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02-11 06:23
焦作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高质量经济

于 苹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1. 民企等概念界定

1.1 民营企业

“民营”这一概念产生于对国有企业实行民营方式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社会性质,借鉴前苏联模式,以计划经济为主,致使企业只有国营和集体两种形式。但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和“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因此,国有企业的经营权有一部分转向了民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策调整,使非国有经济即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民企从字面意思来看指民办的企业,根据经济形态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由民间经营的企业,即非国营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私企、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则不包含港澳台和外商投资, 指内资的民企[1]。简单理解,在公有制体制之外的企业均称为民营企业。

1.2 民营经济

是相对于国有经济而言,指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生产经营成果由生产资料所有者支配的一种非公有制的经济类型,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但总的来说,民营经济是在计划体制之外开辟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靠自身力量参与竞争的经济类型。

2.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2.1 时代背景

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改变,提高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前提。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我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全方位的。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改革开放40年量的积累下必须要有质的提升。而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就业创业、税收贡献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力挺民营经济,“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高的舞台。”[3]足以说明,2019年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落地生效是关键,其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背景的。

2.2 实践经验

建国初期,我国以前苏联为鉴,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城乡分化,城市工业发展,农村农业发展,分工过于单一,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向工商业转化。随着生产力发展,我国计划体制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迫于现实压力,20世纪70年代,社队企业兴起,计划体制开始收缩,在社队企业的基础上,私营经济等在国家政策允许下,开始迅猛增长。一方面,我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市场与计划相辅相成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是在市场机制的改革下凭借自身生命力和适应性从弱变强,由小变大,历经了改革时期的风雨考验。换句话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我国经济的转型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2.3 思想指导

我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站在提高生产力的角度上,邓小平提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在党的十二大强调坚持国营经济为主导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要求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党的十三大强调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强调了私营经济的发展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指出在所有制结构上,要坚持以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贸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是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又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后,习近平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鼓励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都将提高生产力作为前提,新时代发展民营经济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关键一环。

2.4 发展趋势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稳定进行的基础,也是就业稳定的保障,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另外,民营企业能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落脚并持续发展,是因为它完全符合我国发展的时代要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国民经济要想实现跨越式提升,经济持续保持发展活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首要实现的目标。总的来说,民营经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创业就业的主力军、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国民收入的贡献者,这就促使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民营经济必须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3.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承受的压力

3.1 时代压力

世界经济处于大变革阶段,随之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4]而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社会经济结构处于转型阶段,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背景下改革进行得越发艰难,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致使银行放贷困难,企业融资困难,而且,随着民营经济需要有一个质的飞越,资金需求和企业规模扩大存在着矛盾,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困难。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托市场,市场遵循的规律是适者生存,竞争压力大,企业周期性短,时代环境变化又快,倘若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必然面临着生存危机。

3.2 自身压力

民企发展由于先天性不足,后天政策支持也不到位,使得自身内部矛盾重重。例如,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家族企业较多,裙带关系明显,得力人才欠缺;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监督机制缺乏,信息透明度不高,办事效率低,人浮于事,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规整。总的来说,企业上层对企业定位存在偏差,现代企业制度运用不合理,人才缺乏,企业自身活力不强。

3.3 行业压力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跨国发展的大企业之间存在着市场竞争,民企面临不同行业的压力。另外,随着卖方市场逐渐多元化,同行业采用的竞争手段是实施系列看似惠民的活动,吸引消费者,致使部分没有竞争力的小微企业开始合并或者破产。随着我国市场发展的逐步完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也使得民企在竞争中摈弃不合理的销售手段和方法。迫于市场经济中不同行业、同一行业的压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

4.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4.1 前提——社会主义制度

从1982年到2019年,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伴随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在不断发展,从允许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确定它的合法地位是公有经济的有益补充——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坚定政策,落实发展。纵观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又倡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实践检验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突出了中国特色。而非公有制的主体就是民营经济,可见它的成长历程见证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换句话说,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活力。习近平在民企座谈会上着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说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大局发展的制度前提。我国国情不会改变,同时社会形态也不会改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总体经济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当前我国发展的潮流趋势决定了民营经济需要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进军。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是当下我国发展的制度保障,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4.2 核心——增强企业家信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首创精神,民营企业发展前期根本没有优越性,起初是靠买卖的手段进行,从粗放到集约形式的不断调整,逐渐发展到当前阶段,这一过程中企业家的坚持是民营壮大的首要原因。在2018年习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否定民企离场论,让民营企业家增强了发展的信心。2019年初始,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不断实施,再次为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如何让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序进行,在量的积累上实现质的提升,需要进一步增强企业家信心,带头人的作用发挥到位能够促使企业有一个高标准、高效率、高品牌的定位。从企业自身来讲企业家要有经济头脑,能审时度势,站位要高,目标要远,行动要稳,才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性方针指导,更好地完善企业内部战略管理;从国家层面,落实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家发挥首创精神,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大的舞台发展空间。例如,支持民企在“一带一路”中发挥作用,支持民企走出去,让国企和民企各自发挥优势,实现最佳效果,展现中国魅力;从社会层面,创造和谐氛围,突出榜样作用,鼓励青年才俊创新创业,让企业家雄心勃勃,增强企业家责任意识,争取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4.3 关键——举措落实要到位

4.3.1 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服务质效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5]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处于跨越转变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落实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全面深化改革,市场、制度完善发展,企业结构积极调整,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则是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首先,用技术创新手段激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加快推进科技、人才、产业的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实现企业共享;其次,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打造优质品牌,提升战略管理能力,带动内需性增长;最后,挖掘民企发展新动能,例如,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低效率部门进行逐一改进,实现转型升级。

4.3.2 政策调整降低企业融资压力

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税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这是建设现代增值税制度的关键,是稳定宏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增强民营企业发展活力的有效举措。减税降费的方针政策对民企来说绝对是利好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提升了利润,推动企业大规模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而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因此,要下定决心,坚持问题导向,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企的发展理念,让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减轻企业的税费和社保缴费的负担,为中小型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幸福感。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三座大山”的压迫,在今后的发展中可规划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建立民营银行,通过政府政策帮助,社会集资支持,扩大民企债券规模,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压力,给予民营经济发展以资本上的支持。

4.3.3 环境改善创造公平交易市场

党的十九大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6]激发民企活力就需要确保市场具有公平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民营经济发展的命运与市场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市场完善最有利于带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给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的交易环境,另一方面出台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法律,提供优质的司法保障,让产权关系更加清晰,政企边界更加明显。还有,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无论是在发展初期还是成熟转型期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优越性明显,致使民营经济发展的外界环境中存在不公平的竞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今后的发展中,社会要转变对民营经济的态度,采取竞争中性原则,消除歧视壁垒,着力提高民营企业的待遇,国企和民企在不同的方面有利益上的契合之处,共同合作能够为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所有企业的发展都要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为自己带来可持续性发展机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完善中倡导所有制、所有企业发展理念平等, 规则平等, 从而也让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不仅是贡献突出,而且层次和地位均要有所提升。

5. 总结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质上就是我国市场经济完善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突出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通过着力解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对民营经济的压迫,也通过一系列举措为民企补短板、强弱项、增活力,最终为提升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是建设新时代国家的关键。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高质量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