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3D成像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病变的检出率、准确率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2020-02-22 09:53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梗阻性胰管胆道

范 磊

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湖北仙桃 433000

目前胆道梗阻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技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CT、经皮肝穿刺造影、彩超为临床当中的主要诊断方式[1]。虽然诊断准确率较高,但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操作复杂,存在并发症可能,安全性较低,因此该诊断方式在临床上未得到广泛应用[2]。64层螺旋CT3D成像技术可避免上述弊端,且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本研究探讨64层螺旋CT3D成像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病变的检出率、定位准确率探究,希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160例于我院接受临床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纳入标准[4]:(1)伴恶心呕吐和上腹疼痛等临床症状,符合胆道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患者;(2)一般资料完整,可配合本研究患者;(3)对造影剂不过敏患者;(4)该研究期间未接受其他研究患者。排除标准[5]:(1)凝血及肝肾功能异常患者;(2)临床资料不完整,精神障碍患者;(3)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患者。160例患者,女78例,男82例,年龄20~64岁,平均(52.4±1.3)岁,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诊断前禁食4~6h,诊断前半小时饮用适量温水,患者深呼吸,之后进行屏气锻炼[6]。诊断前首先常规CT扫描腹部,确定胰胆管成像区域。选用100mL优维显或欧乃派克作为对比剂,以3.5mL/s速度进行静脉注射[7]。扫描结束后对数据重建,设置层厚为0.5mm,设置层间隔为0.5mm。重建数据后,仔细诊断和分析图像[8]。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SomatomSensationCardiac64机器,3D重构图像应用syngoCT2006A软件。

1.3 观察指标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分析64层螺旋胆道成像诊断与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诊断良性病变(胆总管结石、胰腺囊腺瘤、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胰头结石、胆囊结石、胆囊炎、胰腺炎、胆总管囊肿、十二指肠乳头旁瘘、淋巴结压迫、胆总管炎性狭窄)与恶性病变(壶腹癌、胆总管癌、肛门部胆管癌、胰头癌)的诊断准确率,诊断正确率越高,诊断价值越高[9]。观察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定位准确率:梗阻位置主要包括胰上段、胰腺段及壶腹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检出率比较

与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诊断比较,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检出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

2.2 两种诊断方法的定位准确率比较

与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诊断比较,64 排螺旋 CT胆道成像定位准确率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黄疸为胆道恶性梗阻临床主要表现,若胆汁长时间淤积在体内,会对患者肝细胞损坏,同时还会影响肝功能[10]。随病情加重,还会引发更严重并发症,常见的为肝衰竭和肝性脑病,对患者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进行临床及时诊断非常关键。本研究对160例胆道恶性梗阻病变选用CT三维成像技术检查,可对胆道恶性梗阻进行有效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同时还能够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空间级时间分辨率方面,64层螺旋CT均取得较好诊断效果,且诊断成像质量非常高。在监测时间方面,与常规CT比较,64层螺旋CT诊断分辨率更高。并且该诊断方式可对原始检查影像资料获取,图像二次重建可获取高质量内镜图像,清晰、全面的显示出直径细小、弯曲胆道腔内的相关情况[11]。尽管如此,在医学技术方面,由于图像处理后技术对医师技术水平要求比较严格,因此目前在国内比较少见这一方面的相关报道。64层螺旋CT3D成像技术在临床胆道检查过程当中的使用价值依旧缺乏合理评价与定论。该研究对64层螺旋CT3D成像技术进行定性及定位分析,可准确诊断和鉴别胆道炎症、肿瘤和疾病,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理论资料,可为患者临床治疗制定具有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计划[12]。

表2 两种诊断方法的定位准确率[n(%)]

本研究结果显示,16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恶性及良性病变诊断患者分别为52例和108例,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检出率分别为73.1%、77.8%,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64 排螺旋CT胆道成像检出率分别为88.5%、92.6%,与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诊断比较,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检出率更高(P<0.05)。结果提示,与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诊断比较,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检出率更高,可对良性及恶性病变准确诊断,提高诊断检出率。

随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上升,目前临床中现阶段的MRI分辨率及CT分辨率都随之显著升高。胆道疾病仿真内镜(3D成像)技术不断发展,在疾病诊断方面硬件基础和条件过硬。该研究选用仿真内镜(3D成像)技术,可对CTVE技术充分利用。该技术可对三维体积绘制,来将相关的原始检查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13]。同时还可选用三维重建观察患者胆道部分,另外对患者内脏应用模拟导航观察,可对动态重建图像获取。该类诊断方式与纤维内镜诊断价值相符,均具有较高检出率,显像逼真。CTVE技术可对的胆道细小弯曲腔内状况更加直观、清晰、全面地显示在检查者的面前。临床医生可以通过相应的资料来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如是否存在梗阻、是否存在狭窄、是否存在闭塞等[14]。与此同时,应用测量软件能够准确评估胆道狭窄程度。对CT值结构不同颜色设置,能够直观清晰对胆管的内部结构反映出来,且可以对梗阻狭窄的性质及梗阻程度进行评估。假如CTVE成像及漫游未能成功通过狭窄段,如果在临床诊断中出现管腔闭塞、变窄、变小现象,说明患者胆道较狭窄。临床诊断中,如果患者胆管壁出现明显不平整现象,狭窄胆道部位可进行漫游观察,判断狭窄程度[15]。另外,CTVE技术可对胆道梗阻性质和特点直观显现,可以提高临床中对胆道疾病的定位准确率及定性诊断准确率。向后处理工作站上传重建图像,能够用到很多相关的技术,如MinP、CPR、MIP、VR及MPR等。其中,MPR可以依据管道的长轴方向来实施切割,通过多个角度及多个层面来将胆道内的微小结构及整体全貌显示出来,从而可对病灶准确定位,天然组织密度对比性也出现上升趋势,在腔内中由中等密度液体病变形态观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能够对周围脏器变化观察,可准确测量CT值,定性诊断价值较高。该诊断方式不会出现信息丢失现象,主要原因为该过程需经过源图像。VR可以将血管腔当中结构显示出来,同时还能够显现周围血管与血管腔结构,准确显现重叠血管,是一种与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价值相近的诊断方法。VR可对原始数据空间准确性保证,不会丢失大量信息,通过数据全面检查,提高了结果准确性,保证图像立体感与真实感。同时还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旋转及局部的放大,使病灶得以充分显示;尤其是在血管及周围结构、血管腔内的结构显现方面,可清除显示空间解剖结构。CPR可将迂曲血管的展开并拉直,为MPR特殊表现形式,同时可以在同一平面当中显示,可以将CPR技术对CTA技术补充,各项检查技术综合使用,可对更丰富且多层次信息获取,检查图像解读更容易,使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64层螺旋CT3D成像技术可对病变部位及胆道占位性病变显像,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准确理论资料,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治疗有效率提升。

猜你喜欢
梗阻性胰管胆道
腹腔镜胰管切开取石+胰管T管引流术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断裂鼻胰管一例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