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供应链场景化价值逆向重构

2020-02-20 08:46王福王科唯
中国流通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零售商业模式供应链

王福 王科唯

摘要:随着信息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商业环境的变化,“新零售”在生鲜零售、连锁服务、快消餐饮等领域迅速发展,以创新模式满足消费者特定时空的消费期望,是零售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场景化要素在零售业嵌入程度的不足,导致零售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体验未得到明显改善。为了使零售业能符合当前环境,提高消费者体验的愉悦度,应以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逆向整合为创新点,通过综合运用场景化要素的融合功效,依据由消费者、零售企业和供应商为核心要素的供应链创新机理,遵循全面性、分节点和成体系的原则,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出发对商业情境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配置,强化零售商的自主经营能力,促进消费者消费体验的良性循环,提高消费者与场景的黏性,提高其持续购买的意愿,形成“新零售”供应链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零售”;供应链;商业模式;逆向重构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20)02-0027-09

一、引言

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并指出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内电子商务将萎缩,新零售业将兴起。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体现了消费者的消费期望对零售业的驱动,具体表现为:消费者既想要网络的便利和便宜的价格,又想要实体店的体验和服务,更想要有品质的产品,消费者的消费期望从本质上说就是实现消费的升级。所谓“新零售”,是企业以移动社交网络为依托,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将场景要素嵌入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中,基于用户消费期望在特定时空配置商业情境,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商业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1 ]。从“新零售”的概念看,“新零售”是运用移动互联网的工具和方法,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提升零售的效用和效率,实现商业情境的时空融合,进而提升消费者体验的零售模式。“新零售”的本质是由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多维度元素融合而成,是不同元素参数化的效用體现。“新零售”出现后,迅速在不同领域拓展,如生鲜超市的盒马鲜生、服务连锁的优衣库以及快消餐饮的良品铺子等。连锁超市作为实体零售代表之一,受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网络零售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经营成本不断上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 ]。

在目前国外关于“新零售”的研究中,美国“新零售教父”乔·韦曼(Joe Weinman)认为,中国“新零售”的实践成为全球亮点,中国企业有望成为“新零售”的全球领导者[ 3 ]。萨布里(Sabri H)等[ 4 ]探讨了消费者对生产、供应、物流等协同和创新的影响。阿格拉瓦(Agrawal)[ 5 ]结合需求链管理和戴尔模式研究了面向消费者供应链的协同问题。国内“新零售”流通供应链的研究主要关注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商业模式转型升级方面。莫黎[ 6 ]从“新零售”的产生、内涵以及相对应的供应链商业模式等方面阐释了“新零售”对流通业的影响,研究了如何对流通供应链进行数字化、互联网化的改革,并从我国已有企业成功转型的案例探究了O2O平台建立的要点。陈栋[ 7 ]分析了“新零售”促使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的机制,系统总结了我国当前流通供应链的商业模式,并就其未来转型升级路径进行分析,探索适应“新零售”的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张建军和赵启兰[ 8 ]围绕流通供应链内涵,结合商业模式理论,构建了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适应“新零售”的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柔性化、扁平化、共享化和生态化的流通供应链平台生态系统商业模式。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郭泉、贺光辉和吴多康[ 9 ]将“新零售”作为商业领域中的新模式、新业态与新体系,构建了零售商主导的新型流通供应链模式,探究新商业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由上述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国内鲜见以场景化价值为视角对“新零售”流通供应链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在受到电商不断冲击的现实中,国内部分大型连锁超市开始尝试线上市场,为消费者提供生鲜宅配服务,即将新鲜、健康的生鲜产品快递给消费者,但目前无论是大型连锁超市还是生鲜宅配均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体验性较差。传统零售业虽然可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是对消费者的体验价值挖掘不足,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如衣服无法试穿、不能在沙发上躺坐等,欠缺身临其境的感受效果。在场景时代,消费者在注重产品和服务的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基础上,更注重产品或服务的体验价值,体验价值在场景化中被凸显[ 10 ]。二是即得性较差。“新零售”可能会通过图片、视频、动画以及虚拟现实等形式对产品进行展示,但是由于快递配送导致用户无法即刻获得商品,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即得性的需求[ 11 ]。三是时空效用性差。在场景时代,消费者追求的是产品或服务的时空获得感,然而现有技术及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用户在特定时空的消费期望,致使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黏性不足,对产品或服务的忠诚度不高。如何解决零售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实现零售业发展和创新的关键[ 12 ]。本文通过深入了解现有零售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应链逆向重构为触点,探索场景时代“新零售”创新的机理和路径,提炼“新零售”的创新方向,为“新零售”在业态变革中实现创新和转型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指导。

二、“新零售”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零售”的模式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渐严重,居民以传统方式购买商品的时间和空间成本不断增加。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到拥挤的批发市场或者较远的连锁超市购买商品对部分老年人而言已成为一种负担。同时年轻人由于工作繁忙,学习和生活所占据的时间较多,很少有时间去实体零售店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刚性需求激发着零售业的变革[ 13 ]。2012年,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多家电商企业开始构建生鲜频道,试图用纯电商满足消费者对生鲜产品的需求。目前新零售业有如下几种模式。一是一对一销售。一对一销售主要应用在地方特产领域,如福建的渔民借助微信视频、文字和语音与消费者进行海鲜交易,利用顺丰冷链物流将生鲜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指定地点,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其模式是一对一服务。消费者通过线上视频和图片对货物进行选购,并进行线上支付,渔民通过线下物流将海鲜配送给消费者,消费者在特定的时空与家人一起品尝美味,形成独特的消费体验。整个过程中支撑双方完成交易的是彼此之间的信任,经过“渔民—微信—消费者—物流—消费者”等环节,体现了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的作用。由于是一对一进行交易,该模式没有形成消费社群[ 14 ]。二是一对多销售。一对多销售在时令水果领域体现得较为明显。信息的畅通以及物流的便捷打破了原有地域界限,在合适的季节北方人可以吃到南方的水果,南方人也可以吃到北方的蔬菜,如大白菜、大葱、马铃薯等。在一对多销售中,通过建立社群,实现线上支付、线下体验,同时社群内成员之间的交互促进了对产品或服务的了解[ 15 ]。三是多对多销售。多对多销售常应用于日常用品领域,在全国范围内促成商品交易,如“归农”的雪梨糕、早餐饼、黄桃罐头等,不同店家通过线上店铺销售,产品包装精致,每种产品都有独特的卖点,社群的生态性较好。在“归农”产品销售中,不同的消费者就其使用产品的过程和经历进行分享,对于他们而言产品不再是产品,而是具有了温度和故事,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有机融合。上述三种模式在销售过程中赋予产品以情感,形成了以信任为基础的线上和线下无缝连接的销售方式[ 16 ]。

虽然“新零售”已有多种方式满足着消费者的不同场景需求,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场景要素嵌入不足。场景要素包括大数据、传感器、移动设备、定位系统和社交媒体五种要素,又称为场景五力,但是现有“新零售”并未将这五种要素进行整合,也不能基于不同消费者对时空的期望进行聚合,这使场景要素在一定程度上被浪费,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其二,情境要素效用低。“新零售”的商业情境包括产品情境、技术情境、服务情境、移动情境、社交情境和终端情境,但就目前而言,鲜见某个平台将这些情境要素基于消费者所处场景的消费期望进行有效融合,情境功能未充分发挥作用,也使得这些情境要素游离于场景之外,相互之间形成碰撞,降低了效用[ 17 ]。其三,情境配置效用不明显。现有商业情境并未实现基于“消费场景—消费需求—商业情境”“消费场景—消费习惯—商业情境”“消费场景—消费偏好—商业情境”的三维一景细化适配,“消费场景—消费期望—商业情境”之间的配置效用不明显,三维一景的配置效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其四,消费者体验性较差。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使消费者的体验性较差,包括其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较差,影响了消费者多维度的场景化消费体验[ 18 ]。其五,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现有物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从业人员素质只能满足商品被按时交付的要求,不能给消费者以更多的情感体验,物流缺乏温度,缺乏故事,更缺少场景化价值。

(二)“新零售”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零售”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模式,但总体而言均具有O2O的属性与特征,即通过线上购买、实体店体验和快递送达的流通供应链方式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增值。虽然“新零售”实践不断丰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线上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目前,商品或服务交易存在众多平台,销售渠道非常丰富,但线上业务大多缺乏特色,同质化竞争激烈。总体而言,现有“新零售”大多是将线下实体店的产品或服务平移到线上,虽然销售平台变了,但商品、服务和配送的本质却没有改变,价格优势亦不明显,也没有突出其特色[ 13 ]。第二,实体店线上运营平台性能较差。相比传统线上平台,现有实体店线上平台虽然增加了社交和大数据功能,但却浪费了移动终端的定位功能,缺乏对移动终端实时接入的捕获功能以及消费者移动终端的传感器功能,这些功能原本可以帮助“新零售”完成许多重要的功能或任务。究其原因,是由于现有实体店平台仍沿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平台,主要满足于商品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严重忽视产品的场景价值。因为不同的消费者在不同时空的消费期望是不同的,商家平台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感知和捕获,则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期望,很难培育忠诚的用户群体,致使平台的黏性下降,直接影響持续购买意愿[ 19 ]。第三,“新零售”的物流体系不完善。虽然目前物流种类较多,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对于“新零售”而言,物流增加了商品的成本,且没有给用户提供期望的服务体验,海尔集团“不卖产品卖服务”的模式在零售业物流中尚未得到有效应用。物流服务不仅仅是在短时间内将商品送达消费者,而是要与消费者形成良好的交互,为消费者提供有温度、有故事的服务[ 20 ]。如针对商品的配送可以以二维码的形式与消费者互动,让消费者知悉为其配送商品的快递小哥的信息和配送中的故事,消费者可以在必要时与快递小哥形成互动,如打赏、推荐、点赞和评论等,显得更生动和鲜活,而非目前仅靠签收环节的印象就发表评论。“新零售”需要在这些方面对消费者的场景化消费期望进行感知,通过搭建场景和配置情境的方式,动态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期望,并对消费后的体验进行有效反馈,以帮助企业完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愉悦感。

三、“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依据及方法

(一)“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的依据

目前“新零售”并未形成规模优势和个性化优势,在发展中遇到了场景化的瓶颈制约。在零售业转型的关键期,学界和业界必须清醒地了解“新零售”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新零售”能面对转型的挑战。由于场景价值的实现要借助商务平台实时感知消费者接入的时空信息,捕获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企业应通过场景价值的发挥,变革价值创造的逻辑,进而为消费者提供场景化服务,实现价值的增值。因此,企业必须从消费者的角度逆向重构供应链和价值链,挖掘“新零售”的运行机理和运行路径[ 21 ]。

1.消费者的消费期望

“新零售”供应链的末端为消费者,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企业商务平台应能实时感知消费者接入的时空信息,以及消费者在不同时空接入的频繁程度,确定和识别有效场景,以便有针对性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同时,也要通过消费者的历史数据挖掘不同场景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只有充分了解消费者在不同时空的消费期望,才能更好地为其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和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充分融合场景五要素,有效把握消费者的消费期望,从全方位、立体化的视角探究消费者的动态偏好是“新零售”供应链重构的依据[ 23 ]。

2.场景化情境配置

基于对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动态把握,可以针对不同消费者在不同场景的消费偏好及其变化去配置商业情境,如平台的产品情境、技术情境、服务情境、移动情境、社交情境和终端情境。只有基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将这些情境动态地进行配置,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期望[ 23 ]。另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和消费素养的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期望是动态变化的,如何基于这种动态变化去配置商业情境是目前业界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3.场景化价值实现

“新零售”之所以新是由于其价值创造不再仅仅局限于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更多的是场景价值的创造程度和创造能力。因此,需要将场景要素、商业情境要素以及消费者动态需求变化纳入研究的视野,通过“消费场景—消费需求—商业情境”“消费场景—消费习惯—商业情境”“消费场景—消费偏好—商业情境”的三维一景适配,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期望。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标准化适配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期望,另一方面通过个性化的适配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期望,并将两者融合后形成立体化的适配策略[ 24 ]。

4.场景化消费期望迭代

消费者的消费期望是动态变化的,相同消费者在不同时间同一空间的消费期望不同,体现了消费期望的生态演进性。因此,企业商务平台要及时捕获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变化,挖掘消费习惯的改变,寻找消费者消费偏好,对消费者在不同时空消费期望的情境配置予以迭代,使商业情境配置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期望[ 13 ]。

5.消费者消费体验优化

消费者的场景在变,消费期望在变,消费体验亦在变,而优化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是永恒不变的,这就需要商务平台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功能,从商业情境的可用性、易用性和有用性三个维度进行把控,并在三个维度上形成关联耦合关系,促进“新零售”供应链的逆向重构。

(二)“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的方法

本文利用鱼骨图易于发现问题本质的特点,对“新零售”供应链进行逆向构建。在实际分析中,鱼骨图又分为问题型、原因型和对策型三类,本文结合实际研究内容,采用原因型鱼骨图的分析方法[ 25 ]。原因型鱼骨图可以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按头脑风暴法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将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分析所选取的重要因素并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本文对“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遵循全面性、分节点和成体系的原则。全面性就是要全面分析“新零售”供应链所涉及的因素,以便于客观地构建“新零售”供应链,对“新零售”存在不足的原因能更清晰地了解和把握,促使“新零售”商务平台注重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建设和优化[ 8 ]。节点性是指“新零售”供应链的节点,图1中“新零售”供应链包含三个节点:消费者、零售企业和商务平台,涉及“新零售”供应链的方方面面。所谓体系性是指上述三节点之间是具有供应链体系结构的,符合供应链运行的整个流程,也符合价值体系的形成过程,同时还符合场景化价值创造的逻辑[ 26 ]。图1中各类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和耦合关系,当其中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他要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支撑消费者消费期望的实现和消费者消费体验的愉悦,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黏性。

四、“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机理及路径

(一)“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机理

“新零售”供应链需要逆向整合概念、内容和关键资源的优势,以下游消费者为主导、上游零售企业为节点企业,由自上而下的推式商品流通向自下而上的拉式商品流通演变,实现对供应链的创造性整合。在“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整合机制中,消费者借助渠道优势形成消费需求,直接縱向约束上游零售商,零售商构建敏捷供应体系,形成快速应对消费者需求的供应链动态结构,这是传统零售商应对移动互联网场景化而重构供应链的方向[ 27 ]。具体而言,零售商采集消费者历史场景的各类数据,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市场需求,在结合自身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形成产品概念进而创建自有品牌,之后将产品模块化,逆向整合不同节点,使零售业商务平台能够感知消费者接入,基于消费者时空信息和消费偏好进行产品推荐,使销售更精准、更专业和更具有个性。“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机理如图2所示。

在图2中,“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场景化情境适配。在“新零售”供应链和价值链匹配的作用下,分别形成“消费场景—消费期望—商业情境”三维一景的适配,并针对不同消费者所处的不同场景进行细化配置[ 28 ]。二是三维一景适配。以场景化情境适配为基础,从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出发,进行“消费场景—消费需求—商业情境”“消费场景—消费习惯—商业情境”“消费场景—消费偏好—商业情境的”三维一景适配。三是形成场景效应。通过线上的产品分享、体验分享和信息分享,以及线下的实体店体验、物流体验和场景体验,最终形成消费的场景温度、场景故事和场景价值。

(二)“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路径

“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机理表明,在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场景中,并非所有商业情境维度均参与场景化情境的配置,而是有选择地进行不同维度商业情境的适配,这样既可以不浪费商业情境,也不会造成商业情境的不足,避免不同维度商业情境在场景中的碰撞,进而形成个性化的情境配置效用[ 29 ]。而场景化商业情境的配置正是通过模块化的情境配置实现的,其实质是通过模块化供应链网络实现产品的批发、物流等主体机能内部化,利用适配机制完成差异化产品快速投放市场,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期望,并使消费者享有愉悦的体验[ 30 ]。无论是实体零售卖场还是网络零售平台,广泛汇聚消费者场景化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经由对不同消费者历史场景的数据挖掘,必将提升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产品的广度和深度,使产品的差异化定位更精准,消费者场景化购买意向和认可程度更高。消费者作为零售供应链的主导方,逆向整合制造、批发、物流等环节,经由场景的模块化情境配置,将上述主体的机能内化和融合,将节点企业的专业化优势嵌入到自身产品供应网络中,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降低情境配置成本[ 31 ],从而获得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强化零售商的自主经营能力,形成消费者消费体验的良性循环,增强消费者与场景的黏性,提高其持续购买的意愿。“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路径如图3所示。

“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是从商业情境、消费期望和消费场景三个维度出发,将商业情境分为产品情境、技术情境、服务情境、移动情境、社交情境和终端情境,将消费期望分为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对消费者所处的不同场景以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进行商业情境的配置[ 32 ],以取得最佳的配置效果。三个维度要素参与用户场景化时,信息接受采取的是类似开关的方式。如果某个维度参与,则关闭开关(取值为1),否则打开开关(取值为0)。在图3中,商业情境的配置可以表示:(产品情境、技术情境、服务情境、移动情境、社交情境、终端情境)=(产品属性、营销技术、个性服务、信息因素、一对多服务、定位系统)。

五、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零售”供应链逆向重构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本文采用多案例方法对“新零售”供应链逆向重构进行分析[ 23 ],选取盒马鲜生、优衣库、良品铺子作为研究案例,从大数据、消费期望、柔性生产、渠道、物流配送和社交媒介等角度予以分析(参见表1)。

在表1中,“新零售”供應链逆向构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逆向构建体现其智慧性。连锁超市生鲜宅配的线上运营流量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连锁超市可与智慧型线上平台运营商围绕未来线上流量确定对赌协议,通过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机能融合所面临的道德风险,保障逆向整合的线上运营效率达到最优[ 33 ]。二是逆向构建体现场景效用。“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为消费者提供区别于普通物流企业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伴随“新零售”多样化的产品服务,产品配送要求也必将在不同时空更加细化,“新零售”要将即时配送、专业配送与传统配送等多种配送方式相结合作为支撑其业务的载体,目前相关物流企业已经深入到各细分市场。逆向整合供应链在保证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将更多地体现场景价值,表现出场景温度、场景故事和场景体验[ 34 ]。三是逆向构建体现发展趋势。“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体现了消费者对消费时空体验的重视程度,由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特定时空的消费体验,基于场景价值逆向构建供应链将是未来“新零售”的发展方向,这是环境变化的要求,也是技术驱动的结果和服务需求的方向。

六、结语

本文基于供应链逆向整合视角研究新信息环境、技术环境和认知环境下的“新零售”发展布局与实施。经过对盒马鲜生、优衣库和良品铺子等案例分析后,发现现有零售供应链存在线上产品服务竞争同质化严重、实体超市缺乏线上平台运营经验、零售业缺乏场景化价值创造动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把握供应链逆向整合概念、内容和关键优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消费场景、消费期望和商业场景之间的配置关系,形成“消费场景—消费需求—商业情境”“消费场景—消费习惯—商业情境”“消费场景—消费偏好—商业情境”的三维一景适配,使“新零售”供应链逆向构建后既可以不浪费商业情境,也不会造成商业情境不足,使商业情境的配置成本最小化。另外,“新零售”还可以引导和调节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使三维一景的适配更优化,更能体现“新零售”供应链逆向重构的生态演进效用和场景价值效用。

参考文献:

[1]BALMASEDA,MAGDALENA A,SMITH,et al.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 tion from the ECMWF operational ocean reanalysis[J].Geo 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07(23):229-241.

[2]AKIN S,BASUT O.A new flap design for monitoring the cir culation of a buried free radial forearm flap in pharyngo 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J].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 surgery,2002(7):591-594.

[3]王林.美国“新零售教父”乔·韦曼:中国企业有望成为新零售全球领导者[N].中国青年报,2017-10-17(10).

[4]SABRI E H,SHAIKH S N.Lean and agile value chain man agement:a guide to the next level of improvement[M].Planta tion:J.Ross Publishing,2010:1-10.

[5]AGRAWAL D K.Demand chain management:factors en hancing market responsiveness capabilities[J].Journal of marketing channel,2012(2):101-119.

[6]莫黎.新零售驱动下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转型升级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9(15):26-30.

[7]陈栋.新零售驱动下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转型升级[J].商业经济研究,2019(13):29-32.

[8]张建军,赵启兰.新零售驱动下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11):5-15.

[9]郭泉,贺光辉,吴多康.零售商主导的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新零售”背景[J].商业经济研究,2019(12):5-8.

[10]TOKAR T,ALOYSIUS J A,WALLER M A,et al.Retail promotions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in the supply chain:a controlled experi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11(1):5-25.

[11]PAPAKIRIAKOPOULOS D.Predict on-shelf product avail ability in grocery retailing with classification method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2(4):4 473-4 482.

[12]RABINOVICH E,RUNGTUSANATHAM M,LASETER T M.Physical distribution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internet retailer margins:the drop- shipping context[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8(6):767-780.

[13]AGRAWAL N,SMITH S A,et al.Retai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2009(2):163-164.

[14]AKTER S,RAY P,DAMBRA J.Continuance of mHealth services at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the roles of service quality and trust[J].Electronic markets,2013(1):29-47.

[15]WEI Q,YANG Y.WeChat library:a new mode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J].Electronic library,2017(1):198-208.

[16]SHUAI Y,CHEN S,LI B.The role of business and friend ships on WeChat business:an emerging business model in China[J]. Journal of global marketing,2016(4):1-14.

[17]FLYNN A,MARSDEN T,SMITH E.Food regulation and retailing in a new institutional context[J].Political quarter ly,2010(1):38-46.

[18]MCKECHNIE S,WINKLHOFER H,ENNEW C.Apply 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the online retailing of financial servi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 tribution management,2006(4):388-410.

[19]AMIN S H.Cooperative advertising in a supply chain with retail compet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 search,2015(1):88-105.

[20]LE H Q,ARCH-INT S,NGUYEN H X,et al.Association rule hiding in risk management for retail supply chain col laboration[J].Computers in industry,2013(7):776-784.

[21]BILGINER O.Retai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quantita tive models and empirical studies[J].Interfaces,2015(2):163-164.

[22]STEPHENS,CHARLES.Enablers and inhibitors to hori zont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competitors:an investigation in UK retail supply chains[D].Cranfield:Cranfield Universi ty,2005.

[23]PRAMATARI K,EVGENIOU T,DOUKIDIS G.Imple mentation of collaborative e-supply-chain initiatives:an initial challenging and final success case from grocery re tailing[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9(3):269-281.

[24]ILBERY B,MAYE D.Retailing local food in the ScottishEnglish borders:a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J].Geoforum,2006(3):352-367.

[25] OLAK A T,PAMUK G,UZUN N,et al.A photolumines cent polymeric 2D silver(I)complex exhibits a fishbonelike 1D silver cluster and new coordination mode of the pyr idine-2,3-Dicarboxylate[J].Journal of inorganic & organo metallic polymers & materials,2013(2):418-423.

[26]汪涛武,王燕.基于大数据的制造业与零售业融合发展:机理与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8(1):20-26.

[27]方颉,杨磊.“新零售”背景下的生鲜供应链协调[J].中国流通经济,2017(7):55-63.

[28]HOLWEG C,LIENBACHER E,ZINN W.Social super markets-a new challenge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J].Supply chain forum an international jour nal,2010(4):50-58.

[29]CHEN Y G,ZHANG W Y,YANG S Q,et al.Referral ser vice and customer incentive in online retail supply chain[J].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 technology,2014(2):261-269.

[30]SWARTZ J.Changing retail trends,new technologies,and the supply chain[J].Technology in society,2000(1):123-132.

[31]RABINOVICH E,BAILEY J P,CARTER C R.A Transac tion- efficiency analysis of an internet retailing supply chain in the music CD industry[J].Decision sciences,2010(1):131-172.

[32]KWON I W G,KWON I W G,BAE M,et al.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foreign retail ers in Korea:Wal-Mart experience[J].Computers & indus trial engineering,2002(1-2):111-121.

[33]GRAVES S C,WILLEMS S P.Optimizing the supply chain configuration for new products[J].Management sci ence,2005(8):1 165-1 180.

[34]BORGHESANI W H,CRUZ P L D L,BERRY D B.Con trolling the chain:buyer power,distributive control,and new dynamics in retailing[J].Business horizons,1997(4):17-24.

Scenario Value Reverse Reconstruction of New Retail Distribution Supply Chain

WANG Fu and WANG Ke-wei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 Technology,Hohhot,Inner Mongolia010051,China)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information environment,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fresh retail,chain service and fast food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retail entities. How to use innovative mode to meet consumers specific time and space consumption expectations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retail to new retail is the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tail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although scenario elements are gradually embedded in the retail industry,due to the lack of embeddedness,the homogeneity of the retail industry is highlighted,and the experience of consumers has not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order to make the retail industry conform to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pleasure of consumers experience,we should take the reverse integration of the retailer-led supply chain as the innovation point,and construct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the supply chain with consumers,retail enterprises and suppliers as the core elements by synthetically utilizing the fusion effect of scenario elements,and from consumers consumption. Starting from demand,consumption habits and consumption preferences,the authors make multi- dimensional and three- dimensional allocation of business situation to form a new innovation path of retail supply chain,strengthen retailerscapability for independent operation,promote the healthy cycle of consumersconsumption experience,and improve consumersstickiness to scenario and sustainable willingness to buy.

Key words:new retail industry;supply chain;business model;reverse reconfiguration

收稿日期:2019-12-15

基金項目:内蒙古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项目“O2O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机理及其路径研究”(BS201927)

作者简介:王福(1975—),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模式创新;王科唯(1973—),男,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新零售商业模式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为什么我们需要“新零售”
“新零售”变革,到底新在哪?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商业模式考验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
2006-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榜单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