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下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0-02-19 22:00朱青松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0年3期
关键词:戴姆勒校企技能

庄 严, 朱青松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 100176)

0 引言

2014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司〔2014〕9 号),明确,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有幸成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作为七个试点专业之一, 联合国际一流企业共同在学生招生选拔、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厂实习管理、师资培训等多方面做了探索实践。

1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采用“招生即招工、 入校即入厂”、“招生与招工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方式,联合国际一流企业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校企共同培养适应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双方签订了校企合作培养分段育人协议,明确了合作内容和具体分工,商定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企业参与学生招生选拔、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和辅助工具管理、培训项目和财务管理,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奔驰”奖学金管理、学生工厂实习管理、职业培训和校外教学设备场地管理等。

2 制订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2.1 校企协同构建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学院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工程师、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教育专家共同研究和制订校企合作分段育人方案。 方案有机地融入了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职业鉴定标准、戴姆勒教育教学标准和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及生产线设备维护的技术标准。

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系统设计了“平台递进、模块并行、通识贯通、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知识应用性的贯通文化知识素养培养,突出理论及技术应用性的专业课程,实现迭代递进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突出技术应用与创新性的“专业实践与创新”实践环节,全程展开“一技之长”的培养, 实现了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

遵循机电设备应用与维护的生产过程,即:设备机械装配、设备电气装调、系统参数配置与优化、精度检测与补偿和设备加工试运行。将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践技能训练分为“机电数检加”五个课程群。 群内课程在教学项目设置和学习内容安排上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工作过程,逐步递进,同时平行推进机电两类课程,各个模块紧密围绕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工作过程开展实施。

2.2 校企协同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文化学习和基础理论学习阶段。 学校教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标准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期间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通过《专业认识》课程,让学生了解专业内容、人才需求和发展趋势,了解生产技术、企业文化和历史沿革,并开展企业参观活动,走进奔驰车间,走进工作岗位,使其身临其境地认识岗位,逐步形成个人学业和工作发展规划。

(2)专业基础和技能培养学习阶段。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现代先进企业应用技术, 并参照戴姆勒培养标准要求,由学校专职教师主导,企业兼职教师和戴姆勒教育专家参与,共同完成专业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六步教学法和企业生产采用的信息看板、精益生产的管理手段,融入奔驰的“The best,or nothing”理念,强化质量管控评价内容,牢固树立质量观念,突出方法能力、团队合作等软性技能的培养。该阶段学习结束时学生要通过戴姆勒AHK 标准的机电一体化师基础考核。

(3)生产性跟岗轮岗实习学习阶段。 在生产性跟岗轮岗实习阶段实施双导师制,即每一位学生有一位企业师傅和一位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其学习和实践。企业师傅在工作时间通过以师带徒方式进行岗位实践指导,监督学徒任务训练;学校教师在学习时间通过教学互长方式进行技能提升培训指导,实现在岗培训。

(4)专业顶岗实习学习阶段。 根据北京奔驰岗位需求和学生特质确定具体相对固定的维修岗位实习, 并通过进一步的重点设备维修培训和考核,获得维修岗位上岗资格证。

3 构建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3.1 严把入口关,高标准筛选,构建校企混合型师资团队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教学过程中, 需要构建适合文化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应用课程,以及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生产操作、多岗生产轮训双主线四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混编教师团队。 学校选派有奉献精神,教学能力强,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老师担任现代学徒制实验班的教学教师,企业选派有责任心,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担任现代学徒制实验班的兼职教师。

3.2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计划, 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综合实力

(1)校企双方骨干教师接收相同的职业培训。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北京奔驰培训主管和技术人员赴德国斯图加特奔驰公司总部、 辛德芬根培训中心接受德国现代职业教育培训和拉施塔特奔驰工厂企业实践实习。

(2)戴姆勒公司为培养专业教师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戴姆勒公司作为奔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提供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和国际交流等技术支持。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师团队先后进行了四次专项培训,内容包括:德国职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应用、数控机床加工、液压气动综合控制。 教师在得到专业技术提升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了在德国职业教育过程中应用的六步教学法,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3)校企双方教师相互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校企双方教师需要通过项目合作、 双向挂职锻炼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也有机会补足各自的短板。 首先要增加对在校教师的企业实训经验,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实际运作状况, 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讲述更多的企业实例,运用情景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4 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探索与实践

4.1 疏通学校招生入学到企业招工就业的成长通道

企业与学校共同招生, 学生从入学就与企业签订协议,确定学习、实习和就业关系。 首先,学生在学校完成四个学期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达到初级学徒工水平;其次,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完成一个学期的岗位基本技能,基础技能提升和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的生产性跟岗轮岗实习,达到中级准员工水平;再次,学生在企业完成一学期的主要跟随企业师傅的专项技术技能的顶岗实习;最后经过毕业考核合格后成为北京奔驰正式员工。

4.2 完善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学院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工程师、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教育专家共同研究和制订校企合作分段育人方案。方案有机地融入了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职业鉴定标准、戴姆勒教育教学标准和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及生产线设备维护的技术标准。

4.3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由学校专业理论教师、实训老师和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线能工巧匠共同构成双师型和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共同承担现代学徒制试点课程。通过赴德进修和邀请戴姆勒职教专家来校培训方式,对所有参加现代学徒制教学的教师和师傅进行轮训,共同学习现代德国职教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生产应用技术;专业老师定期定任务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同时学院经常性地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师傅来校开展专业教育、创新课程和技能大赛等教育教学活动,来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职教水平和能力,并通过共同的教学和培训活动进行磨合,形成一个紧密型的校企联合教师团队。

4.4 实行了学生实习期间的双导师制

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学生第三年后开始了生产性跟岗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期间每一位学生有一位企业师傅和一位学校教师作为双导师制的形式开展学习。企业师傅在工作时间通过以师带徒方式进行岗位实践指导,监督学徒任务训练;学校教师在学习时间通过教学互长方式进行技能提升培训指导,实现在岗培训。 学生和老师及师傅的导师关系可长期保留,因为导师的榜样作用、言传身教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从导师身上学到的往往是很难提炼的隐性知识,比如为人处世的方式、想问题的思路、动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而这些隐性知识对人才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5 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地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戴姆勒校企技能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蔡澈否认奔驰将与宝马合并,戴姆勒与吉利可能有更多合作
吉利成戴姆勒大股东
戴姆勒将迎首位外籍CEO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结构调整结硕果 把握趋势赢未来——福田戴姆勒抢占先机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