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教授治疗不寐

2020-02-16 03:05王慧慧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茯神夹脊酸枣仁

王慧慧,王 震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不寐,即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及恢复体力的不足,轻者入睡艰难,或寐而不酣,或寐而易醒,或醒后不寐;严重者则通宵难眠[1]。有研究表明,我国失眠的发病率为10%~48%[2],且其发病率呈日益升高趋势[3]。肖伟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及科学教研工作30余年,善于用针灸、中医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尤其长于针灸治疗疾病,特别把督脉的功效发挥到极致,提出了“通督调神法”治疗不寐,并强调“针药合用”。肖伟教授继承、发扬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了“通督调神、针药合用”的治疗原则,在治疗不寐方面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不寐的病因病机

根据《皇帝内经》,不寐由邪客机体,营卫运行异常,卫气浮于外,不能入阴所致;《灵枢》认为不寐的主要病机是阴阳失调;《古今医统大全》指出不寐是由于肝火、痰热、心气不足,久而伤及脏腑,导致精血内耗,邪扰心神,心神失养,病势乃成。综上所述,前人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有深入的研究,认为本病的关键病机是心神不安。

肖伟教授对督脉非常重视,认为针刺督脉组穴,能够畅通经络、平衡阴阳、调整元神。《灵枢》有言:“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4]督脉上贯心脑、下系肾,与膀胱经、肾经、心经及冲脉、任脉、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可以调控全身阳经的气血;任脉主一身之阴气,可以调控全身阴经的气血;而督、任脉同起于胞中。“通督”即是交通阴阳;“调神”则是健脑安神。通督调神可畅达全身经络气血,调整元神,从而推动疾病向愈。

2 不寐的辨证治疗

肖教授认为,不寐的治疗应着眼于心神不安。《景岳全书》提及心神相安与不寐密切相关;而《医效秘传》指出卫气入阴,心神安宁则寐。因为卫气乃阳气所化,卫气入阴,心藏而神安,是阳气所归之处;若心神不安,营卫运行失常,则卫气浮于外而致失眠[5]。

2.1 不寐的分型及辨证组方

2.1.1 肝火扰心证 证见不寐多梦,甚则通宵难眠,心烦易怒,善太息,头痛目赤,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对于此证,肖教授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灵活化裁,以清肝胆实热、通督调神。方药组成:龙胆草、木通、车前草、当归、柴胡、生地、山栀子、生甘草、龙骨、牡蛎、茯神。方以龙胆草清肝火、燥湿热;山栀子泻火除烦;木通、车前草清心火而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去;当归、生地滋阴,使热去不伤阴;柴胡引药入肝经,疏肝经之气;茯神、龙骨、牡蛎重镇安神;生甘草调和、补虚。

2.1.2 痰热扰心证 证见心烦不寐、失眠多梦,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头重目眩;舌红苔黄,脉滑数。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本方源于《六因条辨》,具有清热化痰、燥湿、理气和胃、利胆的作用。肖教授认为现代人生活、饮食、作息不规律,体内痰湿横生,久之导致劳倦伤神。通过辨证,肖教授在黄连温胆汤基础上拟化痰调神方:黄连、黄芩、制半夏、枳实、陈皮、淡竹茹、茯苓、牡蛎、龙骨、生甘草。方中黄连可清心火,且燥湿解毒;黄芩清热燥湿;制半夏配伍淡竹茹以降逆止呕,配伍陈皮加强燥湿化痰之力;枳实调和脾胃,化痰散结;重用茯苓健脾宁心安神;龙骨养心安神,配伍牡蛎可平肝潜阳,重镇安神;生甘草调和诸药。肖教授认为本方妙用在于黄连清降心火,黄芩清降肺火,茯苓、制半夏降痰湿之邪,枳实、淡竹茹、陈皮利胆胃之气;“气顺则痰消”,上焦痰、热下化,肝火不扰心,心神自安;再加龙骨、牡蛎重镇安神;诸药合用对该证失眠效果极佳。

2.1.3 心脾两虚证 证见不易入睡,或忽寐忽醒,心悸健忘,伴头晕乏力,面色少华,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对于此证,肖教授选用归脾汤加减以补益心脾,养心调神。方药组成:党参、白术、黄芪、当归、茯苓、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方以益气健脾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并重用黄芪补气、固肌表,配伍少量当归、龙眼肉养血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心脾二脏相互滋生,脾得养则精气血津液生化充实,心得养则心气充沛,血有所主,故神志安宁[6];酸枣仁、茯神宁心安神;苍术、厚朴、陈皮健脾止泻;炙甘草调和药效。肖教授认为归脾汤是气血双补的代表方剂,在临证过程中只要辨证准确,施药合理,疗效一般比较满意。

2.1.4 心肾不交证 证见虚烦不寐,入睡艰难,醒后不寐,心悸,腰酸,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拟用交泰丸加味治疗,以求安心神。交泰丸具有交通心肾、滋阴降火、安神之效。方用:黄连、肉桂、酸枣仁、茯神、牡丹皮、莲子心、黄柏、白术、山药、甘草。方中黄连清心泻火;肉桂性大热,可补命门之火;二药合用使升阳泻阴,心肾相交,交济水火。肖教授在此基础上加用茯神、酸枣仁、莲子心、黄柏、白术、山药、甘草以增强疗效。其中,莲子心可泻过亢之心火;茯神、酸枣仁可宁心安神;黄柏入肾经,可制相火,退虚热;白术、山药补脾养胃、防苦寒之药伤脾胃,体现了未病先防;甘草调和药效。

2.1.5 心胆气虚证 证见虚烦不寐,胆小易惊,自汗短气,神疲乏力;舌淡,脉弦细。肖教授认为此类患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长期的精神紧张、饱受惊吓所致,宜安神舒郁。肖教授拟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味治疗,拟方:党参、石菖蒲、白术、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茯神、远志、川芎、薄荷、炙甘草。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养血、健脾;生龙骨、生牡蛎相配可加强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酸枣仁、石菖蒲、远志、茯神均归心经,可补心安神、善镇惊悸;川芎、薄荷疏肝解郁;炙甘草可安神定悸、益气补中及调和药性。诸药配伍可镇惊安神,使神魂得养,失眠自愈。

2.2 针刺辨证

目前对于不寐,多为对证治疗,其中包括药物治疗、推拿、刺血、穴位贴敷、拔罐、足浴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7]。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针刺治疗不寐疗效明确[8]。肖教授应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不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肖伟教授继承、发扬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提出“通督调神”针法。《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入络脑……入循膂络肾……贯脐中央,上贯心”“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上颐循面入目。”[9]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可以调控全身阳经的气血,为阳脉之海;任脉主一身之阴气,可调控全身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督脉和任脉相邻,同起于胞中。肖教授认为,针刺督脉的意义在于调控全身气血的运行,交通阴阳,达到阴阳平衡。临证取穴:主穴:百会、神庭、印堂、太溪、神门、内关。辨证取穴:肝火扰心:太冲、行间;心脾两虚:心俞、脾俞;心肾不交:心俞、肾俞;心虚胆怯:心俞、胆俞;脾胃不和:中脘、足三里;痰热扰心:丰隆;噩梦:历兑、隐白;重证不寐:夹脊、四神聪。结合中药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3 病案举隅

某患者,男,46岁,2019年11月12日就诊。主诉:失眠2年余,加重1月。患者2年来口服中药治疗,时轻时重;后改服艾司唑仑,1 mg睡前服,服药后睡眠可维持3~4 h;近1个月患者症状加重,伴有烦躁易怒、四肢倦怠、腰酸、夜尿频等症状。既往血压偏高,血压最高达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未服用药物。刻下:心悸多梦,时有通宵不眠、焦虑状态,四肢无力、耳鸣、腰酸、夜尿频;舌红,苔黄,脉数。中医诊断:不寐;辨证分型:心肾不交证;治法:交通心肾、滋阴降火、安神;处方:黄连10 g、肉桂1 g、酸枣仁12 g、茯神10 g、莲子心9 g、黄柏9 g、磁石15 g、朱砂1 g、甘草6 g,7剂,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针刺取穴:百会、神庭、印堂、太溪、神门、内关、太冲、心俞、肾俞;以上穴位以毫针刺,其中神门、内关、神庭施以平补平泻法,百会、太溪、心俞、肾俞、印堂行以补法,太冲泻法;留针40 min,1次/d,7天为1个疗程。

2019年11月19日二诊:患者渐能入睡,但易惊醒,心情烦躁、神疲乏力、耳鸣、腰酸及夜尿频均有好转;舌淡红,少苔,脉数。原方加远志12 g,7剂,水煎服,1剂/d。针灸取穴加夹脊、四神聪。四神聪可长留针,1次/d,连续7天。

2019年11月26日三诊:患者每日可睡4~5小时,唯醒后不能再睡;心情烦躁、神疲乏力、耳鸣、腰酸及夜尿频症状基本消失,嘱患者上方继续服用7剂。针刺取穴同上方,1次/d,连续7天。

按:肖伟教授认为,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形体消瘦,平时工作繁重,经常至深夜才能休息,体力渐衰,过度思虑伤及心脾,过度劳累伤及肾脏,精血不足,心肾不交。《格致余论》指出心阳依赖肾阳的温煦激发,化生心气推动全身气机运行。该患者肾阴不足,不能上行滋心阴,使心火偏亢;而心阳不能下温肾中阳气,故见心悸多梦,心情烦躁、耳鸣、腰酸、夜尿频。患者长期睡眠不足,精血内耗,故出现四肢倦怠无力、心情焦虑。治疗以交泰丸为基础方,加用酸枣仁、茯神、莲子心、黄柏、磁石、朱砂、甘草。肖教授指出,方中黄连同肉桂的剂量之比为10∶1,旨在以清为主,佐少许肉桂,防苦寒有余,以期心肾相交,阴平阳秘。患者近期出现通宵不眠,加用磁石、朱砂以重镇安神;酸枣仁、茯神同归心经,补心安神;莲子心清心火,并可引心火下行;炙甘草调和药性。诸药相伍可达清心火、滋肾阴、交通心肾之效。二诊时患者渐能入睡,但易惊醒。原方加远志安神益智、解郁。针灸取穴加夹脊穴、四神聪。夹脊穴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共34穴,乃华佗所创,又被称为华佗夹脊穴,而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之气皆可反射到夹脊穴上,故夹脊穴有调整脏腑气机运行、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安神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华佗夹脊穴可以有效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改善睡眠[10]。四神聪在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各开1寸,共四穴。现代临床研究证实,刺激四神聪穴可诱导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大量合成,可安神改善睡眠质量[11-12]。根据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上方诸穴,共起通督调神、交通心肾、宁心安眠之效。三诊时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嘱患者调整作息、调畅情志并加强功能锻炼等。

4 结语

不寐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短期内睡眠不足会导致患者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以及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甚至增加头痛、眩晕、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13]。目前治疗不寐常用的药物为镇静催眠药物[14-15],而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出现依赖性与耐药性,可能还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增加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风险[16-17]。针灸作为非药物治疗,不仅具有安全、易操作、见效快等特点;还可以调和阴阳、补益安神,从而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而且易被患者所接受[18]。肖教授在临床上强调以通督调神为治疗原则,提倡“辨证论治、针药合用”,坚持针灸“形神共治”,施针时专心致志,下针时步步为营。临证处方,肖教授认为不寐由阴阳不调、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所致,在治疗时,以神志安宁为核心,以通督调神为重要治则,并随证化裁,灵活加减,效果颇丰。

猜你喜欢
茯神夹脊酸枣仁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茯神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治神经衰弱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酸枣仁黄酮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2种成分测定
红枣+茯神+猪心一碗补心汤定心神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
Overview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n the Poria with Hostwo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