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策略研究

2020-02-11 06:23郭青格
焦作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原黄河时代

郭青格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河南作为沿黄区域,中原腹地,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曾借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孕育出了博大精深而绵延不绝的黄河文化,是黄河文化的主要承载者与守望者。因此,在当今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文化建设,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的形势下,需要挖掘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重新焕发我国主体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展示黄河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凝聚力的魅力时,河南应责无旁贷地融入到我国的重大战略之中,积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新时代精神及其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大力提升中原文化在国家战略中的文化影响力与凝聚力,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中国梦而贡献力量和智慧。

1. 讲好“黄河故事”的语境及其内涵

讲好“黄河故事”是新时代对黄河文化回归当下社会发展的渴求与企盼,讲好“黄河故事”有其鲜活的当代语境及其特定的内涵。

1.1 讲好“黄河故事”的语境

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把“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写进新修订的党章。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发展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层面上的整体布局规划,不仅阐述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而且还不断加强其实践创新,制订与出台各种相关的政策、意见与法规,完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设置“两屏三带”的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布局。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对于黄河流域,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讲好‘黄河故事’”[1]。河南省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区,响应国家战略,积极作为,自上而下召开动员会、学术研讨会,成立各个层次的黄河文化研究中心或组织,在中原大地形成了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黄河文化研究的文化生态环境。

1.2 讲好“黄河故事”的内涵

在特定的语境下讲好“黄河故事”指向多维,价值取向多元,具有更加丰富而立体的内涵,诸如大力弘扬与传播黄河文化,增进人们的根、亲意识及其民族凝聚力;挖掘黄河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为实现中国梦注入绵延不绝的精神动力;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等。

首先,黄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所诞生与涵养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与心灵的根与魂。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黄河流域不仅诞生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与黄帝,催生了中国的早期文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培育了中国的礼乐制度,孕育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两大思想体系,创造了“天人合一” “中庸之道”“爱国爱家”“和谐统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符号,而且还演化出秦陇文化、河套文化、三晋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多元化的区域文化形式,不断焕发其新的生机与活力,黄河文化已经演变成了在中华民族情感与记忆深处的一种血脉亲情。因此,讲好“黄河故事”就是大力弘扬与传播黄河文化,不断唤醒人们的民族情感记忆,增进人们的根、亲意识及其民族凝聚力,这是讲好“黄河故事”的基本内涵。

其次,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亲文化与源文化,不仅培育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情感,塑造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与家国情怀的审美理想人格,携带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而且在穿越历史与承载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不断融入近现代科学意识、革命精神及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分,充分彰显出了根基文化、轴心文化与认同文化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因此,讲好“黄河故事”就是在黄河文化的这些优秀品质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为实现中国梦注入绵延不绝的精神动力,这是讲好“黄河故事”的核心内涵。

最后,从黄河的发源地至入海口,黄河流域涵盖9个省区,拥有“占全国30.3% (4.2亿) 的人口以及占全国26.5%(23.9万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2],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经济带。但是,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其特殊历史原因,黄河流域自然生态脆弱,经济落后,因此,为了打造我国北方的生态安全屏障,为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就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把黄河流域的发展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为其把脉开方,合理规划布局。诸如以黄河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其内在核心的民族优秀精神及其先进的价值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从而在全面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大力发展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并最终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讲好中国特色的“黄河故事”。总之,讲好“黄河故事”是在当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及其相关理论理念生发的语境中提出的,并具有与之相呼应的内涵。

2. 讲好“黄河故事”与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的内生逻辑关系

讲好“黄河故事”与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目标一致,内核相同,相互生发并进,是一种休戚相关的内生逻辑关系。

2.1 讲好“黄河故事”,为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提供契机与智慧

从讲好“黄河故事”的语境及其内涵可知,讲好“黄河故事”是以黄河文化为依托的我国古老智慧与当代政治智慧、领导智慧及其人文智慧相结合,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规划、设计,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生态保护现状及民生现状的需求出发,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及其利用,是对黄河文化所进行的一次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化与重新解读,是我国古今生态文明智慧的汇合与集中迸发,是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背景下,挖掘黄河文化资源,体验中华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意识,筑牢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打造中华民族智慧高地,为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实践探寻智慧支撑的行动。从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渊源上来看,中原文化既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黄河文化的主干与核心,因此,讲好“黄河故事”就要首先讲好黄河文化的主干与核心部分——中原文化的故事,深入挖掘中原地标式文化资源,譬如大河村文化遗址、嘉应观治水文化、太极拳文化等。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构筑我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并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这样,讲好“黄河故事”,一方面为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提供契机,另一方面,在讲好“黄河故事”的过程中,无论是国家的顶层设计,还是各界学者对于黄河文化精髓的研究与阐发,都为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理论借鉴与参考,也就是深刻的智慧支撑。

2.2 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为讲好“黄河故事”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3],鉴于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之间特殊的二重性关系,中原文化既是地方文化与区域文化,又是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既是区域文化的地标,又是黄河文化的生源,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互生发,从本质上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与讲好“黄河故事”具有共生共荣性。讲好“黄河故事”,为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提供契机与智慧,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 为讲好“黄河故事”提供强有力支撑点。中原地区作为我国文化的历史与地理中心,遍布文化遗址,广存人文景观,“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4]。文化名片甲骨文、龙门石窟、少林寺与太极拳等享誉天下,文化内涵极其深厚。因此,对于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与主干部分的中原文化来说,立足其资源优势,以古都文化为线索,以遗址文化为形象展示与论证,以姓氏文化为纽带,以武术文化为突破口,加强文化的交流与研究,充分挖掘其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打造仰韶彩陶文化、洛阳东周王城、隋唐洛阳城、开封宋城等中原文化地标,不断扩大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构造中原文化的地标体系,加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为讲好“黄河故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点。

无论是讲好“黄河故事”为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提供契机与智慧,还是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为讲好“黄河故事”提供强力支撑点,其本质都是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之间源与流、部分与整体一体化的关系,以及新时代背景下二者在转型与创新发展中的不可分割的内生逻辑关系。

3. 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的策略

从讲好“黄河故事”的语境、内涵及其与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之间的关系可知,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3.1 做好打造中原文化品牌的顶层设计,为其提供政策支持

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事关国家发展战略,涉及中原地区文化资源整合及其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要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就要对此高度重视,做好打造中原文化品牌的顶层设计,为其提供政策支持。首先,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要根据中原文化资源的分布及其当前文化产业的格局,对中原文化品牌发展加强统一领导,并站在国家战略的层面,对其建设的目标、整体布局及其规模与特色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好打造中原文化品牌的顶层设计。其次,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还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制定完善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如更加机动灵活有针对性的资金保障政策,具有奖励机制的相关学术研究政策,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用人政策,激发文化市场活力的政策以及防范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法规与制度等,并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以顶层设计为指针,以相应的法规政策及其机制为保障,推动中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加速打造中原文化品牌。

3.2 深入挖掘与系统整理黄河文化资源,建立中原文化数据库

在现代电子传媒与数字化信息时代,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化的中原地区黄河文化,要依靠自身优势,传播黄河文化,传承黄河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提供文化自信与精神凝聚力,为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挖掘思想与理论依据,完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并最终服务于国家战略。要在顶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把以前存储散乱、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的资源,以统筹协调、相互协作与互联互通的运行机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整理,可以按区域进行分类整理,如郑州的商都文化、安阳的殷墟文化、洛阳的河洛文化、开封的宋城文化、三门峡的仰韶文化及焦作的山阳文化等。通过网络与数字化的技术及语言,对这些数字化的文化资源进行提取、程序化处理,建成中原黄河文化数据库,并最终通过编辑链接,形成网络共享,从而为中原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舆论宣传与形象塑造的资料与渠道,为打造中原文化品牌提供有力支撑。

3.3 依托区域标志性文化资源,构建具有中原审美特色的黄河文化地标体系

中原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但不同区域文化风格各异,审美个性不同,区域性标志十分突出。在进行文化品牌策划、设计、塑造与营销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品牌效应。因此,要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就要依托区域标志性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中原地区黄河文化独特的审美个性优势,对不同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形象与主题设计、着色搭配与符号语言的修饰,突出区域文化地标标识,挖掘文化地标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并打破空间间隔,与不同区域的文化地标进行联动与呼应,从而构建具有中原审美特色的黄河文化地标体系。构建具有中原审美特色的黄河文化地标体系,首先要进行顶层设计,对中原黄河文化地标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与布局,如自西向东,在沿黄两岸,根据其资源优势,从历史、地理与生态的角度,对中原黄河文化地标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与布局。其次,要深入挖掘一些具有地标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并让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中原地区黄河文化地标充满生机与活力。沿黄地区的焦作还没有充分开发的嘉应观治水文化与太极文化,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入挖掘培育为地方文化品牌。最后,还要精心设计中原地区文化地标的主题与形象,保障文化地标的内涵展示及其审美体验的效应。如:针对中原地区的黄河古水系文化,包括《尚书》中所记载的莆田泽、荥泽、鸿沟与大伾山等,就可以围绕“黄河古生态水系”的主题进行绿色、自然与天人合一的审美规划设计等。总之,不管是顶层设计也好,还是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也好,抑或是设计文化地标的主题与形象也好, 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都必须依托区域标志性文化资源,构建具有中原审美特色的黄河文化地标体系。

3.4 加强中原文化产业与经济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打造中原文化品牌提供财力支撑

在网络经济时代,文化是经济的内涵与灵魂,文化产业要深入发展,需要与经济相融,经济要持续发展,需要与文化融合。因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河南省要响应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筑全国文化高地,创造新的经济生态环境,为国家发展凝聚力量,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就要加强中原文化产业与经济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打造中原文化品牌提供财力支撑。充分利用沿黄地区的历史与人文资源优势,创意开发文化旅游项目,设计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创造名牌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挖掘沿黄地区农业生态文化资源,策划营销地方农产品品牌,深化中原农业的文化内涵,形成中原农业文化名片,扩大中原农业文化影响力。加深文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拓展中原地区黄河文化产业的横向联系与发展。通过文化产业与经济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使中原地区的黄河文化重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增加其品牌效应,而且还可以为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打造中原文化品牌提供财力支撑。

3.5 创新中原文化现代传播手段,加强中原文化的舆论宣传

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既需要挖掘资源,寻求高品质的素材,依据素材进行构思与创意设计,确立品牌主题与审美形象符号,还需要与时俱进,创新中原文化的现代传播手段,加强中原文化品牌的舆论宣传。用各种网络平台及数字化技术,通过对中原地区黄河文化品牌的孵化,拍摄与制作一些以中原地区的文化品牌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增强人们对中原地区黄河文化品牌的体验和审美感知,以生动直观、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们走进黄河文化,传播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讲好黄河故事。

总之,在国家大力倡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战略机遇之下,“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品牌,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必然。因此对其内涵进行分析阐述,并寻找其发展的策略,极具现实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中原黄河时代
沁园春·赞中原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黄河』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