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诊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满意度的现况及影响因素

2020-02-05 13:19庄丽玲江晓萍庄陆香刘燕婷黄宝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夜班急诊科护士

庄丽玲 江晓萍 庄陆香 刘燕婷 黄宝珍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就诊患者多、拥堵现象较为严重,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护士人手紧张,是护患纠纷的“高发地”,甚至出现伤医暴力行为,护理人员精神压力大,尤其是夜班护士,多为1~2名值班护士,除了时刻面临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外,遇到家属不理解或情绪失控时,更有可能招致无端指责与暴力,护理人员精神高度紧张,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急诊科护士不愿上夜班的问题相对其他科室突出[1-2]。研究[3]表明,轮值夜班成为急诊科护士主要心理压力源,夜班不可预测的工作量、工作负担过重、害怕夜班出现差错等,容易造成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睡眠质量差,甚至失眠,急诊护士转岗、离职率高,不利于急诊护理队伍的建设。有数据[4-5]显示,33.5%~92%的急诊科护士存在睡眠障碍,护士睡眠质量又进一步影响其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本研究就急诊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最小化医院护理人力成本的原则下,更为妥善地安排急诊科护士的夜班班次问题,更贴近急诊科护士的个人偏好,降低其睡眠障碍,提高护士对夜班排班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124名急诊科护士,纳入条件:在职在岗;曾经或正在急诊科工作;工作时间超过12个月。排除条件:正在进修的急诊科护士;中途退出本研究者。详情见表1。

1.2 调查工具

在张凯旋等[6]设计基础上修改制定而成,内容包括"排班公平合理性、排班是否满足自身意愿、排班安排的自主性、调班是否具有灵活性或者弹性、是否方便看护自己孩子、排班年资高低合理搭配、是否符合假期安排"共7 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由“非常不满意”赋值1分至非常满意赋值5分,得分≥4分为满意。正式调查前,选取30名符合条件急诊科护士进行预调查,1个月后重测其信效度,Cronbach’s α为0.812~0.916,表明信度较好。

1.3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采用问卷调查,取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以无记名方式填写,30 min内收回。研究人员检查问卷完整性,若超过10%未作答,则为不合格问卷,予以剔除。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12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分析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诊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满意度现状

急诊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满意度得分为2.90±0.30分,各条目得分排名及满意度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在排班公平合理性3.60±0.77分、调班灵活性或弹性3.48±0.92分、满足护士排班意愿3.21±0.91分、满足家庭和工作的平衡2.86±0.86分、年资高低搭配的合理性2.71±0.86分、假期安排2.28±0.91分、排班安排的自主性2.22±0.93分。

2.2 急诊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满意度评分在学历、月收入、每月夜班数、每日工作时间、子女个数、职称、急诊工作年限、聘用形式、不同交接时间点、排班模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诊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分)

2.3 影响急诊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满意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影响夜班排班满意度为自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6000元以上、每月夜班数≥6个、子女个数≥2、不同交接时间点(1:30am)、排班模式(全夜制夜班)是急诊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满意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急诊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众所周知,急诊科就诊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滞留时间长、分流困难,有的甚至因病房紧张长时间滞留急诊室,工作环境紧张、嘈杂,工作量大,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是医患纠纷、暴力抗医相对较多的科室[7]。本研究结果显示,我科急诊护士对晚班排班的满意度较低,满足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年资高低搭配的合理性、假期安排、排班安排的自主性各条目得分较低,表明我院目前所采取的夜班轮班工作模式可能存在偏差。因此,急需分析急诊科护士对晚班排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制定更为合理的晚班排班模式,使急诊科护士的排班意愿得到了较好的满足。晚班排班设置应更注重年资高低搭配,满足排班意愿、假期及排班自主性,这与张凯旋[6]等研究结果一致,排班考虑护士看护自己孩子的精力需求。

表2显示,月收入、每月夜班数、子女个数、不同交接时间点、排班模式等是急诊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满意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急诊科护士更愿意选择“一天前夜一天后夜的夜班排班模式”,均高于“全夜制夜班、夜班周换与月换制”,可能与本次调查护士大多数为未结婚、还没有孩子的年轻护士,对家庭的责任压力较少,精力充沛,对夜班抱怨较少有关。“夜班周换与月换制”轮班护士生物钟被打破,极易产生生理节律紊乱。而已结婚和有孩子的护士,除要完成急诊科护理工作外,还需要兼顾家庭和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抚育2~3名子女的护士,不仅要承担家庭家务,还要赡养父母[9-10]。长时间承受来自工作及家庭各方面压力,身心疲惫,容易引发职业倦怠,或者不堪重负,申请调离急诊护理岗位。全夜制夜班不仅消耗护士大量体力,使其力不从心,而“一天前夜一天后夜”,为护士提供了更多的休息时间,更有空闲时间处理家庭事务。于0:30 am交班,交、接班护士均能够在子时有≥15 min的睡眠时间。子时为晚23时至凌晨1时,是人体“合阴”之时,在此阶段小睡有助于人体肝脏代谢排毒。1:00 am和1:30 am交班,接班的急诊科护士有一定子时睡眠时间,而交班的急诊科护士错失了子时睡眠时间,子时适合睡觉,而丑时适合熟睡,子时未入睡者常常出现头晕目眩、口苦等临床症状,丑时仍然未熟睡者常产生胸闷、倦怠乏力、黑眼圈等临床症状[11-12]。夜班护士的睡眠质量(PSQI )总分依次为0:00 am<0:30 am<1:00 am,医院应根据气候、时差、作息规律等选择合适夜班交接时间,改革排班主体,在经济承受范围内,扩大急诊科护士夜班队伍,尽量降低每位护士的每月夜班数,提高夜班护士酬金待遇,进而提高其月收入,改善急诊科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13]。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满意度得分较低,且与月收入、每月夜班数、子女个数、不同交接时间点、排班模式等密切相关。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夜班排班应以人为本,制订个性化日程,寻求最优化的夜班奖金激励制度,夜班排班注重护士的需求与愿望,夜班交接时间符合睡眠习惯,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猜你喜欢
夜班急诊科护士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最美护士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上夜班 升血压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