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神经内分泌因子影响的研究

2020-02-22 09:53陈东浪邹培源林铭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人参尿液重构

陈东浪 邹培源 林铭健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阳江中医医院内一科1区,广东阳江 529500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射血和(或)充盈功能受损的复杂临床综合征。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心脏相关慢性病的发病率升高,导致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多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住院治疗后转为慢性心力衰竭,该类患者常因各种诱因急性加重而需住院治疗,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1]。中医认为,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是心力衰竭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心力衰竭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应用人参治疗心力衰竭,旨在探讨人参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20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1±4.8)岁;病程1~10年,平均(6.2±0.2)年;NYHA分级:Ⅳ级14例,Ⅲ级16例,原发病:高血压心脏病7例,冠心病17例,心脏瓣膜病6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8±4.9)岁;病程0.5~10年,平均(5.8±0.6)年,NYHA分级:Ⅳ级12例,Ⅲ级18例,原发病:高血压心脏病9例,冠心病17例,心脏瓣膜病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功能不全分级为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Ⅲ~Ⅳ分级[2],无论基础疾病为何种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与批准。排除标准:重度肺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损害(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正常上限的3倍);合并恶性肿瘤、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血液系统疾病等;长期服用影响代谢药物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心力衰竭基础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针对基础病因治疗。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人参15g(煎法:水煮开后,文火煎半小时),量约100mL,每天1次。

1.2.3 疗程 两组均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治疗前、治疗7d后、治疗14d后24h尿液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2)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4d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脑钠肽(NT-pro BNP)、心率(HR)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SP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常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液NE、NT-pro BNP比较

两组治疗14d后24h尿液NE、NT-pro BNP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液NE比较(±s,p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液NE比较(±s,pmol/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7d后 治疗14d后 F P对照组 126.62±3.26 92.14±4.83 78.47±4.02 6.965<0.05观察组 128.58±1.33 93.47±3.29 60.67±2.58 3.365<0.05 t 1.886 1.638 4.303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T-pro BNP比较(±s,n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T-pro BNP比较(±s,ng/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4d后 t P对照组 4179.86±1.30 1630.79±2.59 3.306 <0.05观察组 4130.39±1.86 1304.63±5.74 3.300 <0.05 t 1.533 4.541 P>0.05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HR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率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心室率更加接近正常心率(60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R比较(±s,次/mi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R比较(±s,次/min)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4d后 t P对照组 94.6±4.3 78.2±7.3 3.707 <0.05观察组 94.9±3.8 72.5±6.7 3.499 <0.05 t 1.476 3.182 P>0.05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LVEDD、LVESD比较(±s,mm)

表4 两组治疗前后LVEDD、LVESD比较(±s,mm)

组别 LVEDD LVESD治疗前 治疗14d后 t P 治疗前 治疗14d后 t P对照组 58.2±5.6 46.5±6.2 4.317 <0.05 45.2±4.8 36.8±6.5 3.833 <0.05观察组 58.1±6.1 42.2±4.5 4.029 <0.05 44.7±5.0 33.3±5.3 3.690 <0.05 t 1.460 2.776 1.365 2.571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心力衰竭是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导致心肌重构是引起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心肌重构的加剧,心功能逐渐由代偿向失代偿转变,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国内外研究[3-6]显示,神经系统活化是心力衰竭的一个特征,其中去甲肾上腺素具有缩血管作用的神经激素的活性增高是导致心力衰竭恶性循环的关键环,通过调节神经激素水平可调节患者预后。心力衰竭的治疗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心力衰竭的基本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心力衰竭失代偿的急性加重期多表现为本虚不支,标实邪盛,甚至阴竭阳脱,要积极固护气阴或气阳以治本,必要时需急予回阳固脱;代偿阶段的慢性稳定期多表现为本虚明显,标实不甚,应以益气养阴或温阳固本调养,酌情兼以活血化瘀、化痰利水治标。本虚以气虚为主,常兼有阴虚、阳虚。本虚是心力衰竭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心力衰竭的发展趋势;标实是心力衰竭的变动因素,影响着心力衰竭的病情变化,本虚和标实的消长决定了心力衰竭发展演变[7]。

人参自古被誉为“百草之王”。人参的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功效为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益脾肺。药理学研究认为人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人参皂苷、多糖、蛋白质、挥发油、氦基酸、微量元素等。现代药理学研究[8-12]发现,人参皂苷可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改善Na+-K+-ATP酶活力和细胞膜通透性、调节细胞内钙平衡、促进心肌糖皮质激素受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激活,并抑制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等过重途径,减轻心肌缺血及心肌重构,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韩冬等[13-15]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可通过改善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影响,进而改善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对重构的心肌进行保护,从而延缓、改善心肌重构。

本研究中,经人参联合西医药物治疗后,24h尿液NE、NT-pro BNP均能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人参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的调节是有积极影响的,对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的预后有改善作用,但第7天24h尿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人参煎剂在于远期的调节作用。心脏功能指标方面,心率低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提示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心脏功能得到相应的恢复。

综上所述,人参通过保护心肌、对神经激素系统的调节有良性作用,对心力衰竭患者能改善心肌重构,有利于心脏功能及结构改善,彰显独特的治疗优势。

猜你喜欢
人参尿液重构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跟踪导练(三)
人参娃娃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