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联合角色扮演健康教育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依从性及临床效果的影响

2020-02-05 13:19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龄期皮质激素雾化

蒋 珺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哮喘控制是长期用药治疗和管理的过程,但患儿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能力较低,需要在其照顾者的参与和协助下完成,如果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会影响患儿治疗依从性,最终造成哮喘控制不佳[1],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生长发育,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情景模拟健康教育通过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案例,在该过程中使患儿及其家长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以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3-4]。学龄期儿童处于智力快速增长的阶段,学习、模仿能力较强。本研究探讨视频联合角色扮演健康教育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依从性及临床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12月学龄期哮喘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学龄期,年龄6—12岁;符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适应证;患儿家长知悉研究且自愿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脏器器质性病变;伴有精神障碍、智力障碍;伴有先天性疾病。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匹配的原则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12岁,平均9.42±2.11岁;病程为1~4年,平均3.02±1.42年。观察组:男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6~12岁,平均9.15±2.10岁;病程为1~5年,平均3.11±1.2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通过一对一讲解、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在病房设置宣传栏等方式,向患儿、患儿家长普及哮喘哮喘的诱发因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烟雾粉尘、动物皮毛、剧烈运动、花粉、精神因素、饮食等;哮喘的用药知识,包括药物名称、用量、用法、安全性等;药物吸入治疗装置的使用以及哮喘发作的处理;哮喘的预防,包括营养指导、运动指导、保暖、雾霾天不宜出门、防范二手烟和变应源原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情景模拟健康教育:

(1)视频模拟健康教育:制作哮喘防治知识的相关视频,以卡通故事的形式向患儿及家属说明哮喘的诱发因素、控制措施,如感冒、雾霾天气、刺激性食物、动物等可导致哮喘发作,经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遵医嘱服药、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等可缓解病情,使患儿对哮喘诱因、控制的认识更为直观。控制视频时间为30 min,可由患儿家长陪同患儿观看,自患儿入院到出院,至少观看视频3次以上。播放视频期间至结束后,护士鼓励患儿陈述所学的知识,对认知存在错误的患儿可通过重播视频加深认识。

(2)角色扮演健康教育:在同一时间段内选出7~8例间歇期、缓解期的哮喘患儿开展游戏模拟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室内鼓励患儿进行角色扮演,选1例轻症患儿模拟病情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并鼓励其余患儿扮演医护人员,由扮演医护人员的患儿回答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并开展有奖问答互动,鼓励患儿积极参与,回答正确时给予肯定,并予以物质奖励,如画册、玩具等。由患儿应用吸入模型装置模拟错误的吸入方法,并由其余患儿回答吸入方法是否正确,对回答吸入方法错误的患儿予以鼓励,并由参与表演的患儿示范正确的吸入方法,鼓励其余患儿学习,模拟正确的患儿予以相应奖励。由参与表演的患儿对吸入药物后病情改善、病情无改善或加重的情景进行模拟,并由其余患儿回答如何应对病情无明显改善的情景,对回答拨打120或入院挂急诊患儿予以肯定和奖励。要求每位患儿参与场景模拟健康教育至少2次以上,每次健康教育时间控制为半小时。出院后对两组患儿持续随访半年。

1.3 观察指标

1.3.1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依从性 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实施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依从性。患儿能自觉用药则为完全依从;患儿需经他人提醒用药则为部分依从;患儿不配合用药则为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3.2 病情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以及每次住院时间。

1.3.3 肺功能指标 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对患儿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R)、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使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依从性比较(例)

2.2 两组病情指标比较

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每次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病情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FVC、PEFR、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遗传、 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急性喘息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哮喘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完全控制水平,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国内儿童哮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诱因主要包括感染、细菌、支原体、变应源、流感病毒等[5]。儿童哮喘的病情控制与患儿、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程度、依从性密切相关,因此临床需重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然而实践表明,哮喘患儿在出院后,在防治知识信息方面有效支持,导致患儿康复的需求无法满足。提示护理人员需将健康教育转为主动干预形式,使患儿加深对疾病的认知、理解,促使患儿规范自身生活行为,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6]。

目前,情景模拟健康教育在临床健康教育工作中得到广泛认可以及应用,王飞宇[7]等对124例冠心病PCI术后患儿及其家长开展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开展情景模拟健康教育的干预组,在患儿及其家长认知水平分值、自我管理分值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与安辉等[8]研究结果相符。分析认为,传统的健康教育在内容上相对单一,不符合学龄期患儿的心理特点,患儿难以理解和掌握。而情景模拟健康教育通过卡通视频开展健康教育,使内容更具趣味性,且浅显易懂,患儿更容易接受。游戏模拟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年龄相仿的患儿进行模拟表演,符合儿童的口吻、语言特点,拉近患儿之间的距离,并设立有奖互动,提高了患儿治疗的积极性[9-10]。在视频联合角色扮演健康教育过程中,患儿对哮喘的认识更为直观,通过学习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以及应对措施,了解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是控制病情发作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11]。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每次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FVC、PEFR、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王彬等[12]研究结果相符,证明情景模拟健康教育提升了患儿的疾病认知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儿预后指标、肺功能得到改善。丁浩萍[13]在研究中提出,学龄期儿童具有模仿力强的特点,形象思维相对活跃。通过开展视频模拟、游戏模拟健康教育,有利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病情管理的情景中,从而学会解决问题[14-15]。

综上所述,对学龄期哮喘患儿开展视频联合角色扮演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强化疗效,改善患儿预后以及肺功能。

猜你喜欢
学龄期皮质激素雾化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综合干预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效果
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效果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