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

2020-02-14 03:12张聪聪程龙毛腾霄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试液苯磺酸菌液

张聪聪,程龙,毛腾霄

技术与方法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

张聪聪,程龙,毛腾霄

610046 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长效钙离子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因其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副作用低,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微生物限度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测并对最终产品进行检查[2]。之前有文献按照《中国药典》2010 年版要求,对其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并报道该药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性[3]。而《中国药典》2015 年版[4]与 2010 年版相比,在方法验证中所使用的菌株与判断标准都有所变化,且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文献报道。故本试验按照《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规定,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由四川省百草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规格:5 mg,批号:Y171201、Y180101、Y180102。

1.1.2 仪器 BHC-1000ΙΙA/B3 生物安全柜购自苏净集团安泰公司;DK-600S 型三用恒温水箱购自上海精宏试验设备有限公司;LRH-250 生化培养箱、GHP-9270 隔水式恒温培养箱购自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VA-110 高压灭菌锅购自日本 Hirayama 公司;YT-X30 微生物限度检测仪购自杭州盈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1.3 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pH 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蛋白胨均由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生产,按标签说明进行配制。

1.1.4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1001]、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均来源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均为第 4 代培养物。

1.2 方法

1.2.1 菌液制备 按照《中国药典》四部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的 50 ~ 100 CFU/ml 的菌悬液,进行活菌计数备用。

1.2.2 供试液制备[5]分别取本品 10 g(批号:Y171201、Y180101、Y180102),加 pH 7.0 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 100 ml,匀浆仪混匀得 1:10 供试液。

1.2.3 需氧菌总数计数方法验证试验

1.2.3.1 常规法 ①试验组:取上述 5 种试验菌悬液0.1 ml,分别加到 10 ml 的 1:10 供试液中,混匀,取 1 ml 注入平皿,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 2 个平皿,立即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倒置培养,置 33 ℃培养 5 d计数;②菌液对照组:取 5 种试验菌悬液 0.1 ml,分别加至10 ml pH 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取 1 ml 的试验菌液注入平皿,同试验组操作;③供试品对照组:取 1:10 供试液 1 ml 注入平皿中,同试验组操作。试验组回收率=(试验组菌落数– 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菌液对照组菌落数。

1.2.3.2 稀释法 取 1.2.2 项下的 1:10 供试液 1 ml,加 pH 7.0 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 10 ml,混匀得 1:100 供试液。将除黑曲霉外的 4 种菌悬液 0.1 ml,加至 10 ml 的 1:100 供试液中,混匀,取 1 ml 注入平皿,平行制备2 个平皿,立即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测定菌落数,计算回收率。

1.2.3.3 薄膜过滤法 取 1.2.2 项下的 1:10 供试液1 ml,用 300 ml 无菌 pH 7.0 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在最后一次冲洗时分别加入 1 ml 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测定菌落数,计算回收率。菌液对照组、供试品对照组、稀释剂对照组同法操作。稀释剂对照组回收率 = 稀释剂对照组菌落数/菌液对照组菌落数。

1.2.4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验证试验

1.2.4.1 常规法 试验组、菌液对照组、供试品对照组操作同 1.2.3.1,倾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置 24 ℃培养7 d 计数。

1.2.5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试验

1.2.5.1 大肠埃希菌 取 1.2.2 项下 1:10 供试液 10 ml 和 50 ~ 100 CFU 试验菌加入到 100 ml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根据相应控制菌检查法检出,应检出试验菌。

2 结果

2.1 需氧菌总数计数方法的确定

常规法、稀释法、薄膜过滤法试验结果分别见表 1 ~ 3。三个批号样品三次独立试验中,采用常规法检查,仅黑曲霉的回收率在 0.5 ~ 2 范围内;采用稀释法检查,抑菌性仍不能完全消除,除黑曲霉外,仅白色念珠菌的回收率在 0.5 ~ 2 范围内,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回收率均小于 0.5,可见本品对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以上三种细菌的回收率均达到 0.5 ~ 2 之间。故样品的需氧菌总数计数可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检查。

2.2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的确定

采用常规法检查,结果如表 4 所示,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在 0.5 ~ 2 之间,故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样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表 1 常规法验证试验需氧菌总数回收率

表 2 稀释法验证需氧菌总数试验回收率

表 3 薄膜过滤法验证需氧菌总数试验回收率

表 4 常规法验证试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回收率

表 5 大肠埃希菌检查方法(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100 ml)验证结果

2.3 大肠埃希菌检查方法的确定

结果如表 5 所示,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有检出,阴性对照组和供试品对照组均未检出,故样品中的大肠埃希菌可采用常规法检查。

3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可拮抗胞外的 Ca2+内流,调控铜绿假单胞菌(PA)的[Ca2+]i,从而抑制 PA 的群体感应,抑制毒力因子如蛋白水解酶和弹性蛋白酶的表达,可明显降低绿脓毒素的表达[6]。通过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所使用的方法进行验证,检测药品含有的微生物含量及控制菌的量。采用准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能提高抑菌性药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从而为药品生产、检验及监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经验证,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分别采用薄膜过滤法、常规法进行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采用常规法进行控制菌检查,可以消除其抑菌活性,符合《中国药典》2015 版的标准规定。

[1] Ma YY. Quality of amlodipine besylate. Changchun:Jilin University, 2006. (in Chinese)

马永义. 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质量研究. 长春:吉林大学, 2006.

[2] Roy H, Parida KR, Nandi S, et al. Design of fast dissolving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 formulations. Asian J Pharm, 2012, 6(1):51.

[3] Zhai Y, Zhao SJ, Shi JP, et al. Validation of method on the microbial limit test for Levam Lodipine Besylate. Strait Pharm J, 2010, 22(7):91-92. (in Chinese)

翟艳, 赵沈娟, 石晶萍, 等.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 海峡药学, 2010, 22(7):91-92.

[4] 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Volume 4, 2015. Beijing:China Medical Science Press, 2015:140-151. (in Chinese)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年版三四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140-151.

[5] Su DM, Ma XR.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technology for drugs. Beijing:Hualing Press, 2007:221-223. (in Chinese)

苏德模, 马绪荣. 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7:221-223.

[6] Zeng LL.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amlodipine besylate on quorum sensing system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Fuzhou:Fujian Medicine University, 2014. (in Chinese)

曾莉莉.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苯磺酸氨氯地平增加抗菌效应的机制研究.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 2014.

[7] Pang YJ, Fan WY, Liu KL, et al. Advance in microbial limit test and methodology validation for drugs. Chin Traditional Patent Med, 2017, 10(39):2137-2140. (in Chinese)

庞云娟, 樊文研, 刘康连, 等.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 2017, 10(39):2137-2140.

张聪聪,Email:zhangcongcong1117@163.com

2019-04-08

10.3969/j.issn.1673-713X.2020.01.013

猜你喜欢
试液苯磺酸菌液
浓硫酸磺化苯酚合成对羟基苯磺酸工艺研究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PCR仪温度过冲特性有限元仿真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Bonfire Night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皮试液集中配置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沙门菌和志贺菌通用增菌液增菌效果实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