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0-02-16 00:30王从成刘嘉尹一霖韦庆波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针灸教材高职

王从成, 刘嘉, 尹一霖, 韦庆波

针灸推拿学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疾病的诊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传统教学模式是以中医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但现行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比重相对较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相对较低,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尤其在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院的教学要求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经过前期专业调研和专家访谈,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针灸推拿课题组认为,需增加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技能操作的比重,提高学生运用实践技能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针对此专业教学中的现状与不足,从2018年5月起,教学团队建立以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市场和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经过2017级和2018级针灸推拿专业高职学生的教学探索,初见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提高实践比重,强化学生操作能力

针灸推拿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但目前教学课程设置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操作教学为辅,而且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实践动手能力偏弱,不能较好地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因此,我们对实践操作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全面探索与改革:① 在保证传统理论教学质量不降低与学生专业知识架构掌握不倾斜的前提下,调整教学时间的安排,增加针灸实践操作、推拿实践操作课程各20课时(其中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组实训12课时,下临床实习前增加技能实训8课时)。②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如手法标定仪,不仅用于课堂演示,还可直接用于实践教学练习,让学生能够更系统全面、形象直观地认知推拿手法,发现推拿手法操作中的不足,并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③ 实践课程教学中采用教师亲自示范、多媒体教学、学生分组训练相结合的模式,专业教师全程参与,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与补充。

2 构建标准病人,提高临床认知

目前我国大多数开设针灸推拿学专业的院校,均是采用先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后临床实习的培养模式[1]。此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基层医院,对患者进行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会使学生就业时实践能力相对薄弱、专业竞争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2]。因此,我们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与角色扮演相结合,对部分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师生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的培训,培养具有典型疾病特征和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标准化病人。①实践课程教学中运用标准化病人模式。标准化病人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及早充分认知临床全过程,深刻认知专业知识,有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更早适应临床环境,甚至能够熟练准确完成整个临床诊疗过程。②实践课程考核中亦采用标准化病人的模式。此模式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单纯的教学者,而是标准化病人模式下的患者、指导者以及考核者,学生也不再是课堂单纯的聆听者,而是标准化病人模式下的患者、医生以及指导者。在这种角色转换的培养模式下,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充分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增加考核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3]。标准化病人模式不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还能促使其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4]。

3 开设模拟医院,营造工作环境

为了能够模拟更真实的临床环境,让学生能够尽早熟悉适应临床工作,我们以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为基础,依托针灸推拿实践教学中心,开设模拟医院,为学生营建真实的工作情境。①模拟医院由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组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工作。②在保证诊疗操作规范和安全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做到四诊合参、体格检查充分全面、独立完成整个诊疗工作。③诊疗过程中如出现问题,将由指导教师及时进行纠正,以保证患者安全。④每天诊疗结束后,由指导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全程表现进行点评,对存在问题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由于高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的学制为三年,培养周期相对较短,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时间均有限,而模拟医院的开设主要以学生的课余时间为主,不占用任何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时间。模拟医院的开设提高了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操作和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知识和技巧的学习需要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全过程,并且要落实在医疗服务实践中,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够保证诊疗过程的有序高效进行,而且可以赢得患者的理解、支持与合作[5]。因此,我们在模拟医院诊疗教学中,鼓励学生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在实践中掌握沟通技巧,最终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合适的沟通交流方式。模拟医院的开设进

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模拟医院的教学要求专业教师对诊疗过程全面系统把握,并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思考、探索,从而形成更为合适的教学模式。

4 自编实践教材,补充理论学习

教材和课程是所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工具[6]。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为全国统编教材,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求较高,仅依靠教材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满足临床培养的需要,因此,课程组充分结合我校现有教学资源,将针灸推拿学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系统连贯的有机整体,进行各知识模块的系统编排,相继编写了《高职针灸综合实践教材》、《高职推拿综合实践教材》等校内教材。在完成实践教学后,专业课教师要求学生及时撰写校内教材中的实训报告并进行批改,一方面学生进行实践反馈,另一方面教师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并及时修正,经典案例可于下次编入教材。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5 讨论

通过以上实训课程的改革,成效初显,我校针灸推拿专业实践课内容和比例均增加,实训课比例由原来的50%(80/160)增加到60%(120/200),学生学习主动性、临床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均普遍提高,初步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改革目标。课程组将在后续的教改中鼓励学生积极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

本研究只是对高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初步探讨,后续的课改效果还需参考用人单位评价、实习带教评价等综合考评。后续将开展与驻点教学医院联合培养的模式并对实践技能考核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针灸教材高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