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配合MOTOmed智能训练器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综合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0-02-05 13:19张红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训练器经颅脑梗死

张红伟

脑梗死后由于高位中枢受损,低位中枢主动控制能力减弱,致使机体肌力下降、平衡能力下降、重心偏移、上下肢屈肌群与伸肌群的肌张力增高,且由于患者中枢神经元和脑血管受损,代偿功能重塑不完全,增加患者认知功能、记忆力、视空间与执行空间、语言功能、注意力等功能障碍[1]。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可重建受损功能,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传统康复训练项目单一和训练疗程较长,其临床效果局限性较大[2]。经颅直流电刺激是通过直流电微弱作用在大脑皮层,改善神经细胞膜电位电荷分布,通过极化作用增强脑部无创兴奋性,调控大脑功能作用[3]。MOTOmed智能训练器系统触发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诱发大脑中枢传出性活动,促进大脑皮质功能重建,预防肌肉萎缩和肢体痉挛等综合征发生[4]。因此,本研究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MOTOmed智能训练器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综合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19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条件:经影像检查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改良Ashworth评级≤2级。排除条件: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合并严重肺气肿、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3]。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29例,女30例;年龄45~61岁,平均49.67±8.03岁;平均病程18.03±5.03 d;平均受教育年限10.02±2.86年。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 ;年龄46~63岁,平均50.13±9.11岁;平均病程18.01±5.11 d;平均受教育年限10.21±2.91年。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被动康复训练。

1.2.2 观察组 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配合MOTOmed智能训练器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1)经颅直流电刺激训练:采用R30 MagPro型智能经颅电刺激仪,以及YRD EE型诱发电位检测仪,参照患侧腕部电极放置YRD惰性液态冷却圆形线圈,在患者偏瘫对侧M1区进行最大强度单脉冲刺激,反复刺激15次。标记并记录可诱发患侧最稳定和最大的运动电位位置,作为刺激热点。刺激结束后再采用Brain Stimulator治疗仪,将阳极和阴极分别置于患者颅部前额叶背外侧和前额叶,粘贴4.5 cm×5.5 cm尺寸的等渗水明胶海绵电极贴,前额叶处粘贴阳性电极,前额叶背外侧粘贴阴性电极,设置刺激电流量为1.1 mA,单次刺激20 min,连续治疗4周[4]。注意事项:电极与皮肤接触的蹭电布应保持湿润,必要时可涂抹适量耦合剂;与皮肤接触面应为蹭电布较厚一面;正负电极粘贴位置应正确,刺激阶段应注意仪器提示和患者主观感受。

(2)MOTOmed智能训练器:对肢体偏瘫所致无法主动运动患者采用MOTOmed智能训练器,初期可调至被动运动模式,在治疗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屈伸主运动训练、屈伸被动运动训练、屈伸主动运动训练、抗痉挛运动训练,训练过程中穿戴Athos智能传感运动服[5],反馈肌纤维的电信号记录肌张力,并针对性实施反向运动,待坐位平衡达到1级动态平衡时,即可协助患者进行下肢MOTOmed智能训练器,训练期间可由1名护理人员观察双下肢肌力情况,同时指导双下肢用力平衡。整体训练过程采取间歇训练法,以患者感觉疲劳为间歇缓解时间,次日运动量根据当日反应进行调整,每日1次,单次时间20 min,连续训练4周[6]。注意事项:切勿屏气训练,避免肺泡破裂和损伤呼吸肌肉;勿过度牵拉,避免损伤肌筋膜;训练过程中应全神贯注,避免与其他患友聊天和竞赛;训练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

1.3 观察指标

(1)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该量表主要评估患者抽象力、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语言功能、命名力、视空间与执行空间,各方面采用1~5分评价,各方面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满分30分,≥26分说明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分数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

(2)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定,主要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总分0~100分,总分越高说明患者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越好,总分<50分为I级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II级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III级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100分为无障碍[7]。

(3)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该量表包括由坐到站、独立站立、由站到坐、独立坐、闭眼站立、床-椅转移、站立从地上拾物、双足并拢站立、站立位上肢前伸、转身一周、转身向后看、双足前后站、双足交替踏、单腿站立14项,各项评分0~4分按由低到高评价,总评分范围为56分,评分越低说明平衡功能障碍越严重。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该量表包括大便、小便、小便、如厕、吃饭、转移、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10项,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功能损害越轻,对家属和护理人员依赖越少,其中≤40分为重度损害,完全依赖;41~60分为中度损害,部分依赖,≥61分为轻度损害,几乎不依赖[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MoCA量表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FMA,BBS,BI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FMA,BB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MA,BBS,BI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脑梗死为脑血管病变的急性发作,坏死灶可影响患者精神活动、思维及记忆力等认知功能障碍,除此之外,高级中枢的功能障碍影响肢体的协调和支配能力[9]。临床研究发现,患者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可增强神经传感器接受性冲动,刺激大脑皮层功能重塑性,改善患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传统临床康复训练主要采用作业训练、步态训练、平衡训练,临床效果不够显著[10]。

经颅直流电刺激通过微弱电流刺激大脑皮层,改善神经细胞电位电荷分布,使其大脑皮层产生去极化或超极化,且该技术为非侵入性疗法,其中阳性电极可增强神经元去极化,降低神经元动作电位阈值,增强大脑皮层兴奋性,而阴性电极可增强神经元超极化,提高神经元动作电位阈值,控制大脑皮层兴奋性,调控大脑功能[11]。除此之外,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作用于额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控制疼痛效果和调节神经内分泌,刺激脑区相应区域的皮质功能,增强认知功能[12]。而MOTOmed智能训练器通过对关节、皮肤深浅感受器的传入,及大脑中枢运动信息的传出,重建大脑皮质功能[13],促进运动功能重新恢复,改善肌肉萎缩和肢体痉挛,避免废用综合征发生,且MOTOmed智能训练器中主动训练可刺激向心端和远心端冲动,增强局部神经元活跃、恢复及新陈代谢,保持肢体正常生理解剖结构,促进功能代偿技能,使得患者有意识的参与主动训练,加速功能恢复[14]。除此之外,MOTOmed智能训练器设计包括前后双向自动安全停止装置,训练过程中,当生物反馈功能接受肌肉痉挛信号时,可暂停电机工作,直至反馈痉挛信号停止而继续进行训练,且该训练器可视界面可全面显示训练状态、运动参数等上下肢运动负荷分配状态,提高训练配合安全性和舒适性[15]。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FMA,BBS,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MOTOmed智能训练器,可有效促进神经元代偿功能重建,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和家庭。

猜你喜欢
训练器经颅脑梗死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下肢关节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器对骨科康复的影响
简易游泳姿势训练器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型起搏器术后康复训练器的结构设计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