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健康管理APP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

2020-02-05 13:19钟秀珍梁碧艳周希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围术体位脑出血

钟秀珍 梁碧艳 周希彤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死及致残率高等[1-2]。多发于50~70岁中老年群体,约占所有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据统计,超过70%的患者早期表征为出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致使脑水肿、脉搏减弱或呼吸困难[3-4]。临床主要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小骨窗开颅术手术等清除血肿的手段治疗,但围术期恢复与患者围术期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准备质量效果密切关联[5-6]。研究显示[7],科学的术前访视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提升自护水平,克服传统术前访视以护患简单沟通、术前健康教育为主,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沟通时间仓促、效果差。近年来,移动终端应用程序 (Application,APP)在医疗实践中支持手机、监控设备及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等,发展迅速,便于缓解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现状,满足患者快速诊断、自我健康管理需求[8-9]。本研究探讨移动健康管理APP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脑外科确诊并拟行微创手术治疗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经CT检查、临床症状、体征等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10]; 符合接受微创手术治疗指标; 初次发病, 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排除标准: 合并脑部肿瘤、动脉瘤、血管畸形、血液疾病等疾病; 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糖尿病及精神疾病; 患精神系统疾病或意识障碍; 依从性差或不配合疗护过程;手术禁忌证 。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出血部位有可比性的方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32例, 女24例;年龄37~73岁, 平均年龄57.80±4.32 岁;病程3~14 d, 平均病程6.17±0.55 d;出血部位为:基底节20例, 丘脑14例, 脑叶13例, 其他部位9例。观察组:男31例, 女25例;年龄38~71岁, 平均年龄57.21±4.79岁; 病程4~15 d, 平均病程6.09±0.62 d; 出血部位为:基底节21例, 丘脑19例, 脑叶12例, 其他部位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出血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发放宣传册、口头宣教等传统访视模式,内容包括:巡回护士术前1d携带科室自行设计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访视记录单”,反复核对手术、检查、生理指征等多项信息。预先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访视单”,向患者和陪同家属口头宣教,如:手术流程与手术室环境、麻醉镇痛技术、围术期注意事项、心理评估等。着重采用评估表评估压疮、感染等风险并详细记录。访视护士术后第1 天,携带纸质“手术访视单”,询问与记录患者精神状况、疼痛程度、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移动医疗健康管理APP实施访视,具体方案如下。

1.1.1 移动医疗健康管理APP研制 成立专业研究小组:1名护士长担任组长,3名病区高年资护士、1名视频制作人员、1名软件开发师担任组员;输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访视记录单”纸质内容于APP移动信息技术访视软件中,电子化备份;视频制作人相机拍摄整个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并配以语音讲解,反复提醒重要环节注意事项;经多方沟通、临床试验、不断修正确定最终组成模块,存储于供患者使用的iPad、医护工作电脑内。

1.2.2 基本功能模块设计

1.2.2.1 患者资料收集模块 含基本信息、以往病史、拟手术名称收集,所有备选项目填入信息一览表,患者访视界面设计页眉栏,含: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拟手术名称等;重要检查结果、合并疾病、手术史、过敏史,意识状况、心理状况、压疮评估等评估表。其中除评估表外的信息直接从院内信息系统(HIS)及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获取,无需手动填写查询。

1.2.2.2 术前宣教模块 含“手术室环境介绍”、“工作流程”2个子模块,虚拟视频实景展示配合语音向导介绍手术室环境,如手术床等,麻醉前准备各类医疗设备;实景拍摄患者自到病区护士站→进入病房核查→陪同入手术室→巡回护士再次核对基本信息→成功麻醉→体位安置→手术过程(借助 iPad动画演示)→术后饮食和行为护理及康复训练制定→接手术患者准备阶段→护送至监护室或病区并交接[11],使患者及家属一目了然、解除心理疑虑。

1.2.2.3 术中不良事件风险评估模块 本系统此模块实现心理、皮肤状况、感染或压疮等风险评估信息化,访视护士仅需点选术中风险评估项目,由系统自动核算风险评估结果及风险等级(高、中、低危)。

1.2.2.4 手术体位信息库 含以往院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疾病分级、不同手术类型(传统、微创等)体位图片,主页面“麻醉体位”、“手术体位”2个模块。

1.2.2.5 日常生活技能指导模块 包括:饮食吞咽训练、胸腹部加压呼吸训练、排尿训练、有氧运动及正念训练等5项子模块,各模块配以对应针对性表格及图片或视频指导。

1.2.2.6 常见疑问解答模块 供患者与家属提问区域,含“手术时间”、“麻醉用药”、“医护人员基本信息”等关键词提示,标准化提问与解答模板等,邀请专业护士采集、摄影、配音构建解答模块,同时,汇总全部护理人员及手术室信息,包括: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介绍、基本格局图片、术间序号等,由专业人员定期维护更新。

1.2.2.7 康复训练模块 包括:患者术后活动能力评估表、恢复情况调查表、训练计划(方式、时长、强度、康复训练)以及康复日志书写模板共4个模块,各模块均包含既定专业人员研究制订的对应文字、图片及视频措施便于患者更好理解。

1.2.2.8 术后访视功能模块 该模块设计“术后VAS评估”、“患者手术满意度调查问卷”、“不良反应回访”3个主要子模块,与手术麻醉系统连接,访视系统可自动获取患者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回访记录填写表等情况。

1.2.2.9 其他 颜色区分功能:访视过程将已访视患者设为绿色、未访视患者设为红色进行区分,便于护士迅速辨认至结束整个围术期访视闭环;导出功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访视记录单”、“健康教育手册”、“围术期心理状况评估单”、“术中压疮风险评估单”、“术后镇痛泵镇痛效果访视结果”等,上述材料均可导出、打印、签字、存档;还有登陆权限和模块区分功能、可扩充和可修改功能等。

1.2.3 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下的移动APP临床应用前,由专业ipad访视软件操作人员统一演示、规范培训访视流程,确保每位护士及手术室、病房配备1台iPad。①术前访视:巡回护士术前1 d对患者床边访视,护士长审核排班提前1 d发送至护士访视系统,预先点击查看第2 d手术患者“资料收集模块”,与主管医师、患者及家属沟通并点击相应访视单栏打“√”, 根据患者及家属需求点击“术前宣教模块”可查看手术室环境、工作流程图片或视频讲解;根据患者及家属需求点击“术中不良事件风险评估模块”、“手术体位信息库”、“日常生活技能指导模块”可实施压疮等评估栏项目填写后系统自动弹出风险级别及对应护理措施,播放体位图片及视频,日常生活技能指导图片及视频等;根据患者及家属需要点击“常见问题解答模块”,耐心倾听其担忧与疑惑,并解答相应问题。②术后回访:时间:术后第1天。护理人员携带iPad用于评估患者术后精神状态、VAS评分、饮食和行为护理、体位护理、不良事件风险评估等,全部项目均可在系统中点击操作完成; 根据患者及家属需求点击“康复训练模块”,讲解术后康复训练要求、方式及时间计划等,为家属与患者演示与讲解康复日志书写模板中内容填写情况; 勾选“√”术前访视、术后回访的完成进度,患者界面自动变为灰色,帮助护士辨别区分。③借助系统打印、签字、留存所需全部表单。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手术围术期访视知晓情况 采取我院护理人员自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于术前1 d (即术前访视前) 和访视后 (即麻醉手术前)分别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含术前准备 (5个条目) 、手术室环境与设施 (4个条目) 、手术流程 (4个条目) 、术后干预 (5个条目) 4个维度,18个条目,各条目分值1~3分分别代表“不了解、基本了解、完全掌握”,累积评分越高,患者访视知晓率程度越高。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较好信效度。

1.3.2 访视时间 统计从开始访视至结束所需时间。

1.3.3 术前准备质量评估 采取我院护理人员自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准备质量表”,评估术前麻醉患者,内容含是否禁食禁饮、衣物配饰穿戴等共等4个条目,各条目采取“1~2分”分别代表“不合格 (未按要求准备) 、合格 (完全按要求准备)”,累积评分范围4~8分,评分高低与术前准备质量成正比。经临床检验上述问卷信效度良好。该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3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围术期访视知晓评分情况比较

访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知晓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访视后知晓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访视时间、术前准备质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前访视时间、术前质量准备比较

观察组术前访视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围术期访视知晓评分情况比较(分)

3 讨 论

3.1 利用信息技术下的移动APP可提升围术期访视知晓率、缩短术前访视时间

围术期访视质量标志着高血压脑出血整体疗护纵向发展度。汪先忠等报道[12], ≥80%患者渴望多途径了解疾病相关专业知识,而对手术过程、手术室环境了解的提高使患者手术配合度明显更高,心理应激有效缓解。传统术前访视形式限制大部分患者接受能力,营造焦虑紧张环境,使患者疾病及手术知识掌握度低,遵医行为依从性差[13-14]。本研究中将基于iPad新型访视软件形式,通过软件研制、基本功能模块开发、其他功能设计及围术期方式流程应用,既转化传统图文式术前宣教资料为视频,加深患者手术认知、了解及相关知识掌握度,使患者以更健康积极的状态迎接手术,又电子化传统纸质版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资料,利于护理人员快速清晰记录诊疗过程,缩短术前访视重要环节时长,提升工作效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前访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访视后知晓率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利用信息技术下的移动APP利于提升患者围术期访视知晓情况,缩短术前访视时间,使访视工作有效展开。

3.2 利用信息技术下的移动APP可提高围访视期护理准备质量

目前,术前术后访视进行过程均存在主客观局限性,例如:患者理解力、护士访视沟通表达能力差异,访视内容不规范统一,无效的护患家属沟通等,均会导致术前术后访视流于形式、访视率低[15]。传统访视常注重一般术前准备介绍、重复护理工作,针对手术室环境(布局、设备仪器、人员组成等)、团队介绍、手术过程配合注意事项讲解较少[16],而本次研究中利用信息技术下的移动APP基于患者需求进行开发,结合护理方法与人性化服务理念,形象、直观形式向患者传递人性化、直观化、贴近式的需求,实现多途径系统数据共享,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前准备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此种形式的访视,可有效提升护理准备质量,其原因在于节约护士手动查询、人工撰写的时间,直接填写于“资料收集模块”, 便于收集与整理,避免转抄错误、字迹不清、数据存储分析、访视质量评估等问题,有效落实优质护理服务;该形式将常见手术体位等围术期内容模块化、标准化,以动画或图片形式展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体位、护理管理等注意事项[17],标识关键部位,并予以家属对应指导,提升患者积极主动性、信息接受度等,进一步满足访视需求。

同时移动APP系统设计还具备以下特点:①操作简单可行;②满足护患各项工作与功能需求,例如:患者资料收集模块、术前宣教模块、术中不良事件风险评估模块、手术体位信息库、日常生活技能指导模块、常见问题解答模块、康复训练模块、术后访视功能模块等多模块构建协调,均符合护患日常作业负担,改善访视效率;③功能的可扩充性[18]。针对不断更新临床实际经验,开发新功能并改善或补充原有模块,此系统可满足可扩充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移动APP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前访视中,可有效提升患者围术期视后知晓率,提升术前访视效率及术前准备质量, 确保手术治疗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围术体位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