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模块化管理”在淋巴瘤化疗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2020-02-05 13:19张丽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因性淋巴瘤模块化

张丽君

“手机APP模块化管理”是利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进行康复管理的护理模式,具有优质高效、灵活机动的特点,可弥补常规护理内容、形式单一的缺陷,患者可反复阅读、随时查阅疾病相关知识,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了解程度,实现逐步引导、及时反馈,形成闭环管理,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化疗进程顺利进行[1]。淋巴瘤是一种对化疗敏感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患者2年生存率为72.7%,5年生存率为46.7%[2-3]。由于淋巴瘤的多发性,分布广泛性,化疗不良反应以及淋巴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普遍性 ,如何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直接关系疾病的预后。近年来,随着手机APP的广泛使用及人们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考虑到淋巴瘤的复杂性及化疗的长时间性[4],将“手机APP模块化管理”应用到淋巴瘤整个化疗阶段,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淋巴瘤化疗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为淋巴瘤;患者及家属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标准:预计生存周期<3个月;精神异常,配合度差。按照组间性别、年龄、淋巴瘤类型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18~73岁,平均36.39±4.27岁;淋巴瘤类型:霍奇金淋巴瘤2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20~75岁,平均37.02±4.15岁;淋巴瘤类型:霍奇金淋巴瘤2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1例,两组性别、年龄、淋巴瘤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淋巴瘤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讲解疾病化疗的相关知识、给予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心理护理、延续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机APP模块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创建模块管理小组。由肿瘤科两名主治医师、护士长、2名高年资护士、5名低年资护士及1名心理咨询师组成。主治医师负责患者咨询指导,解答疑惑;护士长负责本研究监督及指导工作;高年资护士负责护理采用效果评价,低年资护士负责护理执行、解答患者对护理工作方面的疑问;心理咨询师负责患者心理干预指导。②对小组成员集中培训手机APP3大部分、19项内容培训,要求小组成员掌握相关内容、方法及优势。将模块管理护理内容交由专业技术人员导入到手机APP中;制定淋巴瘤患者随访手册,内容包括姓名、年龄、病理类型、化疗方案等内容,并对每位患者编码,以便护理人员查询指导;录制淋巴瘤知识小视频,上传至APP,供患者查阅、学习。③患者入院后,在责任护士指导下为患者免费下载模块管理APP平台,并教会患者如何登陆知识平台,找到与自己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共3大部分,分为5个节点,19个项目,具体见表1。④在化疗期、化疗间歇期及出院后全程接收手机APP相关信息推送,具体为:每天早晨8:00由APP后台发送消息,提醒患者查阅当日阅读内容;8:30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提出疑问分别指导和讲解;15:00由护理人员将“韩瑞克森放松法”录音推送至手机APP设备平台,指导患者做放松训练;18:00将《淋巴瘤康复这样做》系列短视频及图文指导,通过手机APP平台终端推送内容,共15期,每期时长20 min供患者阅读;19:00护理人员在病房掌握患者当日阅读进度并进行效果评价,统计未定时阅读患者名单,进行单独指导,以督促其完成和掌握。出院后患者可通过APP平台与医护人员全程交流,两名主治医师针对患者提出问题全程无缝答疑。对连续未登陆阅读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原因,并督促其阅读。

表1 淋巴瘤化疗患者“模块管理”APP的重要节点内容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改善程度,采用简易疲乏量表(BFI)[5]评价统计患者的疲乏程度,满分10分,评分结果分为无疲乏(0分)、轻度疲乏(1~3分)、中度疲乏(4~6 分)、重度疲乏(7~10 分),分值越高,疲乏程度越高。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和骨髓抑制。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的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疲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的改善情况(例)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 讨 论

对淋巴瘤化疗患者而言,常规护理未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形成系统化护理方案,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淋巴瘤化疗相关副作用,整体护理效果不理想。研究显示,近年来网络通讯平台护理继续医学教育(CME)管理软件开始应用于健康教育中,但该类软件多注重教育管理者效率提升,缺乏对教育参加者使用指导[6]。随着“互联网+”概念提出,手机APP开发与使用是当前移动信息构建新热点。

“手机APP模块化管理”是一种利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进行康复管理的护理模式,可弥补常规护理形式及内容单一的缺陷,通过采用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逐步引导患者对淋巴瘤形成正确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确保化疗进程的顺利采用[7-8]。采用手机APP模块化管理在淋巴瘤化疗中的优势:①灵活性:通过APP平台,护理人员每日上传淋巴瘤化疗相关知识,并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将视听结合,让复杂枯燥的知识更具灵活性,增加了患者的学习兴趣。②前瞻性:患者可以借助APP平台了解化疗的目的、流程、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化疗,避免了因化疗后不良反应(脱发、疲乏、恶心呕吐),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③全面性:在模块管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手机APP平台为患者提供全面(化疗期、化疗间歇期、院外)的信息支持,全程无缝隙在线答疑,缩短了医患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防范护理风险的发生,达到最好的护理结局[9-11]。

采用“手机APP模块化管理”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手机APP模块化管理能预防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态。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急剧减少,导致抵抗力降低,出现全身乏力、疲劳症状。癌因性疲乏可以由癌症本身引起,也是肿瘤治疗的结果,具有持续时间长、无法通过休息缓解的特点,导致淋巴瘤患者的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有些肿瘤患者认为与癌痛相比,疲乏对自身健康的损害更大[13-14]。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下载安装“模块管理”APP,实现手机在线获取最新推送功能,每天早晨8:00-晚上19:00提前预览疗护任务,充分体现便捷性操作、环保高效;同时患者、家属与专业护士间定期交流,及时针对日常问题答疑解惑,增进互动性;对患者每日管理结束后,通过提醒设置,及时满足需求,并及时收集患者与家属对专业护士各方面意见建议,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采用手机APP模块化管理可有效缓解淋巴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预防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因性淋巴瘤模块化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