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z经颅磁刺激联合廉泉贴敷法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0-02-05 13:19张立杰韩雪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廉泉洼田经颅

宋 钝 吴 窮 张立杰 韩雪莲

吞咽障碍是指因下颌、双唇、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而引起的吞咽功能受阻,导致食物难以经口腔送至胃内,机体不能获取营养成分及水分[1]。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是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0%~65%,主要因吞咽功能相关的颅神经核受损进而引起延髓麻痹[2]。研究发现[3-5],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发生易造成机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引发误吸、呛咳等饮食意外事件,对病情恢复、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6]。临床治疗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以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吞咽肌康复训练、口腔感觉运动、穴位按摩等方法为主,功能恢复进程缓慢,本研究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5Hz经颅磁刺激联合廉泉贴敷法,探究其对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及饮食安全风险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19年1—8月收治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80例,纳入条件:经视频透视吞咽功能检查确诊吞咽障碍;首次发病,且病程<6个月;病情稳定,且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因外力作用导致吞咽肌或组织受损而引起的吞咽障碍;伴有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伴有认知、沟通障碍。采取性别、年龄、病程、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92±1.14岁;平均病程23.25±2.02 d;洼田饮水试验分级:2级8例,3级12例,4级14例,5级6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75±1.22岁;平均病程23.86±2.16 d;洼田饮水试验分级:2级9例,3级12例,4级15例,5级4例。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酸冷刺激训练、针刺疗法:①常规康复训练:包括颈部放松训练、咳嗽训练、屏气吞咽训练、门德尔松手法等;②酸冷刺激训练:取冰冻后的柠檬酸棉棒刺激软腭、腭弓、舌后根、舌中央、舌喉部、咽喉壁、悬雍垂等部位,基于滑动刺激手法由弱侧至健侧、自前向后滑动,每部位3~5 s,以提升软腭、舌咽部的敏感度,促进吞咽反射形成;基于冰冻柠檬酸棉棒贴敷面颊、下颌等部位,每次4~6 s,配合练习吞咽运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 min[7];③针刺疗法:借助压舌板对舌体实施按压,取一次性针灸针对金津穴、玉液穴实施针刺,以轻微出血为宜,点刺结束后,引导开展吞咽训练;自廉泉穴向舌根实施针刺,以舌根产生酸胀得气感为宜,留针30 min;选取两侧吞咽穴,针体与身体矢状面保持平行,针尖斜上45°刺入,深度为40~50 mm,进针后快速捻转20 s出针,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2个疗程[8-9]。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5Hz经颅磁刺激联合廉泉贴敷法,具体如下:

1.2.1 5Hz经颅磁刺激 ①确定静息运动阈值:借助CCY-IA型经颅磁治疗仪开展治疗,指导患者取坐位,借助单脉冲TMS系统及圆形线圈置于颅骨顶点前2~4 cm、健侧半球侧4~6 cm来回移动,设置80%的输出强度,根据是否可获取最大运动诱发点位确定热点,进而明确静息运动阈值,即10次磁刺激中有≥5次可激发100 μV以上的运动诱发点位的最小磁刺激强度;②经颅磁刺激操作:操作人员手持圆形线圈与颅骨相切,对舌骨上肌群热点区实施作用,确定治疗频率为5 Hz,治疗强度为120%的静息运动阈值,每次250个脉冲(持续刺激1 s间隔11 s),每天1次,每周5 d,连续干预2周。

1.2.2 廉泉贴敷法 ①贴敷药膏组方:选取细辛、制附子各10 g,半夏8 g、胆南星5 g,将上述药物研磨呈粉末状,加入蜂蜜混合均匀后加热,制成药膏以备用;②廉泉贴敷操作:确定贴敷穴位为廉泉穴,借助医用酒精擦拭穴位处皮肤,以清洁脱脂,取4 cm×4 cm的方形医用纱布,均匀涂抹药膏,对准廉泉穴实施贴敷,并使用胶布贴敷固定,每天1次,每次贴敷6 h,每天更换1次药贴。首次贴敷需密切注意贴敷处皮肤感受,如产生异常发热、灼痛感,则应立即停止贴敷操作,并使用清水清洗贴敷处皮肤。

1.3 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于干预2周后,基于洼田饮水试验测定患者吞咽困难情况,并据此分级,比较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测定结果,判定吞咽障碍治疗效果,无效:吞咽障碍未得到缓解,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无变化;有效:吞咽障碍有所缓解,洼田饮水试验测定结果提高1级;显效:吞咽障碍显著缓解,洼田饮水试验测定结果提高2级;痊愈:吞咽障碍完全消失,洼田饮水试验测定结果为1级[1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饮食安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中常见饮食意外包括误吸、呛咳、窒息,统计干预2周后饮食意外事件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越高则饮食安全风险越大[1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或校正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饮食安全风险比较(例)

观察组饮食安全风险为2.5%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饮食安全风险比较

3 讨 论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属于功能性吞咽障碍,部分脑血管疾病患者持续吞咽障碍可达6个月,且研究显示[12-13],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中,2.1%的患者伴有吞咽疼痛,17%的患者伴有流涎,12.8%的患者存在误吸风险,极易引发饮食意外,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临床针对吞咽障碍患者所采取的经颅磁刺激以低频为主,而中医适宜技术多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效果有限。

本研究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5Hz经颅磁刺激联合廉泉贴敷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饮食安全风险为2.5%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发生与两大脑半球交互性抑制失衡有关,其中患侧脑半球兴奋性下降,健侧脑半球去抑制增加,导致健侧脑半球所产生的交互抑制作用显著增强,而经颅磁刺激频率决定了治疗参数,其中低频磁刺激以抑制健侧半球兴奋性,高频磁刺激可增强患侧脑半球兴奋性;本研究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实施5Hz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提升受损皮质兴奋性,确保两脑半球兴奋性恢复平衡状态,以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正常。相关研究[14]显示,对健侧脑半球实施不同频率的磁刺激治疗,有助于吞咽功能恢复,提示高频刺激治疗效果更好。本研究对患者廉泉穴实施贴敷治疗,对廉泉穴实施贴敷,有舒畅舌部经气、通关利窍作用,其中细辛有通窍祛风效用、制附子有逐风寒湿邪效用,借助上述药物对廉泉穴实施贴敷治疗,能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血液流动,起到活血化淤作用,可增强咽部神经反应,有助于构建吞咽反射弧,促进皮质脑束调节功能恢复[15]。

综上所述,5Hz经颅磁刺激联合廉泉贴敷法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能促进吞咽功能恢复,降低饮食安全风险。

猜你喜欢
廉泉洼田经颅
探议廉泉穴※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贪泉与廉泉的启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廉泉与故宫文物保护
针刺治疗单纯鼾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