短板,建立了基于CIPP模式的物流管理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在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确立了顶岗实习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并形成良好的评价模式。该种评价模式,需要合作企业高度配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真实有效地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之路。

猜你喜欢
顶岗物流考核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内部考核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