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黄药子、五味子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
——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2020-02-13 12:09张莉莉方心怡赵林华
吉林中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保肝夏枯草肝火

张莉莉,韦 宇,方心怡,赵林华*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也称甲状腺毒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合成和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引发循环、神经、消化等多系统代谢亢进的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该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尤以女性多见[1]。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改善甲亢患者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仝小林院士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其提出的“态靶因果”方略思想,同时结合药理研究结果治疗该病,善用态靶同调的药物——夏枯草、黄药子、五味子,屡获良效。

1 肝火旺盛,痰核凝练是核心病机

甲亢属于现代医学病名,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多数医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瘿气”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病因主要与禀赋、情志、体质、水土、外感因素等相关,气滞、痰凝、血瘀是其主要病理变化。在众多病因病机中,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的核心病机为肝火旺盛,痰核凝练。甲亢所在病位即是肝经循行路线经过的咽喉部,如《灵枢·经脉》所言:“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厥阴肝经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升主动,其体为木,其用为火,病入厥阴则木火上炎。故甲亢患者多肝气偏旺,肝火热毒多盛,而肝经热毒多是由于情志不舒,精神抑郁,久之郁而化热所致。如《医学入门·瘿病篇》中记载:“瘿气,……由忧虑所生。”《诸病源候论·瘿候》亦曰:“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搏颈下而成之。”阐述了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久之肝郁气滞,化热化火,火热煎灼津液成痰,久之痰核凝练阻滞于颈前而发病。

2 清肝、敛肝、保肝是基本治法

仝小林院士认为甲亢的治疗,首先要清肝火,敛肝气,解肝毒以改善机体所处的内环境,同时要注意保护肝功能。其次要注意情绪的调节,勿大怒、大悲。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精选三味药物——夏枯草、五味子、黄药子合成三味小方,以清肝解毒、敛肝、保肝,为治疗甲亢态靶同调的药物。临证时,若湿热较重,加茵陈;血热者,加赤芍;汗出多者,加生煅牡蛎、玄参;心慌者,加黄连、苦参;伴有甲状腺结节者,常配醋莪术、三七、浙贝母。

夏枯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泻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仝小林院士认为夏枯草为清肝散结第一圣药,对于甲状腺属于肝胆郁火者,最为适宜,赞其曰:“少阳火郁夏枯草,清肝散结肿毒妙”。仝小林院士临床中运用夏枯草的作用有三:1)清肝解毒,改善机体肝火偏旺的态势,并将其作为清肝的靶药;2)散结消肿,缓解患者临床症状;3)利用其味辛走窜之性,疏肝气,调肝阳。现代药理研究[2-4]显示,夏枯草具有抗炎免疫、消肿、抗氧化、抗抑郁等作用,临床上常用夏枯草单方或结合其他中药组成复方,治疗甲亢、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等甲状腺相关疾病。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blifera L,DB)的干燥块茎,又名黄独,其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均有论述,最早著录始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月令》,其性寒,味苦,归肝、肺经,具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之效(《本草纲目》),《本草汇言》曰:“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主要治疗“瘿气”(《斗门方》),“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圣惠方》),“颐颌肿及胸膈有痰”(《扁鹊心书》)。现代研究[5]证实黄药子在调节甲状腺功能、抑制甲状腺结节甚至缩小结节、抗病毒、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黄药子虽有独特的疗效,但因长期和大量服用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研究显示,黄药子毒性成分薯蓣皂苷及薯蓣毒皂苷可引起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升高[6],主要表现为胃纳减退、乏力、上腹部饱胀、恶心、黄疽等,严重者会出现肝功能衰竭甚至病死[7-8]。临床上,仝小林院士运用黄药子时常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之前先查肝功能,肝功能正常者才可使用;2)运用时注意剂量的把控,一般不超过15 g;3)黄药子配伍五味子,以减轻黄药子对肝脏的损伤;4)使用过程中定期复查肝功能,若有异常者及时停药。

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干燥成熟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上品。酸味入肝,酸敛益阴,能滋养肝血,润柔肝体。肝体阴而用阳,肝体阴柔对于维持正常肝用,防止肝阳太过有重要作用。正如《本草汇言》中所言:“五味子敛气生津之药也”。现代药理研究[9]表明,五味子中含有大量的木脂素、多糖等,这些活性成分可修复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临床上,仝小林院士运用五味子,一是取其酸性收敛肝气;二是根据药理研究结果,取其保肝之用,并将其视为敛肝、保肝的靶药。

3 药物剂量及安全性

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夏枯草临床应用剂量为9~15 g,黄药子为3~9 g,五味子为2~6 g。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上述规定剂量难以取效,故临证时常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阈。夏枯草常用剂量为30~60 g,最大用至120 g,黄药子用量一般为9~15 g,五味子为9~30 g,具体用量根据患者病情,随证施量。由于黄药子有毒,临床用量若为15 g时,常配伍五味子30 g,或再加茵陈、赤芍以防肝损伤。为了用药安全,仝小林院士常嘱患者半月复查1次肝功能,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停药。目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 验案举隅

张某,女,56岁,2019年5月15日初诊。身高155 cm,体质量47.5 kg,BMI:19.77 kg/m2。主诉:心慌、乏力3个月。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心慌、乏力,偶有胸闷憋气。随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中药、甲巯咪唑片治疗,服药1天后出现双下肢水肿、皮疹,立即停药。之后间断服用中药,疗效欠佳,近3个月体质量下降13.5 kg。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就诊。刻下症:心慌、乏力、胸闷憋气,双下肢酸软无力,口干,无口苦,性急易怒,易激惹,晨起易恶心,睡眠尚可,不欲饮食,小便频,量少,色黄,夜尿每晚1次,大便偏干,1~3日1次。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硬偏数涩。既往史:过敏性紫癜,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辅助检查(2019年5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FT315.16(1.71~3.71 pg/mL),FT44.35(0.70~1.48 ng/dL),TSH 0.008(0.35~4.94 IU/mL),anti-TG 2729(0~4.11 IU/mL),anti-TPO 205(0~5.61 IU/mL),A-TSHR 25.11(0~1.75 IU/L)。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结节。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断:瘿瘤(肝火旺盛,气滞血瘀)。方药组成:夏枯草60 g,玄参30 g,浙贝母15 g,醋莪术15 g,三七9 g,醋五味子15 g,甘草15 g,黄药子15 g,益母草15 g,生龙骨15 g,煅龙骨15 g,生牡蛎15 g,煅牡蛎15 g,麸炒神曲15 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嘱:半月后复查肝功能、甲状腺功能。

2019年5月31日二诊:患者服药14剂后复诊,乏力较前好转50%,时有心慌,心率每分钟110次,休息后缓解,胸闷憋气好转20%,性急易怒好转40%,双下肢酸软无力好转30%,晨起恶心基本消失,食欲较前改善,睡眠佳,小便频,量少,大便2~3日1次,质可。舌细颤,苔薄腻,脉弦硬。复查肝功能未见异常,查甲状腺功能示:FT311.56 pg/mL,FT42.73 ng/dL,TSH 0.000 IU/mL,anti-TG 922.57 IU/mL,anti-TPO 270.03 IU/mL,anti-TSHR 21.49 IU/L。患者临床症状和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有所好转,在原方基础上加降低心率的靶药黄连18 g,苦参15 g,增加夏枯草用量至90 g。继服14剂,嘱半月后复查肝功能。患者半月后复诊时,乏力、心慌基本消失,无胸闷憋气,偶有性急易怒,双下肢酸软无力好转70%,纳眠可,小便频,大便每日1次。舌淡,苔薄腻,脉弦硬。复查肝功能未见异常。随后以上方加减治疗半年,FT3、FT4下降至正常范围,TSH从0.000 IU/mL上升至0.31 IU/mL,其他指标均呈平稳下降趋势,继续予中药调服。

按:患者心慌、乏力3个月,西医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根据性急易怒,易激惹,大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硬偏数涩等症状,结合甲状腺超声,辨证为肝火旺盛,气滞血瘀证。治则为苦寒清热收敛;治法以清肝解毒散结为主,佐以敛肝、保肝。方中夏枯草、玄参、黄药子清热凉血,以改善机体“肝火旺盛”的态势;化斑汤(三七、浙贝母、醋莪术)理气化瘀散结,以调节“气滞血瘀”的内环境;五味子一是针对“因态”敛肝气,以恢复肝的疏泄条达之性,二是使药理研究回归临床,运用其保肝作用,缓解黄药子的毒性,配伍甘草增强其保肝之效,配伍生煅龙牡增强其收敛之性。整个诊疗过程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态靶因果”处方策略,以及药理研究的临床回归,取得了满意疗效。

猜你喜欢
保肝夏枯草肝火
微信在线
夏枯草的妙用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清肝散结夏枯草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