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应用

2020-02-16 00:30高爱华于美丁美基朱烨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网格化手术室

高爱华, 于美, 丁美基, 朱烨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按照标准将管理人员和内容进行划分,形成网格单元,有针对性地管理,从而达到资源整合的一种分层次、全面性的管理模式[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定为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2]。在全球疫情未彻底消除的情况下,应切实落实中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策略。作为综合医院的洁净手术室,如果防护不到位,密闭的手术室就将成为最危险的环境[3]。我院自疫情以来,采用网格结构、条块合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COVID-19进行常态化防控,未有COVID-19疫情发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网格化管理措施

1.1 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

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小组,院长任组长,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部、质控管理部、后勤部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院长负责总指挥、协调工作;医务部条块负责医技人员、患者的防控;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员的防控工作;医院感染管理部负责感控防护的培训与指导;后勤部门负责不间断提供防护物资;质控管理部负责监督执行情况,同时负责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以形成合力。

1.2 医患、患患之间交叉感染网格

1.2.1 手术患者的筛查防控 手术室与医务部联合,采取严格筛查的防护措施,控制传染源,避免围手术期医患、患患之间交叉感染。所有手术患者,病区医生必须询问有无疫区旅居史及接触史,并记录在入院记录中。手术患者均需门诊行血常规、胸部CT、核酸检测,非急诊手术患者待结果为阴性后方可办理入院;对于病区送至手术室的每例限期、择期手术通知,由医务部审核流行病调查史、核酸检测和胸部CT结果,在确保COVID-19防控安全的情况下,方可通知手术室安排。

1.2.2 急诊手术的排查把关 急诊手术疑似或确诊COVID-19的排查工作,由各手术科室科主任负责把关。患者在急诊就诊时,必须采集咽拭子核酸检测、胸部CT检查,术前手术医生将CT检查结果备注在电子手术通知单上,同时备注“急诊”,手术室方可安排手术。疑似或确诊COVID-19感染患者,如病情稳定,则取消或延期手术;如必须手术,则立即上报医务部、医院感染部,转至市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进行救治。对于因病情紧急来不及转院者、病情危急未行胸部CT检查者、胸部CT检查不能排除COVID-19者、耳鼻喉科患者、口腔科患者这5类急诊手术,应安排在有负压的手术间进行,同时所有人员采取三级防护,由医院感染管理部指导科室制订这5类急诊手术以及疑似或确诊COVID-19感染手术防护处置规范并进行培训,制订的具体内容参照李金宝等[3]提出的疑似及确诊COVID-19感染患者的手术管理指引。对于其他的急诊手术,手术医生、巡回、洗手护士采取一次性隔离衣(台下)、一次性手术衣(台上)、防护面屏、鞋套、2层手套的防护方法;对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手术,麻醉医生采取三级防护措施。

1.2.3 阻断空气传播途径 合理安排手术间。对于有共用空调净化机组的手术间,安排已排除COVID-19感染的择期、限期手术;独立净化机组的手术间进行急诊手术;预留有独立负压的手术间进行5类急诊手术。根据手术量的多少,逐步开放手术间,同时向医务部报备,以便医务部审批手术时,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控制。

1.3 医护之间交叉感染网格

1.3.1 加强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筛查 护理部负责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做好症状监测,及时排查。每日监测体温,准确登记,有异常及时反馈。工作人员进入科室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超过37.3 ℃严禁进入。科内所有人员工作之外禁止与家成员之外的人员接触,严禁参加各种形式的聚餐,尽量做到医院和家“两点一线”并每天报告,家庭中出现外来人员尤其有疫情重点地区出行史或疫情重点地区出行人员接触史的,须立即上报。如出现咽痛、咳嗽、流涕、胸闷、气急、腹痛、腹泻、全身乏力、四肢酸痛等症状,及时告知科主任或护士长,并及时处置。

1.3.2 弹性排班 根据手术情况,弹性排班,减少上班人员,尽量避免人员在科室聚集。上班人员取消集体交班,各种会议或培训通过微信等在网络线上进行。

1.3.3 对外请教授、跟台器械师等非本院工作人员的管理 明确规定因抢救性急诊手术(限于我院相关技术能力)方能请教授会诊。对拟来院的教授,相关科室必须提前做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胸部CT检查阴性并报备医务部同意后方可邀请。来院后需签署《非靖江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入手术室登记表》,相关科主任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在疫情未解除期间,限期和择期手术原则上不允许请外院教授会诊。同一器械公司必须且只能固定1名器械师在本院跟台,并承诺疫情期间不去其他医院跟台并签署承诺书。跟台前必须有核酸检测、胸部CT纸质报告单。来院后需签署《非靖江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入手术室登记表》,相关科主任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手术室。该器械师原则需在本院所在市区居住,也要遵守医院两点一线的相关要求,每天向医院感染管理部报备体温、活动轨迹及在一起居住的家人健康情况。

1.3.4 进入手术室前的防护 对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在医护通道吧台处进行体温监测,无异常并按规范做好防护后方可进入,同时手术室人员进一步把控所有人员的现场状况,如有频繁咳嗽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禁止进入手术室。

1.4 手术室家属等候区患者家属之间交叉感染网格

手术患者在病区交接后,由工友接入手术室,家属不要跟随患者至手术室门外等候区。术中如有情况需要和家属沟通时,手术室电话通知病区护士,由病区护士通知该患者家属到手术室家属等候区进行沟通。病区护士做好沟通与宣教,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并确认留有患者家属的联系电话,以备需要时呼叫,并保证能联系到位。

1.5 手术室环境物体表面交叉感染网格

1.5.1 制定手术室环境消毒方案 为确保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环境物表等清洁消毒落实到位,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二版)》,结合医院和科室实际情况,与医院感染管理部联合制定手术室环境消毒方案。在非手术区域增加免洗手消毒液放置点和量,开窗通风每天2次。所有区域物表和地面分别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和拖地,作用时间30 min,再用清水擦拭;遇明显污物时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清除后清洁消毒。对于前文提到的5类急诊手术以及疑似或确诊COVID-19感染手术的终末处置方法参照李金宝等[3]提出的疑似及确诊COVID-19感染患者的手术管理指引制定。

1.5.2 制订手术室各区域消毒登记本 包括:《手术室半限制区消毒登记本》《手术室非限制区消毒登记本》《手术室限制区消毒登记本》《急诊手术、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术间术毕终末处置记录本》。

2 结果

我院自2020年1月22日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小组以来,截至2020年5月21日,共接收手术患者3 618例,其中急诊手术522例。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3 讨论

手术室是临床枢纽科室,进出人员复杂,交叉感染风险高[4-6]。网格化管理模式保持递阶结构体系和权利体系的同时,增加各个横向节点之间的互融互通,使割裂的职能部门重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网格结构的管理模式[7]。采用网格化管理,加强与医院感染部、医务部、护理部、临床手术病区等各部门协作,能使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高度整合、紧密衔接[8]。我院通过网格化管理防控措施,制订适合院情且符合国家规范的科内防控方案、处置规范等,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依法科学防控,使我院手术室实现了“无传染、未扩散、不蔓延”的目标。COVID-19疫情仍未结束,我们还需紧绷防控这根弦,不断根据最新COVID-19防控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实时更新有效防控措施,切实打赢这场防疫战。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网格化手术室
金融风险交叉感染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研究应对性护理模式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护理中的影响
折痕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网格化”环境监管的实践探索——以山东东营为例谈“网格化”环境监管开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