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教学法的“英语课程思政”行动研究
——以“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为例

2020-01-19 10:34王培松
关键词:商务礼仪礼仪思政

王培松

(东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教育部长陈宝生再次强调:“树立正确的思政观,我们不能把思想政治课和专业课割裂开来。”[2]在这一方针指导下,迄今为止,高校英语教师从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适应性、实施路径、教学模式、教师信念等多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然而,大部分思政教学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仅仅停留在教学实践分析层面。事实上,任何优质的教学必定包含明确的目标以及与之呼应的各个教学环节,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也不例外。

1 目标教学法与英语课程思政

依据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构建的“目标教学法是以教学目标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为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并以此为据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目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直定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需要从过去专注外国语言文化,转向发挥中国元素的协同效应。英语课程思政应以目标教学法理论为指导,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特点,又要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力求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期间,英语教师发挥思政教学设计师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思政效度。

2 “思政目标”指导下的“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思政”教学

“国际商务礼仪”是东北林业大学面向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英语通识公选课。此时,学生已经修满了大学英语一年级的课程,具有一定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学校增设各类英语选修课,以保证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继续有针对性的学习。2018年12月,“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正式启动,团队教师以目标教学法为理论依托,从确立“思政”教学目标入手开展“思政”教学活动和“思政”教学评价,同时采用行动研究模式,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行动等环节贯穿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始终。

2.1 计划——确立“思政”教学目标

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课程进入准备阶段。为了使课程目标与思想政治目标完美契合,团队教师着手修改了教学大纲和课件的教学目标。依据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现代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团队教师将课程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每一单元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力争实现思政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养、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观等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与国际商务礼仪相关的基本知识、规则和技巧;通晓商务活动各个环节中的礼仪和规范;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和中外文化差异。技能目标包括能够遵循商务交往的惯例与客户沟通;运用英语和礼仪知识处理问题、应对特殊情境;具有思辨创新的能力;举止得体,展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情感目标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点,主要包括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集体主义精神;展现个人鉴赏力和审美素质,关注生态文明;拥有礼仪意识、敬业精神及社会责任感。

实践中,教师会根据授课内容,调整“课程思政”目标的侧重点。例如,仪态礼仪和着装礼仪部分的教学思政目标强调展现个人审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会面礼仪、握手礼仪和电话礼仪的思政目标侧重学生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网络礼仪、谈判礼仪和会议礼仪部分的思政目标强调爱国、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职面试礼仪着重突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用餐礼仪和送礼礼仪融入生态文明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强调环保意识和职业道德;在跨文化交际礼仪和礼仪禁忌部分可比较中外文化差异,宣传中国优秀文化。

2.2 行动与观察——开展“思政”教学

依据目标教学法,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目标进行。教师确定了课程的思政目标后,便可有条不紊地组织材料,设计教学活动。2019年3月至6月,“国际商务礼仪”教学团队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即该研究的行动和观察阶段。

2.2.1 “思政”教学环节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围绕思政目标,将每单元教学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三部分。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利用网络、QQ和微信等现代信息交互手段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布置学生预习本单元文章的礼仪知识,或者准备课堂实践活动需要的相关用品。例如,着装礼仪单元需要学生提前准备丝巾和领带。

课堂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师介绍与课程板块相关的礼仪背景、要点和规范;实践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组演练。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课堂二分法,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课堂教学一般遵循课程导入、目标展示(教师会特别强调所要达成的思政目标)、相关知识讲解和实践演练等步骤。教师每堂课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思政目标,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内容的情景,遵循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原则。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主题式、案例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实现“授课(教师)+示范(教师或学生)+协作(学生)+演练(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后活动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线英语补充阅读。教师在班级Q群中上传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和文字阅读资料供学生赏析。例如,着装礼仪板块补充中国传统服饰的英文介绍;握手礼仪部分补充中国古代拱手礼和抱拳礼的内容。另一种是礼仪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与礼仪相关的活动,包括“最美东林人”摄影比赛、班级礼仪形象大使评选、模拟求职、名片制作、班级电子相册制作等。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改善了形象气质,增强了自信心,更激发了他们爱国爱校的情结,展现出个人价值观和审美视角。比方说,学生拍摄的“最美东林人”既有实践课上挥铲的老师、夜晚图书馆归寝的学生、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也有收拾餐具的食堂阿姨。课外礼仪活动将美和爱的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

2.2.2 “思政”教学案例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设计、组织方式及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学习者的需要和基础,将其与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教与学的过程及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愿望与潜能。”[4]以“国际商务礼仪”第一单元着装礼仪为例,课程思政目标定位在展现个人审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围绕这个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周思敏老师主讲的《商务人士的仪容仪表》视频,女同学准备丝巾,男同学准备领带。课堂上,教师通过穿波司登羽绒服的男士、中国皇帝和中国超模T台秀三张动图,引入课程主题服装及其功用——保暖、身份和个性。紧接着,教师展示课程目标,即认识着装的重要性、知晓职场着装的原则和禁忌、了解不同文化的着装,特别是中国服饰(思政目标);教师在第一个学时通过案例介绍着装的TPO原则。其中穿插习近平主席及夫人出访的照片,请学生分析他们的着装特点。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职场人士的着装规范;请学生演示西装的穿法,并介绍如何挑选适合职场的衬衫和皮鞋。在第二个学时的实践课中,教师将学生按照性别分成若干小组,看图片和视频练习丝巾的系法和领带的三种打法。本单元课后在线英语阅读内容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介绍。为检测目标达成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下次着正装上课。

综上所述,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爱国、自信、审美”的思政目标。无论是导入部分的图片,还是课程讲解中习近平主席及夫人的着装都会增强学生的爱国情和民族自信心;课堂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职场个人形象和审美培养;本单元的课后在线英语阅读部分是对思政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特别选取了介绍旗袍和中山装文化象征意义的英语阅读。教师通过上述活动,自然而然地将思政理念融入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理念。

2.3 反思与再行动——实施“思政”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作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是教学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可以全面反映‘教’‘学’双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验证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和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效。同时,各种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又会为教师和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的调整提供新的参考,从而发挥评价的建构作用。”[5]通常,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围绕思政目标,采用主客观评价与教师和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2.3.1 教师“思政”评价

教师评价即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可看作是行动研究的反思阶段和再行动环节。教师自评是指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思政教学的成败首先取决于教师。作为思政教学的实施和设计者,“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有认同感,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行,是切实有效开展思政教育的决定性因素。”[6]“国际商务礼仪”团队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前,认真研究国家领导人讲话和教育文件。在授课期间,教师通过课后随机交流和定期教学分享等方式总结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以期提升未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整理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典型案例,总结思政经验,创建了可供推广的“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思政模式。学生对教师思政教学的评价则采用手机APP做调查问卷、访谈以及期末教师测评的形式体现。

2.3.2 学生“思政”评价

学生评价即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学生综合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构成。其中,课堂表现采用学生自评方式,按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次数和质量进行统计。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包括与思政和礼仪内容相关的网络作文及课外活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考试分为期中和期末两部分。为了契合思政目标,期中考试分为开卷考试(内容与中华礼仪文化相关,以此强化中国元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考试(以小组为单位的礼仪场景模拟口试,测试职业能力和素养)两种类型。除了教师评价外,期中礼仪行为考试还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由课代表和优秀学生组成评委团,学生的最终得分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期末考试为笔试。问答题目的设计也向“思政”概念靠拢,增加了中外礼仪文化对比方面的内容。

3 结语

总之,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思政”建设中,授课教师坚持以包含思政要素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授课—示范—协作—演练”的思政教学模式研究探索。通过参与式、合作式、互动式的课内外活动,学生不仅提升了职业素养,锻炼了交际能力,而且形成了良好的品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表现充分体现出了“思政”与英语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商务礼仪礼仪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教学融入《商务礼仪》课程的实践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从日本文化角度分析日本商务礼仪
中专学校开展商务礼仪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中职学校商务礼仪课堂教学的提升策略研究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