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减压疗法对高校教师知觉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影响

2020-02-21 04:26秦立霞罗涛王省堂刘筠刘桥生胡茂荣
山东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倦怠感正念小组讨论

秦立霞,罗涛,王省堂,刘筠,刘桥生,胡茂荣

1 清华大学医院,北京100084;2 江西省精神卫生中心;3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职业倦怠通常是因为在工作情境中压力超过了自身能量和资源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1]。随着新一轮高校综合改革的深入,大部分高校正在朝向科研型大学转变,教师的科研成果不仅是高校竞争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对教师个人而言也是职称晋升的关键指标。而高校教师不仅要面对沉重的科研压力,还有来自教学任务、人际交往、学校管理制度、经济收入以及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不仅危害到他们身心健康,导致职业倦怠感,也影响到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研究显示,高校教师的压力水平及职业倦怠感均高于普通人群[2~5]。正念减压疗法(MBSR)是以正念为基础的、结构化的心理训练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显示能有效降低压力感及职业倦怠感,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升主观幸福感,增进健康[6]。本研究拟将MBSR应用于高校教师,以评估该疗法对高校教师的知觉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清华大学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于2018年1~8月在清华大学招募自愿参与研究的高校教师。纳入标准:①在岗的高校教师,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②工作年限≥1年者。排除标准:①正接受其他运动或心理干预;②未能坚持训练。共募得高校教师116人,采用Excel表将招募的教师随机分为干预组60人及对照组56人。干预组男11例、女49例,年龄(37.15±11.75)岁,未婚19例、已婚41例,文化程度为本科1例、研究生59例,职称为助教6例、讲师31例、副教授19例、教授4例;对照组男17例、女39例,年龄(38.29±12.10)岁,未婚16例、已婚40例,文化程度为本科2例、研究生54例,职称为助教7例、讲师26例、副教授20例、教授3例。两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受试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及保密协议。

1.2 干预方法 干预组被分成6个小组各10人,由精神科医生及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研究者实施正念减压训练。干预方案基于正念减压训练的理论框架[7],干预时间为8周,包括每周1次的小组集体训练和每周6次的在家自主练习。小组集体训练在医院示教室进行,时长2.5 h,起初0.5 h小组讨论,解决关于家庭练习中发现的问题;随后0.5 h为课程讲授,分别讲授正念内省、正念呼吸、步行冥想等正念训练的理论知识;后1.0 h为练习时间,即练习当日讲授的内容;最后0.5 h为小组讨论及分享时间。每周训练的主题:第1周,讲授正念及正念减压训练的理论知识、正念练习的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正念的技巧。参与者被诱导进行正念内省练习,练习结束时分配家庭练习和日常记录作业,下次来进行回顾和探讨。第2周,小组讨论,解决关于家庭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讲授正念呼吸,以呼吸为锚点,每次走神之后再回来,进行正念呼吸的练习。第3周,小组讨论,解决关于家庭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讲授步行冥想,在行走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觉知,进行步行冥想的练习。第4周,小组讨论,解决关于家庭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讲授正念吃葡萄干,在进食过程中,体会思维的自动化引导,进行正念吃葡萄干的练习。第5周,小组讨论,解决关于家庭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讲授身体扫描,依次有意识地觉知躯体各个部位,进行身体扫描练习。第6周,小组讨论,解决关于家庭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讲授正念的瑜伽伸展动作,包括正念躺姿瑜伽和正念站姿瑜伽,进行正念瑜伽练习。第7周,小组讨论,解决关于家庭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讲授坐禅知识,引导参与者进入坐禅模式,包括正念呼吸、正念感觉、正念倾听、正念思维和情绪,无选择性地观察,不做评判,保持接纳,进行坐禅练习。第8周,对前7周的日常记录作业进行回顾和讨论,对所有的正念减压技巧进行回顾练习和讨论。督促进行自主练习,每周至少6 d,每天至少30~45 min,及时反馈练习效果。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干预处理。

1.3 干预效果评估方法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内,进行压力知觉量表(CPSS)[8]、职业倦怠调查问卷(MBI-HSS)[9]调查。CPSS由14个条目组成,分别反映压力的紧张感和失控感,采用5级评分原则,得分越高说明受试者觉察到的压力越大[10]。MBI-HSS共有22道条目,包含3个分量表,分别为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量表的评估采用7级评分原则,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者的职业倦怠感越强。问卷填写完毕,研究者当场检查问卷并收回,计算干预前后得分差值。

2 结果

两组CPSS和MBI-HSS得分比较,见表1。干预组CPSS和MBI-HSS得分差值分别为(-7.31±3.71)、(-11.13±5.79)分,对照组分别为(-0.29±1.21)、(-1.16±3.74),P均<0.05。

3 讨论

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长期处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要承担繁重的科研压力及教学任务,使其压力水平和职业倦怠感普遍高于普通人群。知觉压力是个体认知环境中的威胁性刺激并进行评价后得到的心理反应,而职业倦怠通常是由个体无法应对职业角色赋予的、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116例高校教师干预CPSS和MBI-HSS得分整体水平较高,与多个对高校教师群体知觉压力及职业倦怠的研究一致[2~5]。我们的研究还提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接近[11],表明高校教师和医生群体均存在知觉压力大及职业倦怠突出的问题。

表1 两组CPSS和MBI-HSS得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正念起源于东方禅学,强调存在的价值、不干预、接受体验[7]。正念于20世纪70年代传入西方,成为当代心理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支。将MBSR用于医务人员的研究显示,MBSR能降低医务人员的主观压力及负性情绪体验,增进自我悦纳及对他人的悦纳,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2,13]。国外研究显示,MBSR能显著降低教师的感知压力水平,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增加教学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14]。目前,我们尚未查到国内将MBSR用于高校教师的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在进行了为期8周的MBSR训练之后,CPSS及MBI-HSS得分显著下降,提示MBSR能有效降低高校教师的主观压力及职业倦怠感。MBSR强调对内外环境刺激保持持续的、不加评判的注意,能减少自动化的非适应性思维模式,增加内心的灵活性。这些改变可能是导致高校教师接受MBSR后出现主观压力感及职业倦怠感减轻的主要原因。另外,研究显示MBSR不仅能改变思维模式,在长期的随访中还能改变非适应性的、逃避的行为模式[15]。这两者的效应共同作用,促进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提升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经过MBSR训练,接受训练者体验到能“更好地活在当下”“自我感知增强”“与他人的支持性联系更加紧密”。我们建议高校管理者主导或由校医院精神心理科牵头成立MBSR小组,对高校教师进行训练,以降低主观压力及职业倦怠感,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及身心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MBSR能有效降低高校教师知觉压力水平,减轻职业倦怠感。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在干预后立即评估效果,因此,效果的持续性如何并不清楚。下一步我们将对接受训练的高校教师进行随访,进一步评估MBSR的长期效果。

猜你喜欢
倦怠感正念小组讨论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中学生过程写作的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