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基因启动子区rs10815225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联研究

2020-02-14 07:46马晓骉潘定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荧光素酶多态性基因型

马晓骉,张 麒,潘定国

(云南省肿瘤医院:1.生物治疗中心;2.腹部外科;3.结直肠外科,云南昆明 650118)

免疫疗法是当前最具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两者结合可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1-2]。PD-L1在人类多种肿瘤,包括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等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3-10]。有研究显示,PD-L1基因启动子区rs10815225不同等位基因与转录因子SP1的结合不同,导致不同个体对胃癌的易感性不同[11]。鉴于rs10815225是一个功能性多态位点,推测该位点多态性可能与结直肠癌的风险有关。本研究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rs1081522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的关联,并分析其对转录活性和PD-L1 mRNA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血液样本: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21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收集本院体检健康者23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来自云南地区,均为汉族个体,相互间无亲缘关系,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饮酒和吸烟个体均高于对照(P≤0.05)。结直肠癌纳入标准:(1)经医院病理科确诊;(2)未经放、化疗治疗者。结直肠癌排除标准:(1)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者;(2)非原发性结直肠癌者;(3)有家族史者。215例病例中,高、中分化158例,低分化57例;临床Ⅰ~Ⅱ期108例,临床Ⅲ~Ⅳ期107例。采集外周静脉血2~3 m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20 ℃冰箱保存备用。组织样本: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样本65例,离体样本经液氮速冻,-80 ℃冰箱保存备用,所有样本均经医院病理科确诊。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见表1。

表1 病例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

1.2试剂与仪器 引物由中国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DNA分子量标准、聚合酶链反应混合物、Trizol试剂、TIANScript Ⅱ反转录试剂盒和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均购自中国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限制性内切酶Kpn Ⅰ和Xho Ⅰ购自美国NEB公司;pGL3载体和定点突变试剂盒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荧光定量PCR仪购自德国Eppendorf公司。

1.3方法

1.3.1DNA抽提及rs10815225多态性分析 基因组DNA通过试剂盒法抽提。直接测序法分型rs10815225。测序引物序列如下:上游5′-CGA AGG TCA GGA AAG TCC AA-3′,下游5′-AGG AAC AAC GCT CCC TAC CT-3′。PCR总反应体系50 μL,其中2×PCR缓冲液25 μL,上、下游引物各2 μL,基因组DNA 2.5 μL和去离子水18.5 μL。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60 ℃退火30 s,72 ℃延伸30 s,共35个循环;72 ℃充分延伸10 min,4 ℃保存。PCR反应产物送中国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

1.3.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D-L1 mRNA表达 Trizol法提取结直肠癌组织总RNA,按照反转录试剂盒和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进行PD-L1 mRNA相对水平分析。PD-L1引物:上游5′-GGT GGT GCC GAC TAC AA-3′,下游5′-TAG CCC TCA GCC TGA CAT-3′。内参基因选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上游引物:5′-ATG GGG AAG GTG AAG GTC G-3′,下游引物:5′-GGG GTC ATT GAT GGC AAC AAT A-3′。PCR反应总体系10 μL,含2×SYBR Green 5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cDNA 1 μL和去离子水2 μL。反应条件:94 ℃ 5 min;94 ℃ 30s,60 ℃ 35 s,40个循环。记录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循环阈值(Ct),采用2-ΔCt法计算不同rs10815225基因型结直肠癌患者中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

1.3.3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参考文献[11]构建pGL3-rs10815225G和pGL3-rs10815225C重组载体。以rs10815225GG纯合子DNA为模板扩增PD-L1启动子区,上游引物:5′-GGC TAG GGT ACC CGT TCA GAT GTT GGC TTG TTG-3′,下游引物:5′-GGC TAG CTC GAG GGA AGC TGC GCA GAA CTG GGG-3′。经KpnⅠ和XhoⅠ双酶切,连接pGL3载体,构建pGL3-rs10815225G重组载体。运用定点突变试剂盒将G突变为C,突变引物:5′-GAC CCC GCC TCC CGG CCT GGC GCA AC-3′。提取质粒,获得pGL3-rs10815225C重组载体。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接种于24孔板,Lipo2000转染pGL3、pGL3-rs10815225G和pGL3-rs10815225C载体,pRL共转染,48 h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2 结 果

2.1HWE检验 入选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个体PD-L1基因启动子区rs10815225基因型分布符合HWE定律,P>0.05。

2.2PD-L1基因启动子区rs10815225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对照组中,PD-L1基因启动子区rs10815225GG和C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0.5%和19.5%;疾病组中,频率分别为89.3%和10.7%。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饮酒和吸烟因素后,与GG基因型相比,CG基因型降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OR=0.48,95%CI0.28~0.83,P=0.01)。对rs10815225基因型频率按照分化程度和TNM分期进行分层分析,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rs10815225多态性与以上临床特征无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PD-L1基因启动子区rs10815225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2.3rs10815225多态性对荧光素酶活性和PD-L1 mRNA的影响 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转染空质粒pGL3、pGL3-rs10815225G和pGL3-rs10815225C,48h后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与空质粒pGL-3相比,转染pGL3-rs10815225G和pGL3-rs10815225C后荧光素酶活性均明显增加。与pGL3-rs10815225G相比,转染pGL3-rs10815225C后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PD-L1 mRNA在rs10815225GG基因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64,在rs10815225CG基因型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0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B。

注:A表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转染空质粒pGL3、pGL3-rs10815225G和pGL3-rs10815225C48 h后,荧光素酶活性,*P<0.05;B表示rs10815225GG和CG基因型结直肠癌患者中PD-L1 mRNA的表达差异,*P<0.05。

图1rs10815225多态性对荧光素酶活性和PD-L1mRNA的影响

3 讨 论

PD1/PD-L1,作为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备受瞩目[12-16]。PD1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例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PD-L1作为PD1的配体,传递细胞信号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介导自身免疫耐受。多种肿瘤细胞表面表达PD-L1,与PD1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及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3-7]。基于PD-L1在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该基因上的遗传变异可能成为肿瘤发生和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标记物。

最近,TAO等[11]报道了位于PD-L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62 bp的一个功能性多态位点rs10815225C/G,G等位基因可与转录因子SP1结合,而C等位基因则不能,造成携带CG基因型胃癌患者中PD-L1 mRNA表达明显降低,进而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随后,有研究报道该多态性与PD-L1蛋白表达和胃癌的预后无关[17]。由于遗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例如脂联素基因rs2241766位点、环氧化酶-2基因-765G/C位点、HIPPO通路RASSF1A基因rs2236947位点、白细胞介素17Ars10484879位点、髓过氧化物酶基因启动子区rs2333227位点和miR-17-92启动子区rs9588884和rs982873位点等[18]。因此,推测PD-L1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结直肠癌的易感性个体差异。本研究回顾性调查了rs10815225在215例结直肠癌和236例对照组中的分布,发现CG基因型携带者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降低50%,提示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之一。以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证实,9p24是结直肠癌的1个易感位点[19],PD-L1基因恰好位于该易感区域(9p24.1),由此认为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支持,合理可靠。

为了探讨rs10815225CG基因型降低结直肠癌风险的可能机制,本研究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了rs10815225对基因转录活性和PD-L1 mRNA的影响,发现与rs10815225G等位基因相比,rs10815225C等位基因对应的细胞转录活性显著降低,导致PD-L1 mRNA表达下调,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降低。该研究结果与TAO等[11]在胃癌中观察到的结果一致,证实了由于rs10815225C等位基因不能与转录因子SP1结合,致使转录活性下降,具有促癌作用的PD-L1 mRNA水平降低,最终导致结直肠癌的罹患风险减小。

本研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样本采集时未考虑一些混杂因素,比如体质指数、饮食习惯(油炸烟熏及腌制食品)、吸烟是否被动等,因此无法校正更多的混杂因素,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4 结 论

PD-L1基因启动子区rs10815225CG基因型通过降低基因转录活性和PD-L1 mRNA表达,进而降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提示rs10815225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新的免疫治疗靶点。

猜你喜欢
荧光素酶多态性基因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NNMT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构建及其与SND1靶向关系的验证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不同双荧光素酶方法对检测胃癌相关miRNAs靶向基因TIAM1的影响
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Intron构建转染及转染细胞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表达
蒙古斑在维吾尔族新生儿中分布的多态性
人多巴胺D2基因启动子区—350A/G多态位点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及活性检测
西安地区育龄妇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Ⅴ.表型选择与基因型选择
ZNF804A rs1344706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