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庭疗法对1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患儿心理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0-02-05 13:19徐冬梅孟可可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沙盘疗法依从性

郑 梅 徐冬梅 孟可可

1型糖尿病患儿需终身注射胰岛素,常见胰岛素治疗方法有多次皮下注射法(MSII)、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法(CSII)[1-2]。为了精确掌握注射剂量,需要频繁血糖检测、定时胰岛素注射、严格饮食控制,但患儿及家长对1型糖尿病认知匮乏,加之该操作为终身性,容易诱发患儿焦虑、抑郁、抵抗等情绪障碍与心理应激,影响患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及家庭生活质量[3-5]。箱庭疗法(Sandplay)即沙盘游戏疗法[6-7],融入荣格分析心理学、Erich Neumann关于儿童发展阶段理论、Lowenfeld等游戏治疗理论及东方禅宗思想等,运用意象,通过沙、沙盘及相关人物缩微模型,创造性用于心理辅导或治疗,并以此激发人格发展。鉴于常规1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模式单调死板,患儿易产生抵抗心理,加之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8],本研究将箱庭疗法运用于1型糖尿病患儿中,探究该办法对其心理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医院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102例1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纳入标准:病情符合《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9],表现为多尿、口渴、多饮、不明原因体质量下降等典型症状;年龄5~16岁;认知功能及阅读、沟通正常;临床资料完整;患儿及家长积极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内分泌、严重感染疾病;有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用药史;智力障碍或精神异常。按照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男34例,女17例;年龄5~16岁,平均年龄8.90±1.78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2.18±0.25年。观察组:男33例,女18例;年龄6~16岁,平均年龄8.79±1.47岁;病程7个月~4年,平均病程2.09±0.18年。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患儿均给予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仪器为珠海福尼亚胰岛素泵,将引导针扎入皮下,在胰岛素泵驱动下推动注射器活塞,将胰岛素注入人体,注射量为基础量,即全天量的60%+餐前最大剂量。剂量随患儿血糖情况及时调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评估、分级、健康宣教、药物指导干预、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箱庭疗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 箱庭疗法治疗室 标准箱庭疗法1间,包括:沙箱2个,沙架4个,60 cm×80 cm×10 cm沙盘3个,不同种类沙具约1000个,数码相机1部,计时器2个,沙盘制作记录表、沙盘作品分析表。

1.2.2 沙具种类的使用 沙具种类分人物、动物、植物、生活用品、家具、球形装饰、食物和果实、建筑物、交通工具、武器、连接物、其他共12类[10]。①人物和动物使用情况:分为无人物或动物、符合人动物场景逻辑的使用地、大量群集、破坏或肢解、埋藏或隐藏、故意倒置等6类;②空间使用情况:分为极其空旷、较空旷、均衡利用、爆满、沙箱外空间应用、同时使用2个沙箱等7类;③构建社交场景情况:分为人人对视、动物间面对面、人与动物交流、交通工具一前一后、社交设备配置,例如:围绕圆桌凳子、2把紧挨椅子等5类;④沙子使用情况:分为玩具至于沙子上方但无触摸、轻微动沙、故意抛洒、两容器相互重复倒沙、用沙塑造5类;⑤单元间联系情况:分为无联系、部分联系但整体混乱、总体联系但部分混乱、形成整体。

1.2.3 沙盘作品描述特点 Q1开始点(沙或玩具)→Q2对沙态度(几乎不碰触、随意碰触、持续深入接触)→Q3沙盘有无露底(无、有小部分、大部分)→Q4有无使用栏栅(无、有)→Q5有无使用桥(有、无)→Q6有无使用神秘象征品(有、无)→Q7创造过程(动、静)→Q8自我感受(满意、不满意)→Q9有无代表自身像产生(有、无)→Q10场景类型:社会、战争、家、自然、抽象,有计“1分”,无计“0分”。

1.2.4 游戏程序 首次沙盘游戏由治疗师带领患儿进入沙盘游戏治疗室→带患儿观察玩具并将其注意力引向沙盘→指导语“看,这是一个沙盘,沙盘内侧底面是蓝色的,代表天空或海洋。用你的手摸摸沙子,闭上眼睛,轻轻感受,约1 min后睁开双眼,我们把它堆成山,蓝色盘底可当做河、蓝天或大海。看架子上小玩具,喜欢什么都可以放进你的沙盘里,做你想做的或者想玩的什么可以哦,等你完成后就可以告诉我哦”→治疗师陪伴患儿制作沙盘,保持静默,必要时予以帮助→记录员根据沙盘制作时间过程记录患儿表情动作特点→40 min内完成沙盘制作,治疗师与患儿交流沙盘作品,评估理解患儿作品体现的潜意识世界,鼓励患儿探索体验自身作品→治疗结束对沙盘作品拍照留念存档→患儿离开后拆除。此期患儿对丰富的沙具有了一定的掌控能力,合理摆放,切合主题,在治疗师与护士鼓励下加强探索,强化正确认知,消除消极认知,巩固疗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依从性:查阅相关文献[11],结合临床实际,制定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定时测量血糖、按时注射胰岛素、血糖平衡、正确处理低血糖、饮食规律、坚持运动6个维度,各维度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该维度患儿治疗依从性越高。(2)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分[12-13]:采用SAS、SDS心理状态评定工具,每个量表均包括20个项目,各项均实施4级评分, 1~4分分别代表“没有或很少有”至“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累计各项评分并经标准化后,按照评分结果分为:正常(< 50分)、轻(50 ~ 59分)、中(60 ~ 69分)、重(≥70分)。上述量表均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定时测量血糖、按时注射胰岛素、血糖平衡、正确处理低血糖、饮食规律、坚持运动6个维度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后两组患儿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表2 干预后两组患儿SA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童1型糖尿病(T1DM)发病率逐年递增,14岁以下儿童年发病率超过0.6/10万[14]。 血糖调控与儿童心理抑郁、生活质量密切相关[15]。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 (CSII)可较好地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箱庭疗法[16]即沙盘游戏,广泛用于儿童与成人心理疾病诊断和教育,与传统交流式心理护理比较,源于儿童游戏的箱庭疗法在游戏过程中,依据其自身游戏节奏、喜好,自由动手动脑、自由表达、释放压力,培养患儿健全人格及提升创造性能力,更易于被患儿认可和接纳[17]。

表1、2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定时测量血糖、按时注射胰岛素、血糖平衡、正确处理低血糖、饮食规律、坚持运动6个维度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该方法能够作为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治疗工具,改善负面情绪,释放压力,有利于患儿心理成长。王莉等[18]分析认为,箱庭疗法结合分析心理学与投射技术,充分发挥专业心理学与游戏乐趣,同时强调“自由、低外界环境影响性,使患儿正视内心冲突,在压力释放与欢乐中,降低对医护人员恐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过程”。另一方面,患儿玩具选取与场景搭建属于象征性表现其心理现状介质,依据患儿箱庭作品,利于传递医护人员心理发展阶段、性格特征等隐藏信息[19],根据患儿游戏过程和沙盘呈现画面,洞察其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指导与帮助,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箱庭疗法可有效减轻患儿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配合度,利于血糖调控。

猜你喜欢
沙盘疗法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沙盘游戏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浅析供应链管理沙盘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