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联合CVVH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疗效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2020-02-21 04:27刘岩杜乃东任思思徐丽娜
山东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有机磷乳酸

刘岩,杜乃东,任思思,徐丽娜

天津北辰医院,天津300400

有机磷中毒为目前常见的农药中毒,随着阿托品及复能剂等药物的合理应用,其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获得满意效果。目前,血液净化技术已用于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其中血液灌流(HP)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应用较广泛,但两者联用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仍有待验证和探讨[1]。研究发现,急性有机磷中毒能够引起级联瀑布效应,释放多种炎症因子,严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同时,有机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能引起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破坏机体氧化及抗氧化平衡,引发过氧化反应,加剧病理损伤[2]。本研究旨在探讨HP联合CVVH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8年6月于天津北辰医院就诊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选标准[3]:①经胆碱酯酶活性、呼吸系统检查等确诊为有机磷中毒,且为口服中毒;②伴昏迷、谵妄、肺水肿等表现;③既往无肝肾等基础疾病;④均为服毒4 h内就诊。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药物中毒;②创伤或急性炎症;③哺乳或妊娠阶段。共收集患者8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男16例、女23例,年龄(43.96±6.85)岁,药物类型为敌敌畏22例、敌百虫10例、甲胺磷3例、三唑磷2例、其他2例,服毒量(102.77±12.85)mL,服药至就诊时间(2.91±0.75)h。对照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42.38±7.09)岁,药物类型为敌敌畏25例、敌百虫11例、甲胺磷4例、三唑磷2例、其他1例,服毒量(99.64±14.23)mL,服药至就诊时间(2.83±0.67)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彻底洗胃、导泻,并及时清除毒物;予以适量阿托品并达到阿托品化,早期予以碘解磷定;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心电监护,保护肝脏、心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并对症支持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HP治疗。于股静脉插管并建立血管通道,选择YTS-180血液灌流器实施HP,血流速度维持在150~250 mL/min;灌流前分别予以500 mL生理盐水和2 500 U肝素钠冲洗通路与灌流器2次,再予以250 mL生理盐水和0.625万U肝素钠冲洗管路并自循环,监测凝血功能,灌流时间为2~4 h。若患者病情未缓解或者加重,于12~24 h再次予以HP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HP联合CVVH治疗,HP操作同对照组。CVVH予以前稀释方式,输入速度为4 000 mL/h,血流量为180~250 mL/min,选用CVVHD1000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HF1200血滤器及YTS-180血液灌流器。用肝素钠抗凝,首次静滴30~50 U/kg,再以500 U/h持续泵入;其间监测凝血功能,调节肝素钠剂量;于结束前30 min停用肝素钠,持续治疗24 h。

1.3 疗效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观察方法 记录两组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4 mL,常规处理后将上清液及血浆置于-20 ℃冰箱中待检。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胆碱酯酶,亚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速率法测定血清氧磷酯酶1(PON1),比色法测定血浆乳酸。

2 结果

2.1 两组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乳酸及胆碱酯酶比较 治疗前,两组外周血乳酸及胆碱酯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外周血乳酸均下降、胆碱酯酶均上升,且观察组改变幅度更明显(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乳酸及胆碱酯酶比较

注: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L-1β、IL-6、IL-8、TNF-α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L-1β、IL-6、IL-8、TNF-α比较

注: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MDA、LPO、SOD、PON1比较 治疗前,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外周血MDA、LPO均下降而SOD、PON1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MDA、LPO、SOD、PON1比较

注: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并发症和预后比较 观察组并发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1例、心律失常3例、反跳现象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并发症总发生率20.51%,死亡2例(5.13%);对照组并发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3例、心律失常5例、反跳现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并发症总发生率34.88%,死亡5例(11.63%);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有机磷中毒为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具有进展快速、并发症多、病情危重等特点。未经及时有效救治者容易影响多个系统,最终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故致死率较高。胆碱酯酶活性复能剂对于中毒数小时内的磷酰化无明显作用,阿托品仅对毒蕈碱样中毒症状有对抗作用,对烟碱样中毒症状的效果不甚理想,有一定局限性[4]。

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已成为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主要治疗手段,HP可借助体外循环,快速清除血液中脂溶性及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分子量大的毒物[5]。刘贞等[6]研究发现,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经HP治疗后能够明显降低有机磷血药浓度,降低病死率。但最新研究指出,HP由于治疗时间相对较短,因此难以持续清理毒物,停止治疗后可出现反跳现象,加重病情,且无法有效纠正内环境紊乱[7]。CVVH能够清除清除循环中过多的溶质及水分,保持血循环稳定性,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改善氧合及组织灌注[8]。多个研究表明,CVVH在器官衰竭等危重病救治方面已取得良好效果,能够明显改善心脏及肾脏功能[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HP、CVVH联合更有利于机体恢复,在促进患者苏醒、减少机械通气等方面有明显获益趋势,具体机制需更多临床研究证实。

有机磷中毒能够损伤内皮细胞,导致过度的炎症反应,释放系列炎症介质,并引起中性粒细胞大量聚集,导致全身的炎症反应[11]。IL-1β能够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参与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的炎症反应。IL-6为机体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程度的特异性指标,可导致微循环异常。IL-8能够趋化嗜碱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活性物,其表达过度时能够导致组织不同程度的受损[12]。TNF-α浓度过高易导致机体受损,且其毒性作用可诱发细胞凋亡。同时,炎症反应又可导致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引起脂质过氧化。MDA及LPO可直接反映机体过氧化状态,并能间接提示氧自由基对于组织细胞造成的损伤程度[13]。SOD能够减少氧自由基对于细胞产生的损伤,与抗氧化物酶PON1共同修复受损细胞。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外周血IL-1β、IL-6、IL-8、TNF-α、MDA及LPO浓度较高,说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多有程度不一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经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这说明HP、CVVH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增强抗氧化功能,纠正内环境紊乱。其原因可能与HP能够快速降低血液有机磷浓度,且CVVH可持续清除机体有机磷,从而减轻有机磷对靶器官及组织细胞的损伤有关[14]。

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有机磷中毒后能够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并大量聚集相关乙酰胆碱,导致机体蓄积大量乙酰胆碱酶,引起系列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并且可导致呼吸功能受损,增强机体代谢功能,增加血乳酸水平,从而影响预后[15]。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乳酸均降低,胆碱酯酶相应上升。这表明HP联合CVVH治疗能更有效清除乳酸,促进胆碱酯酶恢复。而且本研究还显示,两组均有心律失常、反跳现象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其病死率更低,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且观察时间较短有关。

综上所述,HP联合CVVH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预后。但是,本结论仍有待更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试验的证实,进一步明确其应用效果与机制。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有机磷乳酸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行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
体外筛选中药胆碱酯酶抑制剂
气相色谱法检测采摘园中草莓有机磷农药残留
辣椒中有机磷农药基质效应影响研究
儿童先天性胆碱酯酶缺乏症1例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有机磷中毒的历史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