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制度建设

2020-02-11 06:23朱利霞
焦作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践性院校培训

朱利霞 张 蓓

(焦作大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决定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地位,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从事实践性教学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教学能力,而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高职院校要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培养的具体内容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建立一套完善的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制度。

1. 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是以“够用”为原则,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纵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专业教师,大多数是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就从事了专业课教学,很少有在企业实践的经历,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课堂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由于实践操作能力的缺乏,指导学生实践教学不到位,正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层出不穷,要求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不断更新和提高。在众多的高职院校中,即便是参加过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师,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将培训工作持续化、常态化,从而制约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更新。因此,为了保障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的有序性、实效性和常态化,建立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制度势在必行。

2. 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2.1 培养目标

(1)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社会各界和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只是认识并未真正付诸实践,没有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措施作保障,再加上教师本人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导致高职专业教师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缺乏驱动力。通过制度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培训意识,在具备了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以教学能力为实践技能的载体,以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为目标,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2)更新专业教师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日新月异,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承担培养任务的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掌握所授课程、所涉及行业企业的发展动向、最新技术和工艺,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科研能力。通过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可以熟悉科研生产一线的工作情况,在实践中获得职业体验,积累教学过程所需的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纵向和横向产品研发、技术开发等技术服务项目,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2.2 培养内容

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应具备的实践操作技能,这是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最基本内容;其次是培养教师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精神。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精神必不可少;再者是培养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各类技术服务项目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2.3 培养形式

(1)企业顶岗或挂职锻炼。到科研生产一线进行顶岗或挂职锻炼,是高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企业顶岗,可以让专业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之处,对教师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对本专业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职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国家加大了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都会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培训,培训的方式包括专题培训、课程进修、访学、讲座、学术会议和报告等。通过探讨、交流、参观以及体验来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3)参加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是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展示参赛院校实力,检验指导教师能力水平的平台。通过指导和参加技能大赛,教师可以掌握专业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大赛设置的项目一般依据的是企业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反映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课程体系改革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4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高职院校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组织结构,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教学院部应抓好落实,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一项常规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常抓不懈。

(2)加大经费支持。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专业技能大赛以及有助于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研修项目,激发教师参与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质量监管。高职院校应制定详细的培养标准,保证专业教师的培养质量,培养工作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要有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加强质量监管。

2.5 考核评价

要通过建立考核评价标准来检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教师需要提交学术论文、培训证书、培训笔记、心得以及考核表等相关资料和佐证材料,校方则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培养效果进行考评。

(1)专家领导评价。专家、领导评价是对教师实践性教学的完成情况以及实践课程和专业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把握实践性教学的大方向,评价结果从对教学效果的评语上体现。

(2)同行评价。同行评价是对实践性教学效果具体的、针对性的评价,评价要点包括实践性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环境的设定、学习资源的利用、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态度、深度、广度和效果。同行根据指标体系中的评价要点,对教师实践性教学效果以打分的形式进行评价。

(3)学生评价。学生可以从专业教师的教学态度、学习指导情况、课堂氛围、自己的感受等方面对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可以通过打分、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

(4)第三方评价。顶岗或挂职锻炼企业、教师参加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对教师培养效果的评价更加客观。评价包括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科研能力的提高和服务社会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3. 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教师对实践能力提升缺乏内在驱动力,政府、企业和学校不够协调,缺乏系统的考核标准和监督机制等诸多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制度,可以有效地提升高职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进而更好地实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实践性院校培训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培训通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刍议音乐“新课标”的“实践性”观点及其应用
构建实践性语言环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