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照护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0-02-05 13:19曹海涛李海燕丁彩艳潘岁月李本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急性期医师心理

郑 梅 邹 芸 曹海涛 李海燕 丁彩艳 潘岁月 李本玲 庄 毅

中期照护最初于2000年由英国学者提出[1],目的在于帮助患者由急性期过渡到恢复期,并由医学治疗上的自主过渡到功能恢复上的自主,建立疾病急性期照护与长期照护的桥梁[2],最大可能提升患者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由医院照护到平安返家。欧美一些国家对中期照护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研究,美国实行的康复照护模式下,亚急性期照护概念及急性后期照护概念与中期照护的内涵有相似之处[3]。亚急性期照护是照护机构为患者提供技术性护理,以达到缩短急性期患者住院时间的目的,继而提供在急性期医疗机构还没有完成的医学治疗照护;急性后期照护是以离开急性期病房或医疗机构的照护为主,帮助患者尽早的恢复身体基本功能,并顺利回归正常生活、避免短时间再次入院为目的[4]。中期照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动态管理对慢性疾病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5]。我国对于中期照护模式的探讨起步相对较晚,汤佳等学者进行了中期照护模式在医联体内实施的可行性研究[6],苏清清等学者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期照护干预的研究[7]以及吴玉芙等学者进行的中期照护对急性期后脑卒中患者效果观察的研究[8],但尚无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期照护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性别、年龄组间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研究的患者均了解相关情况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年龄≥60岁;思维言语正常;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Barthel指数≤40分;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恶性肿瘤、意外骨折、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合并症。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心力衰竭非急性期(建立稳定剂量的口服利尿剂≥48h;静息心率60~110次/min;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稳定后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降幅≥30%;夜间能平卧,给予身心评估,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包括心力衰竭症状管理、心力衰竭饮食、运动康复、用药指导、心理干预等方面,由主管护士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2周的中期照护。

(1)团队组成:心血管内科医师、心血管专科护士、营养治疗师、心理医师、药学医师及心脏康复治疗师。参与实验医护人员1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管护师4人,营养师1人,心理医师1人,药学医师1人,心脏康复师1人。

(2) 明确成员职责:心内科医师在团队中充当管理者角色对患者进行各项评估,根据每位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中期照护计划,对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和管理,在团队中起着协调、沟通的重要作用;护士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健康教育,督促患者及时复诊,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协助照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营养治疗师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目标和有效的干预方案;心理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的评估,及时给予心理咨询及药物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药学医师与心内科医师一起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监测药物疗效,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心脏康复治疗师根据老年人特点,制定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训练计划,督促患者执行,鼓励家属积极参与[9]。

(3) 团队培训:实验前每位参与人员均经过培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中期照护小组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对患者进行中期照护2周。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照护方案,并动态调整。

(4)方案内容:在完成心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督促患者按照饮食处方完成计划的每日营养膳食量,及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和代谢情况调整饮食计划;需要心理干预的患者,心理医师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和添加药物治疗;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观察治疗效果,观察应用药物是否合理,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协助并督促患者完成康复师制定的运动处方。

(5)有氧运动种类:行走、踏车、腹式呼吸、医疗体操等。第1周,在心电图、血压监护下进行;第2周,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每次运动30~60 min,热身运动通常10~15 min,真正运动时间20~30 min。

1.3 观察指标

采用Barthel指数、跌倒风险评分量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且观察6个月再住院率。Barthel指数包括:进餐、修饰、大便、小便、洗澡、穿衣、用厕、转移。每个子项目有 0、5、10 分 3个等级计分,总分为 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自理能力越好。跌倒风险评分:0分为正常,1~2分为低危,3~9分为中危,≥10分为高危。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表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总体健康相关生活。共21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法计分(0~5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arthel评分比较

两组入组时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点各组Barthel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跌倒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入组前、出院1个月、出院6个月跌倒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时间点各组跌倒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明尼苏达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入组前、出院1个月明尼苏达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时间点各组明尼苏达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再入院比较

观察组出院1个月及6个月再入院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时间点各组再入院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中期照护模式,可以提高Barthel指数,改善明尼苏达评分,从而降低再住院率。Barthel指数能更直观的反应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通过多学科管理团队,针对患者身体功能以及是否具有康复的潜能做出评估,并在生活细节中给予指导和督促,增加患者主动自理的信心,大大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明尼苏达评分更是从生理、心理、生活相关事项方面反映患者的生活质量,中期照护团队不仅有专业的心内科医生、护士在自身疾病方面给予治疗和护理,更有专业的心理医生调节患者心理,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期照护模式保证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加快构建老年中期照护模式具有积极且现实的意义[10]。中期照护模式的设立可以补足急性医疗与长期照护之间的不足,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品质,甚至降低病死率[11]。在各级医院针对老年心力衰竭非急性期的医疗护理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动中期照护的医疗理念。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单中心研究,我们只是获得了初步的数据,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总之,中期照护可以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急性期医师心理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中国医师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