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基层献真情 真抓实干促脱贫
——记大同市财政局驻浑源县荆庄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吴苏俊

2020-02-22 11:46大同市财政局
山西财税 2020年2期
关键词:全村贫困户攻坚

□大同市财政局

从2015年8月14日第一次踏上浑源县东坊城乡荆庄村的土地至今,1500多个日子像流水一样逝去,吴苏俊从走村入户了解基本情况开始,在广袤的田间地头,从一名市财政局的干部迅速转变为村民们脱贫路上的贴心人。他吃住在村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向贫困宣战,帮助贫困村民持续增收,用真心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019年底,荆庄村顺利完成验收,实现脱贫摘帽。

一、抓党建、谋合力,建强基层组织

在吴苏俊看来,群众富不富,全凭党支部,而支部强不强,就看“领头羊”。为打好脱贫攻坚的基础,他首先从班子建设抓起,落实各项制度,积极发挥村委和村民理事会的主体作用,群策群力,统一思想,从政治高度来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文件及各级会议精神,引导村党组织按照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民主决策。协调好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之间、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在他的带领下,通过征求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荆庄村制定完善了详细的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村民早日实现脱贫摘帽的美好愿望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熟村情、知底数,夯实帮扶基础

精准扶贫,必须搞清楚哪些人是真正的扶贫对象。2015年入村后,面对村情复杂、条件落后的情况,他二话没说,带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利用一个多月时间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倾听民众之声,了解村情民意。他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成了村子里移动的路标,田间地头、屋舍农棚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他坚持入户走访拉家常、细心体贴交朋友,一些琐事小事在他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立马沟通、协调办理;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事项,他给村民照实反馈,这样不仅很快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又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他走遍了荆庄村下辖的4个自然村和12个居民小区,下足了绣花功夫,详细了解全村402户贫困户的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收入来源等,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由于工作到位,荆庄村在2016年接受国家交叉检查时获得了高度认可。

三、重扶智、提精神,凝聚思想共识

脱贫攻坚,教育为先。吴苏俊深知要彻底拔穷根,需要从源头治理。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荆庄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人数较多。为了帮助这些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吴苏俊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阅览室,添加了体育器材,向贫困学生发放了学习用品,还对90名贫困家庭子女启动了“一对一”的智力帮扶。“自从吴书记来了,学校的教学环境真是大变样。现在,学生们还有了专门的图书室,孩子们可高兴了。”学校校长于钧说。

全村累计有186人次享受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活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上学资助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有44人享受了“雨露计划”,有17人享受了二本B类以上贫困大学生资助,累计110人申请办理了助学贷款,为这些优秀生接受高等教育,获得发展自我,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创造了条件。目前全村义务教育学龄人口385人,无因贫失学学生。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愚”。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吴苏俊将荆庄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有力抓手,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在他的倡议下,恢复组建了荆庄“秧歌剧”剧团,剧团演职人员43人,其中吸纳贫困户15户16人,实现了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剧团共外出演出105场,直接收入31万元,直接间接地帮助贫困户实现了增收。

四、履职责、强服务,做好基础工作

吴苏俊深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在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上,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环境改善、坚持民生需求。他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实施乡村提质工程。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以来,共打机井19眼,铺设管道28公里,扩大了灌溉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收入;先后争取资金砌筑护村坝600米,完成平田整地工程,实施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在主街道安装视频监控,为易地搬迁新村新建4400平方米文化广场,修复了村内古戏台和龙王庙,新建洗澡堂、笼箩加工厂、便民大厅及电商平台各一处,铺设下水管道2380米;为招商引资,拓宽贫困户的就业渠道,2019年新建925平米扶贫车间一处。

全村343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348名60岁以上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全村贫困人口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五、找出路,强产业,强化自身造血

“走遍晋冀蒙,荆庄笼箩独一尊。”在荆庄村,笼箩制作加工已有上千年历史,全村超过一半的人都会编笼箩。当吴苏俊在产业扶贫上寻找发力点时,一只只圆滚滚的笼箩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如何将贫困户所掌握的技能和手艺转变成生产力,创造经济效益呢?吴苏俊通过成立复兴笼箩合作社,创新发展笼箩制作工艺,开发旅游纪念品等多类产品,并且依托农村电商扩大产品销售途径,让40多个农户实现了脱贫,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以上。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荆庄村调整种养殖结构,做好产业的“加减法”,流转1000多亩荒地、坡地等低产土地,发展种植中小药材(射干)、蔬菜、经济林等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培育高产玉米500亩,带动贫困户20户30人。

为有效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缺资金的问题,吴苏俊积极联系农信社等部门,争取金融支持。为全村117户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申请小额金融贷款5万元,发展壮大生猪、肉牛、黄芪羊的养殖规模。利用金融扶贫贷款在易地搬迁区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7处,为每户增加年收入7000元。

同时,充分发挥村内能人、大户的带动效应,吸纳贫困户22户35人参与到村内恒绿造林、帮农农机、永红养殖3个规模较大的合作社,采取务工、分红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为进一步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提升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加强就业培训,共有158人参加各类技术培训,使因缺技术致贫的贫困户掌握了劳动技能。全村共有1360人外出务工,主要从事车钳铆焊工、泥瓦工、运输等行业,拓宽了增收渠道。

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荆庄村共组建各类农村合作社组织21个,每年转移劳动力就业可达1700多人。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5938元,提高到2019年的8630元。

六、勇担当、扶弱势,解决实际困难

群众急办的事就是自己要办的事,群众想办的事就是自己去办的事,这是吴苏俊同志扶贫工作的根本宗旨。2017年1月,荆庄村永红养殖专业合作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困窘局面。吴苏俊同志及时协调农村信用合作社与相关单位,在冰天雪地的冬日里,亲自驱车跑单位、跑县城为贫困户郭金龙争取到20万元的国家扶贫贷款项目资金,解决其燃眉之急。2018年春节刚过,吴苏俊同志得知村内一名14岁的孤儿因经济困难面临辍学,他及时向局领导反映说明情况,发动全局干部职工捐资捐物,解决了1500多元的生活费用以及生活用品,并在开学当天,亲自扛上行李,为孤儿安排住宿,同时到民政局为孩子办理了孤儿证。他的这一行动感动了所有的村民、学生、老师和工作人员,村民们为表达心意,自发地组织代表到市财政局赠送了“帮扶贫困功德高,救助孤儿献爱心”的锦旗。

“你用真情对俺们,俺们把你当亲人。”村民用最朴实的话语给了这位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最高的荣誉。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吴苏俊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被授予“全省农村模范第一书记”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大同市脱贫攻坚贡献奖。2017年8月,驻村帮扶两年期满后,吴苏俊本应返回原单位工作,可荆庄村的干部群众不舍得让他走,他们联名申请“留住吴书记继续驻村帮扶”。

村民的信任和深厚情谊更加激发了吴苏俊的工作热情。2019年春节过后,吴苏俊正在忙碌的时候,接到内蒙古老家的电话:父亲年纪大了,记忆力越来越差,需要人照顾。但是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一刻都不能松劲儿,为了不影响工作,吴苏俊思虑再三,决定将老父亲接到荆庄村边工作边照顾。“吴书记这样做,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说什么也要加把劲,甩掉贫困帽子。”村民们纷纷表示。他的敬业精神和孝道无不感动着身边每位同志,村民们称他是“背着父亲去扶贫”的好干部。

吴苏俊同志是扶贫干部的典范,是荆庄村干部群众的骄傲,他以身作则,为人正派,勤政廉洁,工作认真负责,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他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和最高的使命,用一腔热血的工作激情谱写了朴实无华的人生诗篇。

猜你喜欢
全村贫困户攻坚
全村唯一收件人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Beams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