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20-01-25 15:43李文一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华教学内容传统

李文一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教育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贯穿党的教育方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资源、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发展。

[关    键   词]  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08-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在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让学生理解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融入时代精神,有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而在五千年的延续和传承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不曾中断。首先,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祖先的智慧结晶,是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过的真理,对我国之后的发展和指导人生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和参透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补充学生必要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的强化,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以此来激励学生形成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营造全社会的传统文化氛围,树立起重视文化、重视传统的新风尚,促进全社会以教育领域为起点,进行文化的传播和氛围的营造,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未来我国的人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能有较高的飞跃。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给学生真实、饱满的即视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之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和方法,体现了德育思想的精髓,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中华传统文化能有效地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尤其是能改变主体对客体的态度,尊重其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传统优秀文化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将道德认知与道德践履相结合。

渗透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崇尚礼仪的中庸之道;汲取“天人合一”的人文追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做人处事原则教育,如尊师重道、尊老爱幼、“义利”教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培养学生的宽容心胸和孝道教育、遵纪守法的行为规范教育,体现出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性。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修齐治平,国家为先”的理想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国家责任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其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等。学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利用传统节日,突出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内涵,丰富传统节日的形式,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原则和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既要体现传统文化精髓,也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契合。将诚信、仁爱、正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给学生进行具体的展现,培养学生讲仁爱、守诚信的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

(一)应用原则

一般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如下几种教育原则:一是注重言传身教的原则。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注重示范榜样的力量,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动和思想,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二是渗透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内心自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内省”“慎独”的个人修养方法,通过反思和自省来提高自身的德育修养和品质,这对促进学生的德育修养,为我们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心理教化方面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借鉴。三是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方法。在传统文化中,德育普遍要高于智育,良好的品德才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一个人首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知识只有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应用方法

现阶段,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全体的探索阶段,上到政府,下到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在思考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式,并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高中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和理解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1.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

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过去的教学由于过于注重直接分数的呈现,因此对文化的熏陶和挖掘关注较少。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比重增加,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挖掘意识也更强,因此在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挖掘。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和敏感性,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才能在教学中有更加活跃的思维,随机地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教学,为学生呈现的课堂也能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程的设计上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和生成性,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有主动探索的欲望;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适当的课程延伸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快感,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持久的兴趣。

2.结合传统的文化载体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式,更是将活动教学与陶冶教学相融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只有在多种教学思想配合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相结合,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现场教学的重视,要带领学生进行定期的、多样化的现场教学。

首先要挖掘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学的实践场所,如书画展览、文化的展示等,又或者是相关的纪录片观看、电影的观看等,都可以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自然而真实的教育素材,同时又能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新鲜感。求知欲受到激发,在多样化的形式中获得传统文化学习的快感。其次,教师要在现场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体会。例如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与主办方合作,让学生了解讲解员的工作,在实践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活动内容,通过亲身参与来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后,教师要针对现场教学进行总结。在现场教学之后要带领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和讨论,深化现场教学的学习成果,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积累,并且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只有教师有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积累,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和生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和学校的不断努力,引进更多的教学方式,开拓教学思路,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曲洪志.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6).

[2]张祥浩.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J].东南大学学报,2008(5).

[3]鄧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李小蓬.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功效[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

[5]李春燕.让思想品德课承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重[J].学生教学参考,2015(Z2).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中华教学内容传统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