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EB病毒DNA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相关性研究*

2020-02-14 07:46杨国溜陈良远欧巧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霍奇金载量淋巴瘤

杨国溜,陈良远,欧巧萍

(1.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 350001;2.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福州 350001)

淋巴瘤是一组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在中国,淋巴瘤男性发病率约1.39/10万,女性发病率约0.84/10万,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病理学诊断,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EB病毒(EBV)是由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在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的组织培养中发现的,是第一个被确认的人类致瘤病毒,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与EBV密切相关[1]。近年来,研究发现EBV在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及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肿瘤,可能在肿瘤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系统性分析EBV在淋巴瘤组织亚型和预后等流行病学的资料并不多[2-3]。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EBV在不同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差异、EBV与乳酸脱氢酶(LDH)、NK细胞比例关系以及EBV-DNA阳性与淋巴瘤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10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经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根据2008版世界卫生组织造血淋巴组织肿瘤标准)明确诊断的296例淋巴瘤,临床随访资料完整。296例淋巴瘤患者中,男195例,女101例,男女性别比为1.93∶1,年龄中位数为58.5岁,209例超过50岁;B细胞淋巴瘤241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年龄中位数为60.0岁,13例死亡,外周血EBV-DNA阳性患者52例,T细胞淋巴瘤55例,男女性别比为2.73∶1,中位年龄61.5岁,15例死亡,外周血EBV-DNA阳性患者32例;LDH升高者90例。本研究经福建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主要仪器 实时荧光PCR仪购自美国ABI公司,型号ViiA 7 Dx;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BD公司。

1.3方法 标本采用静脉采血法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全血(乙二胺四乙酸抗凝);EBV-DNA 载量采用实时荧光PCR仪及配套试剂盒定量检测人全血中EBV-DNA的水平;NK细胞比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其配套原装试剂检测;依据2015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指南,病情评价分为好转、缓解、恶化/死亡。总体生存时间定义为诊断到死亡或随访截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外周血EBV-DNA载量与年龄、性别、LDH以及NK细胞之间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χ2进行分析;用Kaplan-Meier法建立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两曲线间的统计学意义,均为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EBV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 在296例淋巴瘤患者中,B细胞淋巴瘤241例,EBV-DNA阳性率为21.58%;T细胞淋巴瘤55例,EBV-DNA阳性率为58.19%。EBV在NK/T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率较高,而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中表达较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外周血EBV-DNA载量间的关系 分析外周血EBV-DNA与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年龄、性别、LDH、NK细胞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外周血EBV-DNA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更可能有高LDH水平(P=0.001),高NK细胞比例(P=0.018)。见表1。

2.3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外周血EBV-DNA载量间的关系 分析外周血EBV-DNA载量与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年龄、性别、LDH、NK细胞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外周血EBV-DNA阳性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更可能有高LDH水平(P=0.001),而NK细胞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849)。见表2。

2.4EBV-DNA对T细胞淋巴瘤总体生存的影响 截至随访时间(2018年12月),15例患者死亡,其中EBV-DNA阳性患者28例中死亡12例,T细胞淋巴瘤EBV-DNA阳性的患者比EBV-DNA阴性患者的病情进展快,预后差,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表1 外周血EBV-DNA与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的关系

表2 外周血EBV DNA与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的关系

图1 EBV-DNA对T细胞淋巴瘤总体生存的影响

2.5EBV-DNA对B细胞淋巴瘤总体生存的影响 截至随访时间(2018年12月),13例患者死亡,其中EBV-DNA阳性患者57例中死亡3例,B细胞淋巴瘤中EBV阳性和EBV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2.0个月和73.0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

图2 EBV-DNA对B细胞淋巴瘤总体生存的影响

3 讨 论

EBV属于人类疱疹病毒科,是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平均172 kb。国内外对于淋巴瘤患者EBV-DNA的检测可采用全血、血浆、组织标本、单个核细胞等,但血浆或者血清中的EBV-DNA水平往往低于血细胞中的水平,所以全血是检测EBV-DNA水平的最合适标本[4-5]。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EBV阳性的T细胞淋巴瘤远较EBV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多,尤其是NK/T细胞淋巴瘤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6],说明EBV可能对某一免疫表型的淋巴瘤具有特殊亲和力。本次研究中也发现EBV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B细胞淋巴瘤(P<0.05),此结论与QIN等[7]对662例淋巴瘤的回顾分析结果相接近。EBV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感染率不同,与CHEN等[8]研究中使用PCR检测相应淋巴瘤所对应的结果相仿。通过数据分析显示,EBV-DNA在不同类型的淋巴瘤中的感染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比如NK/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EBV-DNA阳性率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在临床中,能否把抗EBV治疗作为治疗某种类型淋巴瘤的手段之一需继续深入研究。

无论是T细胞淋巴瘤还是B细胞淋巴瘤中,EBV-DNA阳性者更可能出现高LDH水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安娜等[9]报道相似。LDH作为淋巴瘤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10],与肿瘤的负荷和侵袭性密切相关,最近研究发现EBV病毒感染可促进机体淋巴结细胞产生LDH-A和乳酸,从而影响淋巴细胞形态和增殖能力[11]。而NK细胞是一群具有NK细胞受体和T细胞受体的T细胞亚群。研究表明,NK细胞可直接作为效应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效应,此外,NK细胞也与抗感染,免疫调节等相关。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也会减少,而NK细胞减少,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逐渐下降,因此NK细胞可用于评估病情疗效及免疫状态[12-14]。本次研究中T细胞淋巴瘤EBV-D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EBV是否感染,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免疫功能都比较低。B细胞淋巴瘤EBV-DNA阳性比EBV-DNA阴性的患者NK细胞水平高(P<0.05),关于EBV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NK细胞水平反而升高,可能与EBV除了以B细胞为靶细胞外,还会侵袭NK细胞,刺激NK细胞增殖有关,但有资料提及EBV阳性的淋巴瘤患者NK细胞活性通常是降低的[15-16]。EBV可通过基因异常表达而导致细胞周期紊乱,进而至人细胞恶性转变,因此EB与淋巴瘤的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T淋巴预后生存曲线直接表明了这一结果[17-18]。

4 结 论

EBV在不同淋巴瘤类型中的检出率不同。EBV-DNA与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指标LDH等相关,且与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外周血EBV-DNA检测对淋巴瘤诊断、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
霍奇金载量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1990—2019年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霍奇金:利用X射线解析生化物质结构
霍华德·霍奇金:用颜色打动世界的人走了
HCMV感染婴儿尿液病毒载量与肝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