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管理法在提升急诊血生化和免疫项目报告及时率中的应用

2020-02-22 09:53刘洪庆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管理法检验科符合率

刘洪庆

山东省沂南县妇幼保健院,山东沂南 276300

PDCA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总结出来的质量循环管理工具,也就是 P(计划)、D(执行)、 C(检查)、A(处理),既无数循环永续的PDCA环总和。PDCA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常用工具,被广泛的应用到医院管理中,并最终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检验效率和效益是检验科服务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也是满意临床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报告周转时间(turn around time,TAT),是指急诊患者的整个诊疗和检测过程的速度,临床医生不仅要求检验结果准确可靠,而且要求能尽快地得到检验结果,以便及时制定诊疗方案,其过程包括医生提出合理申请、标本的及时采集、转运、接收、检测、结果审核以及打印(电子接受)等[1-4]。我院于2019年1月份启动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评审工作,并于9月18日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医院各科室以此三级创建为契机积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医疗质量管理能力,将PDCA 循环应用于提升急诊血生化和免疫项目报告的及时率,以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2019年1~12月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4282例的标本,分别为血液与尿液标本。患者年龄25~72岁,平均(48.5±14.8)岁,分别为急诊住院患者2638例,急诊门诊1644例。1~3月为对照组共计927例,4~12月为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后的研究组共计3355例。

1.2 实验方法

1.2.1 检验科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统计分析发现2019年1~3月的急诊血生化及免疫项目TAT指标结果不达标,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质控小组分析报告不及时率不合格的原因(图1),由此采用PDCA管理法启动了提升急诊血生化和免疫报告及时率的质量改进工作。医院成立了专项质控小组,成员为质管办、医务部、护理部、后勤信息部,检验科等,要求各部门分工负责、积极参入、各司其职。对质控指标不达标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和监控计划,每月利用LIS对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新的问题带入下一个PDCA循环,以此每月反复进行。生化和免疫项目检测TAT及时率可利用医院LIS平台统计分析。

图1 质控小组分析报告不及时率不合格的原因

1.2.2 目标设定 利用PDCA循环法首先对我院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生化和免疫报告及时率的管理存在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后,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实现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尤其重点关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充分建立健全防控体系,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加大急诊生化和免疫项目的管理力度,达到各部门、各部门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

1.2.3 对策制订 组建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与沟通,相互协作,明确分工与职责。以创建等级医院为抓手,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把相关文件下发到科室,达到全员知晓的效果。及时将相关信息传达到临床科室,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医院三级网络,定期召开会议,加强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等部门的协作,严格执行急诊报告管理制度,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该项工作顺利执行。

1.2.4 落实实施 根据计划及检查标准,专职人员定期或随机到临床科室对生化和免疫项目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每例患者进行追踪,对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被检查科室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再次进行督导检查,保证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1.2.5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血生化和免疫项目的送检时间,以生化或免疫报告的及时率结果,TAT生化或免疫报告及时率=报告周转时间合格的标本数/急诊生化或免疫标本总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改善前后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9年4~12月份进行PDCA循环管理法后检验科TAT报告及时率显著提高

2019年1~12月急诊生化、免疫、血常规及尿液检测例数共计为4282例。其中住院急诊2638例,TAT符合率数2345例,符合率为88.9%(2345/2638),门诊1644例,TAT符合数1575,符合率为95.8%(1575/1644)。结果显示4~12月份进行PDCA循环管理法后住院患者4~6月份送检及时例数1680例(90.23%),门诊患者送检及时例数1268例(96.43%),相较于对照组1~3月份送检及时例数显著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检验科报告及时率与PDCA循环管理法使用密切相关。见表1。

2.2 2019年4~12月份进行PDCA循环管理法后血生化及免疫项目送检及时率显著提高

在院质管办的协调下,相关职能科室相互协作管理,选定急诊血生化和免疫报告及时率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对照组生化TAT符合率为82.2%(726/927),免疫TAT符合率为82.6%(766/927)。经研究组的分阶段和针对性的质量改进,生化TAT符合率为93.7%(3144/3355),免疫TAT符合率为93.8%(3147/3355),血生化及免疫报告及时率在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的及时例数显著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实时监控指标并制作动态图,结果显示研究组进行PDCA循环后生化和免疫报告及时率监测控制在目标值90%以上,效果显著,两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2,P<0.05),见图2,研究结果表明检验科报告及时率与PDCA循环管理法使用密切相关。

表1 急诊标本各时段例数与TAT符合率[n(%)]

表2 两组患者符合率比较

图2 生化和免疫报告及时率监测

3 讨论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医疗行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特别是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关乎患者的生命,其中实验室急诊检验报告结果时间延长会对患者后续处置病情、诊断疾病、监测病情、治疗措施等带来诸多不便,有些甚至错失最佳抢救患者时机,这不仅影响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有的可能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缩短TAT报告时间是实验室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应当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5-8]。

国内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检验报告及时率并没有特别的控制要求,但是《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实施细则(2016年版)》中3.27.6.2和3.276.14条款有明确规定,急诊报告生化和免疫项目≤ 2h出报告。同时这也是CNASISO15189与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提出的分析前、中、后的关键指标监控指标要求。TAT过程涵盖的3个过程,是目前反映临床实验室检测效率的重要指标,国内医院基本都有类似的质量目标要求,根据我院的自身要求和国内优秀同行的经验,参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确定我院监控指标的目标值为90%[9-12]。通过使用PDCA质量改进工作,使其指标控制在目标90.0%以上。但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造成急诊生化和免疫TAT及时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住院急诊,且时段为4:01~8:00,这可能与住院患者此时段集中采集送检有关,仍需要改善。以后工作应当坚持以下措施:加强与临床科室医生沟通,急诊样品特殊标记,建立绿色通道,对患者的检查项目明确简化,提高急诊检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与效率。通过PDCA管理工具持续提高医院服务品质,既适用于解决医院的整体问题,又适用于解决各科室的问题,而且在管理中容易被接受和运用[13-14]。PDCA循环是一个阶梯式上升的过程,质量没有顶点,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质量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医疗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充分利用就能实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按照既定计划及方案,及时反馈监测资料,将相关指标结果提供给相关科室,使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情况,使其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监测方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相关科室积极整改,整改未能完成的,将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并保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15]。通过专项管理小组反复督导检查、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血生化和免疫报告及时率的认识,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常抓不懈,重点关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医务人员的重视度,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管理法检验科符合率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出版:信息化管理在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