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红细胞输注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

2020-02-22 09:53杨晓明赖寒光林先娘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监护室脓毒症红细胞

杨晓明 赖寒光 林先娘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输血科,福建三明 366000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且ICU患者多伴有贫血[1],这与患者频繁抽血化验检查、红细胞(RBC)寿命缩短、营养不良、炎症因子抑制骨髓红细胞生成等因素相关[2],所以输血治疗是ICU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3]。有研究报告指出,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与死亡风险存在相关性[4]。输血输注红细胞作为一种“外源性”红细胞输注手段,可能对输血后RDW值产生影响[5]。RDW变化对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作用,为探讨ICU患者RBC输注后RDW值变化,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ICU输注红细胞患者157例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ICU输注红细胞患者157例,根据患者输血前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异常情况分为MCV异常组(n=78)与MCV正常组(n=79)。其中,MCV异常组男42例,女36例,年龄18~82岁,平均(53.5±8.2)岁,病症类型:脓毒症19例,急性心肌梗死27例,脑卒中32例。MCV正常组男40例,女39例,年龄20~80岁,平均(52.8±8.0)岁,病症类型:脓毒症17例,急性心肌梗死27例,脑卒中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1)ICU患者;(2)输注2单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患者;(3)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有血液病史;(2)入院前28d存在输血史;(3)接受多袋红细胞输注。

1.2 方法

以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希森美康,XN-2800)做患者输血前,输血后0、12、24、48h血常规分析。收集测量结果,获得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6]。

1.3 观察指标

(1)两 组 输 血 前 及 输 血 后0、12、24、48h的RDW值,并计算RDW变化情况;(2)两组RDW最大变化值;(3)两组RDW异常与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输血阶段RDW值比较

两组输血后RDW值均升高,于输血后24h达到最高值,RDW变化值最大,输血后48h保持较高水平,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输血阶段RDW值比较(±s,%)

表1 两组不同输血阶段RDW值比较(±s,%)

注:与同组输血前比较,aP<0.05

组别 n 输血前 输血后0h 输血后12h 输血后24h 输血后48h MCV异常 78 14.8±0.2 15.7±0.2a 15.8±0.3a 16.1±0.3a 15.9±0.2a MCV正常 79 14.9±0.2 15.6±0.2a 15.6±0.3a 15.9±0.3a 15.8±0.2a t 3.132 3.132 4.177 4.177 3.132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RDW最大变化值比较

MCV异常组RDW最大变化值为(1.3±0.1)%,大于MCV正常组(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5,P<0.05)。

2.3 两组RDW异常与死亡率

MCV异常组输血前RDW异常70例,MCV正常组输血前RDW异常15例。输血前RDW异常患者28d死亡率达15.29%(13/85),输血前RDW正常患者28d死亡率达4.17%(3/72),输血前RDW异常患者28d死亡率高于输血前RDW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衡量红细胞大小是否均匀的一个指标,可作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临床上多用于贫血病症的鉴别与诊断中[7-9]。RDW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输血输注“外源性”红细胞,患者自身红细胞平均体积、RDW值差异等[10]。RDW变化对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作用,本研究以ICU患者输注RBC为主要研究方向,分析输注RBC对RDW变化的影响,同时以不同MCV情况患者分析输注RBC后,RDW变化差异,并以不同初始RDW情况患者28d死亡率进行分析。

结果提示:(1)ICU患者输注RBC显著增加RDW值。以输血前、输血后及输血后各个阶段RDW值变化情况可知,在输血后,RDW值显著提升,且在输血后24h达到最高值,至输血后48h,保持在较高水平。这说明危重症患者在输注红细胞后,能够显著提高红细胞分布宽度,也提示红细胞分布宽度受“外源性”红细胞影响。(2)红细胞平均体积异常对RDW存在影响。以红细胞平均体积异常与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患者进行各输血阶段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细胞分布宽度最大值比较,结果得出,在输血前、输血后及输血后各阶段,MCV异常组患者RDW值显著高于MCV正常患者,且MCV异常组患者最大RDW变化值大于MCV正常组患者。这说明患者自身红细胞平均体积对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存在一定影响,在红细胞平均体积异常的患者中,RDW变化更加明显,且相较于输血前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异常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更低。红细胞平均体积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可用于反映患者贫血症状,贫血患者多可检测出红细胞平均体积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3)RDW异常与28d死亡率存在相关性。本研究中以两组患者中RDW异常患者输血治疗后28d死亡率比较RDW正常患者,结果提示,在输血前RDW异常患者中,28d死亡率更高。这说明患者初始RDW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红细胞分布宽度作为红细胞大小的指标,能够用于鉴别患者贫血病症,同时,红细胞分布宽度还是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炎症等多种疾病的不良预后标志,因此在临床上通过监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有利于为患者预后作出提示。本研究中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选择,以脓毒症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相关研究指出,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相关[11]。提示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早期识别伴发脓毒症倾向的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相关研究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能够用于评估血栓风险与死亡率[12]。本研究中以红细胞分布宽度异常患者28d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提示,在红细胞分布宽度异常的患者中,28d死亡率更高,验证了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死亡率的关系,提示红细胞分布宽度异常或与患者死亡率增高相关。重症监护室患者在病情情况上较为危及,输血是重症监护室救治的重要手段。本次研究中指出,不同患者在输血后引起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且出现红细胞分布宽度异常增高,因此在给予重症监护室患者输血的过程中,还需要形成对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监测,进而以患者输血前红细胞分布宽度异常情况评估预后,加强对患者输血后病情干预的重视性。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参考值为11%~16%,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输注红细胞后24h,红细胞分布宽度皆达到最高值,红细胞平均体积异常组患者在红细胞分布宽度上达(16.1±0.3)%,单纯以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参考值进行评估,仅属于轻微异常,但根据患者输注红细胞后28d死亡率较高可知,在在临床评估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指标。单一检测指标在特异性上并不高,因此建议临床上联合多种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基于红细胞分布宽度具有评估预后的作用,因此在重症监护室为患者输注红细胞的过程中,仍需要关注患者红细胞宽度变化,对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形成更高重视[13-14]。部分患者临床监测中出现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红细胞平均体积异常,可提示患者具有贫血病症,需要在明确患者病因后给予患者输血治疗[15]。

总的来说,ICU患者RBC输注后RDW显著提高,且在输血后24h达到最高值,RDW变化值最大,临床可通过RDW异常进行预后评估。

猜你喜欢
监护室脓毒症红细胞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脓毒症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