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交互训练联合特殊农工娱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效果

2020-02-05 13:19徐亚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情绪功能

徐亚娟 种 波 张 虹 张 赞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可能与遗传、大脑结构、妊娠分娩质量及后天环境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各异,常出现情感、行为、思维及感知觉功能障碍、不协调的精神活动,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功能丧失[1]。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严重受损,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康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具有一定的自主判断力,单用药物已不能迅速改善患者认知、情感功能,需要积极的心理治疗[2-3]。社会认知与交互训练[4]主要利用训练来提高患者社会认知,从而改善社会功能,增加患者对生活的希望;特殊农工娱疗法为精神康复措施,锻炼患者对外界适应能力,促进疾病康复。本次研究选取12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社会认知与交互训练联合特殊农工娱疗法应用其中,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12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条件:经临床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标准第三版(CCMD-Ⅲ)的诊断标准;住院时间在2年以上,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条件:合并较重的心、脑、肺、肝、肾及肠道等组织和器官的疾病;药物依赖较强;因情感出现精神障碍患者;合并人格障碍患者。按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男26例,女33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5.12±5.12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26±2.12年。观察组:男46例,女22例;年龄27~45岁,平均年龄34.42±4.31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5.26±3.1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特殊农工娱疗法。特殊农工娱疗法:利用手工、劳作,以积分兑换的形式获得相应报酬。园艺农疗:通过与残联合作成立精神残疾人康复之家,组织患者固定时间在康复之家进行园艺治疗,为花卉播种、浇水、扦插、剪枝、成品包装、网上售卖,每周2次;与第三方合作建立果蔬基地,组织患者开展蔬菜、水果种植、管理、采摘劳作,每周1次。手工制作:指导患者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如串珠、剪纸、折纸等,每周进行1次,每次1 h。练习书画棋:可根据患者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娱乐项目,每周1次,练习写字、绘画并学习棋艺。户外活动:定期组织患者进行相应的户外活动,包括散步、篮球、羽毛球、趣味运动会、健身操,每周2次,利用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社会认知与交互训练。

(1)情绪识别:①首先使患者了解社会认知与交互训练的概念,并为其讲解本次训练目的和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明确干预具体方向,鼓励患者将社会认知、实践活动、社会经验相结合,对自身日常生活的误会案例分享给病友。②引导患者认识自身情绪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并利用聚焦方法,启发患者对自身情绪进行探索、识别、描述、定义情绪类型。社会情境中共有高兴、惊讶、厌恶、悲伤、恐惧、害羞及愤怒7种情绪,观察、总结情绪所对应的面部表情图,尤其是偏执这种不良情绪。根据患者面部特征图制作各自的情绪海报,将其挂于墙上,为实施下一步训练提供依据,并引导和鼓励患者根据海报图扮演不同的表情[3]。然后,为患者播放情绪、想法、行为三者关系的人际交往视频,强调人际交往中自身情绪的作用。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患者描述事件出现时的情绪,并鼓励其发言,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从而学会换位思考。

(2)情境识别:①给患者介绍草率定论,增强其对此定论的理解和认知。给患者播放人际交往情境中草率定论视频,使其识别其中场景和情景,然后提问并讨论相应的内容,如视频中何人属于草率定论?草率定论的后果是什么?草率定论是积极还是消极?他的想法是否正确?他认为自己的定论是否绝对正确?做完定论感觉怎样?通过上述问题,患者明白草率定论在每个人生活中均可发生,了解此定论带来的不良社交结果[5]。②明确区分猜测和事实,建立社交场景,模拟现实社交事件,使患者扮演其中角色并识别不同的社会情境。根据自身表情、行为及声调描绘,从内部、外部及情境等3个角度分析出现原因,并区分猜测和事实。指导患者掌握多种基本归因模式,学会对社交中的负面事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懂得利用刻度标识准确判断自己归因评分,从而学会根据社会事实进行客观判断[6]。③巩固上述课程,利用互动提问游戏,协助患者建立自身的元认知能力,鼓励患者进行相应的练习,使其能够利用自身的元认知评估自身在游戏中的表现,某些草率定论的患者对自身行为有清醒的认识,从中学会自我监督、自我醒悟。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其不断改进、提高[7]。

(3)结束和检验:指导患者如何将时间应用在听课、讨论及实际社会生活问题中。定期组织交流课堂,鼓励患者对自身情况举例说明,将社会交往中的疑问、人际状况及事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经历,分析、讲解、衡量各种行为、事件的正反面,从中判断出最好的行为,制订进一步的行为策略和行动方案。同时与其他患者对此事件进行讨论,了解此类事件在不同患者社会交往中的影响、压力和感受,护理人员制订如何减少与社会实践相关的负面感受的计划,使患者学会检验自身生活中问题,并应用于实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希望水平。①采用社会功能支持评定量表评估社会功能,量表共有3个维度,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个条目、主观支持4个条目及支持利用度3个条目。量表总分为12~6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社会支持功能越好[8]。②采用Herth希望量表评估希望水平。量表共有3个维度,包括对现实未来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及与他人亲密关系保持。各维度共有条目12个,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各条目分非常反对、反对、同意、非常同意4项,总分为12~48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希望水平越高。有研究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9]。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分

观察组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分)

2.2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希望水平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对现实未来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亲密关系保持及希望水平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希望水平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知觉功能障碍,情感与行为异常,在青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0],给家庭、社会产生极大负担,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是重要治疗目标。由于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同时迁延不愈,显著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渐丧失了社会交往能力,有的甚至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而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由于脱离社会,日常接触的均为医护人员,其生活自理能力水平更低,药物在缓解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方面效果较好,在改善受损的社会功能时疗效一般,给予及时的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社会认知与交互训练可提高患者社会功能。患者存在情绪表达冲突的同时也可能对自身情绪描述、识别及理解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感知、自身的社会支持水平、社交功能,而情绪表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负向对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进行预测[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及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社会认知与交互训练能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其原因可能为:对患者实施情绪识别训练,利用情绪海报,使患者利用自身表情充分表达情绪,通过训练中的反复表达、体会及验证,获得对情绪的认知。而通过了解人际活动的意义,改善自身在人际关系的中不良情绪,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12]。

社会认知与交互训练显著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希望指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其在个体受伤害或遭遇不幸时,可起到有效缓冲压力,改善不良心理的作用[13]。康复期患者受疾病、舆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羞耻、自卑、恐惧感,不愿与他人交流或接触,导致其社会功能进一步丧失,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再适应[14]。病情较重患者若心存希望,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对疾病康复至关重要。希望不仅能够对积极能动性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可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积极行动、保持与他人亲密关系及希望水平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社会认知和交互训练使精神分裂症希望水平得到提高。其原因为:通过建立情境场地,组织课堂练习,促进患者间的互动,同时也体现同伴支持作用,引导患者对事物的看待应以事实为主,从而以乐观、积极态度应对自身疾病[16]。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社会认知与交互训练联合特殊农工娱疗法,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促进疾病较好康复。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情绪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