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用乌灵胶囊对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2020-02-22 09:53仇维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皮疹湿疹皮损

周 勇 仇维娟

武警上海总队医院皮肤科,上海 201103

湿疹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炎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病变波及表皮和真皮浅层,皮损处常常瘙痒剧烈[1-2]。湿疹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病程,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国内外已有研究证实,慢性湿疹患者常常伴有失眠、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3-4]。有些学者已将慢性湿疹归入心身疾病的范畴[5]。目前,大多采用口服抗过敏药物合并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的方法治疗慢性湿疹[6-8]。虽短期内可缓解瘙痒,减轻皮损,但复发率较高。反复难愈的原因除与变态反应因素有关外,还与患者产生自卑心理,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反应有关[9-10]。皮疹、瘙痒与消极情绪间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反复难愈,甚至逐步加重[11]。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减轻患者忧郁、焦虑的程度可以有效打破皮肤疾病与精神因素之间的恶性循环,对治疗慢性湿疹有积极意义[12-13]。

乌灵胶囊是从乌灵菌体内分离,利用生物发酵技术提炼出的一种新型中药,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乌灵胶囊治疗对治疗抑郁、焦虑、失眠有较好的效果[14],为提高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我科使用乌灵胶囊联地合西替利嗪配合外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治疗158例慢性湿疹,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组320例,实施信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8例,男81例,女77例;年龄21~45岁,平均(38.1±3.2)岁;病程1~21年,平均(12.15±4.36)年。对照组162例,男84例,女78例;年龄23~46岁,平均(38.1±3.2)岁;病程1~24年,平均(12.25±4.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程和治疗前基础状况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15],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皮疹形态为多形性、弥漫性、对称性分布,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瘙痒剧烈。(2)所有入组患者均有显著瘙痒,多形性皮疹,以斑疹、丘疹、苔癣化皮疹、脱屑、抓痕等为主,广泛分布,以躯干四肢为主,并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3)1个月内未接受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治疗(外用或内服),1个月内未服用抗组胺类药物。(4)所有患者均来自上海和周边地区,无生活饮食习惯差异。排除标准:神经性皮炎等慢性皮肤病;对治疗药物成分过敏者;合并感染及严重内科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无法配合治疗者;患者未完成4周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H20000379,规格:10mg×12片)1次,每次10mg,皮损处外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H31022515,规格:15g/1支),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Z19990048,规格:9粒×2板),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观察两组患者,记录靶皮损的面积、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变以及不良反应。参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6],量化评估患者的瘙痒程度和皮疹分布范围。瘙痒程度评分标准:无瘙痒为0分;偶有轻度瘙痒感为5分;阵发性瘙痒,时轻时重,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生活为10分;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生活为15分。皮疹分布评分标准:双上肢或双下肢8分(单侧泛发4分,局限2分),躯干部泛发8分(局限4分),脸部泛发6分(局限3分),会阴部泛发6分(局限3分),全身泛发36分,皮疹全部消退0分。

同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6]评估治疗有效率,皮损全部消退,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5%为临床痊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为显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值减少≥50%为有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见恶化,积分值减少不足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是计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瘙痒程度和皮疹分布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瘙痒及皮疹程度减分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两组瘙痒程度评分及皮疹分布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瘙痒程度评分及皮疹分布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瘙痒程度评分 皮疹分布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162 11.22±0.32 8.30±2.26 3.321 0.049 16.65±11.12 12.29±7.12 3.251 0.048观察组 158 10.53±4.52 3.21±2.32 5.212 0.010 15.23±8.61 8.77±5.52 4.213 0.012 t 1.212 6.231 1.111 6.412 P 0.214 0.005 0.321 0.004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82.2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湿疹一般由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反复复发演变而来。病因比较复杂,多与患者体质、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有关。多数伴头晕、失眠、烦躁易怒、焦虑等神经衰弱症状[17]。近年来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慢性皮肤病与精神、心理、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目前多认为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加重了慢性湿疹。神经系统通过递质,细胞因子和各种激素共同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而免疫系统产生的各种介质和细胞因子反馈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由此形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负面情绪可通过此网络改变皮肤变态反应过程中炎症反应与神经肽的关联性,同时直接引起大脑皮质功能混乱,神经内分泌紊乱失调,释放出儿茶酚胺、组胺等作用于皮肤引起瘙痒。而瘙痒又会加重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造成睡眠困难,形成了瘙痒-烦躁-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18],故而常常使慢性湿疹难以治愈。由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加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病情难以控制。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本研究在常规使用西替利嗪口服,外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乌灵胶囊治疗。结果显示合并使用乌灵胶囊可以明显缓解慢性湿疹患者的瘙痒程度,减少皮损面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以初步认为合并使用乌灵胶囊可以有效的提高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其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皮疹湿疹皮损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儿童湿疹治疗和护理方法早知道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