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中职德育课堂团体游戏教学策略

2020-01-25 15:43吴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团体核心德育

吴琳

[摘           要]  如何发挥好德育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贯彻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摆在我们中职德育课教师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将游戏化教学与中职德育深度融合,从目标导向、以人为本、价值引领、问题导学、多元评价五个方面探讨中职德育课堂团体游戏教学策略,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中职德育;团体游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10-02

2019年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总结思政课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提出“八个相统一”。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为新形势下办好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好德育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贯彻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摆在我们中职德育课教师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核心素養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学界讨论的热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总体框架。该框架分为一个核心——“全面发展的人”;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伴随着研究的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一步从顶层设计落实到具体层面,细化为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发布,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社会参与,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虽然中职德育学科核心素养尚在讨论之中,但在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社会参与这四个结构要素上已达成一定共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为中职德育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改革创新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二、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领域古老而经典的课题,具有趣味性、体验性、竞技性、探究性、教育性、灵活性等特点。其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启迪育人功能以及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等方面的显著效果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证实。如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从“活动”理论出发,主张教育要适应学生的天性,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玩中学的理论,让学生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领悟教学中的观点思想、体会情感,并运用到生活中。

游戏化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为团体辅导理论。即在团体情境下根据团体动力学的原理,由领导者通过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解决团队成员共同的发展问题或心理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游戏化教学的哲学基础为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游戏化教学的教育学基础为学生主体论,即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

三、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目前国内对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领域,在体育、数学、英语等学科方面成果丰硕。但在中职教学领域,关于团体游戏模式在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的学术成果不多,尤其是与德育学科相结合的应用研究更是缺乏。

因此,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将游戏化教学与中职德育深度融合,探索中职德育课堂团体游戏教学策略。打造开放、自由、共享、和谐的心理空间,在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对学生情境体验的关注以及对学生问题意识、能力意识、辩证思维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中,破解中职生厌恶学习、被动学习的痼疾。学生以主动参与、享受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反思、积极建构的反馈激发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创造性、生成性和职业成就感,在师生互动中形成教学相长、互促互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中职德育团体游戏教学策略

(一)目标导向,着眼破解教学重难点

中职德育课堂开展团体游戏应处理好教学目标和游戏手段之间的关系,游戏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应用的教学手段。团体游戏的选择和设计应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德育教学大纲、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行业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进行。根据教学大纲把握教学重点,通过学情分析掌握教学难点,与专业学科教师共同开展研讨,明确学生专业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品质等核心素养,以此为依据精心设计团体游戏。由于德育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涉及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也是综合性的,而且课程之间存在教学内容交叉重合的情况。因此可以尝试对德育课程教材进行归类整合处理,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团体游戏,增强针对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破解德育学习重难点,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德育学科核心素养。

(二)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中职德育课堂团体游戏教学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在游戏教学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游戏主题的调研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学员访谈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和德育课程相关的需求点、关注点、争议点、误解点,集思广益、找准关键,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团体游戏,回应学生关切。在游戏过程中营造自由、平等、尊重、民主的氛围,实现活动空间、思想空间、交流空间的开放,使学生在参与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分享,在分享中反思,在反思中建构,在建构中成长。也可尝试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邀请学生自主参与德育团体游戲的主题设计、目标确定、方案筛选、规则安排、材料准备、成员分组、任务分工等环节,通过全流程的实践参与进一步加深对游戏主题的理解,发挥德育功能。学生在与团队成员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观察、辨析、体验和学习,寓教于境、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知行合一形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

(三)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职德育团体游戏教学要注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当中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德育团体游戏应成为真实世界的缩影和折射,要以学生职业规划、专业学习、校园生活、人际交往、社会现实等题材作为游戏的源头活水,将抽象的德育理论形象化、静态的授课形式动态化、平面的知识课堂立体化,在理论知识传授的表层之下深度挖掘游戏所能承载的价值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生在德育团体游戏的互助协作、团队合作中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实现道德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思维碰撞、观点交锋中悟透知识概念,明晰是非标准,澄清价值判断;在情感共鸣、反思感悟中增强思辨能力、政治判断能力和科学精神,从而能在是非面前慎思明辨,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方向,激发责任担当。

(四)问题导学,构建知识逻辑脉络体系

中职德育团体游戏应将学科知识逻辑、现实生活逻辑和游戏实践逻辑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规则、层层递进的游戏任务满足学生学习心理,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教师还需为学生搭建发展核心素养的脚手架,恰当运用问题链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教学问题,按照逻辑顺序形成问题链,对应于游戏的不同环节中。同时注重课堂生成性,根据学生回答反馈适时增加追问和反问。以问题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辩证思维、类推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游戏的竞争与合作行为中,在积极良好的情绪体验中,理顺德育知识体系的脉络,建构起知识、能力、素养的框架,增强从表层学习到深度学习再到迁移学习的高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五)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价是检验中职德育团体游戏教学实效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应以发展学生德育学科素养为目标,遵循教学与评价一致性的要求,把教学评价融入游戏设计和游戏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以评促教,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中职德育团体游戏教学注重的是在游戏过程中的参与、体验、反思和感悟,因此教学评价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游戏过程的参与度、专注度、积极性;团队互动的配合度、包容度、责任心、贡献度;策略的可行性、全面性、新颖性、创造性等;成果展示的独特性、思想性等。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运用录制视频、观察记录,运用可穿戴智能设备开展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教学过程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评价,同时结合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手段,着重评价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核心素养水平。以评价引领教学,激励学生在看得见的进步中释放发展空间、锤炼品格、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周步兵,王恒富.生命为本:握好多元评价的“尺子”: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思政课研究之六[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4).

[4]韩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从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看德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3).

[5]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1).

[6]牛玉霞,任伟.游戏化教学初探[J].软件导刊,2006(10).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团体核心德育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