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1例诊断体会

2020-02-14 07:37刘星鹭左江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肌电图外显子肝功能

杜 娟,刘星鹭,陈 诚,左江成

(宜昌市夷陵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湖北宜昌 443100)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亦称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类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疾病,是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肌营养不良蛋白功能缺失或不足,导致肌肉无力,运动迟缓,行走丧失,呼吸障碍和心肌病等[1]。现报道1例DMD诊断过程。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3岁,因“肝功能异常6月余”入院。患儿于6月前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尿液巨细胞病毒DNA阳性,以“巨细胞病毒肝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临床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同时予转移因子口服液调节免疫治疗,直至巨细胞DNA转阴后出院。后间断复查肝功均异常,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均维持在500 U/L左右。患儿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其父母和16岁哥哥正常,无类似家族史。既往健康良好,走路易疲劳,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妊娠、分娩过程无异常,患儿出生至发病时无传染病、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小腿围22.1 cm,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精神可,颈软,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大,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肠鸣音可,四肢活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侧腓肠肌明显肥大,触之有坚实感,弹性欠佳。仰卧位时起立单侧手撑地后站立(Gowers征阳性)。下阶梯及快步行走时呈典型鸭步。实验室检查:ALT 610 U/L,AST 460 U/L,肌酸激酶(CK)35 75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12 310 U/L,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1 806 U/L,乳酸脱氢酶(LDH)2 564 U/L。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抗体检查正常。肝胆脾胰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左心功能正常。肌电图:右上肢三角肌、右下肢股四头肌静息状态见异常自发电活动,考虑肌源性损害可能性大。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取患儿外周血进行DMD基因检测:MLPA未检测到DMD基因外显子大片段缺失/重复;基因测序共检测到6个变异,其中5个为单核苷酸多态性,而外显子22的无义变异c.2941G>T p.Glu981Ter 未见文献报道,但会导致蛋白编码提前终止。诊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因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患儿一般情况尚可,与家属沟通后办理出院。见图1、2。

图1 外显子22的无义变异c.2941G>T p.Glu981Ter

图2 患儿基因测序图

2 讨 论

本病例具有DMD的几个典型特征[1-3]:(1)临床特征:走路易疲劳,双侧腓肠肌假性肥大,Gowers征阳性,下阶梯及快步行走呈典型鸭步;(2)血清学检测:心肌酶谱显著升高,ALT、AST长期在200~700 U/L,CK 43 481 IU/L,CK-MB 1 114 IU/L,LDH 3 129 IU/L,α-HBDH 1 814 IU/L;(3)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提示右上肢三角肌、右下肢股四头肌静息状态见异常自发电活动;(4)基因检测:外显子22无义变异c.2941G>T p.Glu981Ter,可导致蛋白质编码提前终止。基于以上几点,该患儿可明确诊断为DMD。但该患儿确诊耗时近6个月时间,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家庭重视不够:患儿平常身体无明显不适,但走路易疲劳,仰卧需单手撑地才能站立等症状早有出现,但患儿年龄尚小,被认为发育迟,并未考虑存在疾病而被忽视未就医;(2)临床医生经验不足:该患儿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入院,一段时间仅关注肝脏功能及相关检查较为局限,加之巨细胞病毒阳性,而忽略其他如心肌酶谱、体格检查等;(3)患儿运动发育基本正常,会独立行走;(4)无特殊家族史,其同母哥哥体健。这些原因均导致了该患儿疾病的延迟确诊。

DMD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发病率在各个国家、地区和人种间无明显差异,每3 600~6 000例出生男婴中有1例发病。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3 853,估算全国患者约70 000人[4]。该病常于2~5岁起病,常于20岁左右死于心力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5]。该病在诊疗过程中重点要与其他类型肌营养不良、脊肌萎缩症、炎性肌病和代谢性肌病进行鉴别诊断,但通过临床表现、血肌酶、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能够进行鉴别[4]。

DMD基因主要有3种突变类型[6-8]:(1)大片段缺失型:最为常见,突变发生频率约占所有突变的60%;(2)大片段重复型:较少见,约占所有突变的10%;(3)微小突变:包括单个或数个核苷酸置换、缺失或插入等,约占所有突变的 30%。本病例应用MLPA技术检测大片段缺失和大片段重复,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对DMD基因外显子及周围内含子进行微小突变分析。能够明确病因,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其鉴别诊断,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能够提供一定的遗传咨询与指导。

通过对本例DMD的确诊,提示临床在诊疗过程中,对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且经抗病毒、护肝等治疗无效者,要加强体格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清肌酶、肌电图及肌活检,必要时行基因检测,提高罕见病的诊疗水平。

猜你喜欢
肌电图外显子肝功能
外显子跳跃模式中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分析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