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0-02-22 03:20吴静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走班制新高考解决对策

摘 要 “走班制”教学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发展趋势之一,是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教育革新。但实际效果与发展目标存在一定差异,“走班制”诸多问题主要出现在学生管理、课程质量、高考衔接等方面。为顺利推动“走班制”教学,高中学校应重新设定“走班制”价值定位,从课程体系设定、师资配比、管理教学上反思实践,妥善处理解决问题,推动“走班制”教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 新高考 走班制 优势与不足 解决对策

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管理体制、教学模式都存在注重学分、一考定终身教育倾向,以至于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2014年新高考制度实施给高中教育迎来创新发展的机遇,“走班制”教学作为教学新模式选项,成为当前高中教育发展趋势,值得深入探究。

一、“走班制”的学质特性

“走班制”教学以学生兴趣、爱好和志向为教学重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科学选择匹配教学资源,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趋势。“走班制”教学大致分为两种,其一是以选课为中心进行的走班,其二是以学生自主为中心进行的走班。第一种走班形式是学生依据学习兴趣、成绩,结合高考进行的学科选择。学生主要在自己选定的教学科目上听课,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符合新高考教学特征。另一种走班制中,学生根据自身成绩和学业自定课程,不固定在所在班里学习,而是根据课业内容,游走于不同科目教室听不同教师讲课。这种走班制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走动学习,最大化满足学生想在不同时间听不同老师授课,学生学习不同课程,有助于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1]。

二、“走班制”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1.“走班制”教学的优势

“走班制”是新高考背景下实施的教学新模式,是为了培养新时代人才需求做出的教育调整,“走班制”教学最大化满足学生以兴趣确立学习目标的需求,有助于学校培养人才得到最大化开发利用。从社会发展和需求上看,复合型人才将是社会人才需求重点,而传统高中教学文理分科容易导致一些人才偏科严重,学生知识涉猎不足会给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带来影响。随着新高考制度改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多选择,更注重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2019年国家教委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规划纲要,突出培养学生探究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肯定了走班制、选课制教学模式,在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实施。

2.“走班制”教学的不足

(1)“走班制”给教学管理增加难度

“走班制”打破了原有固定班学习模式,学生依据所选择学科每节课都要奔赴不同的教室上课,师生之间除了课堂之外课下见面交流机会少,教师对学生辅导和问题解答、批改作业交流机会减少,传统意义上教师对班级管控力降低。由于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完善,如果缺乏教师监督管理,学生在“走班制”中学习效果难以保证。“走班制”的教学定位是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基础上,但现实的高中生并非都能做到自我遵守,在缺乏有效监督条件下容易给一些学生创造迟到、早退、挂科甚至逃课机会,非但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反而导致学生成绩下降。

“走班制”给学校日常管理和经费支出带来难题,“走班制”打破了原有固定班师资配比模式,一些学生热衷的学科往往会因人数激增,需要对教室进行扩建改造增加基建投资,师资力量资金投入也会因“走班制”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课程分类教学各校每学期都要重新安排制定。当前,“走班制”得到國家教委认可但并未成为教学主流模式,课程体系安排是教委统一安排还是各校自定都没有明确说明,选修课与必修课在“走班制”中如何设置,教师在“走班制”中工作量如何调整?走班制中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如何提升个人素质应对走班制?一些列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实施新高考3+3模式的省市地区,走班制科目组合多达二十多种,对于实施3+1+2的省市来说也有十二种组合,这就给原有的师资力量布局带来失衡,如果以组合形式开课,学校教师数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2)“走班制”引发的课程质量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实施“走班制”依据科目选择数量分为“不走”“大走”“中走”“小走”四种模式, “不走班”是指在固定班级内选择固定几种科目学习,参与的学生只在固定班级内上课。“小走班”是由学生选择三门或两门课程科目,在指定教室上课。“大走班”是指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之外,其他涉及高考学分科目都进行“走班”教学。为保证高考成绩,一些高中对“走班制”科目进行甄选,语文、数学、外语主科不在走班制之列,其他非重点科目有选择地进行“走班制”,这些选修课和必修课相比缺乏标准的评判,难以对学生进行准确考评,学生学习质量、毕业成绩难以保障。由于各地学校师资力量和配套设施差异较大,“走班制”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在“走班制”创新教学推广下,一些师资不足的学校也实施走班制,给原本师资紧张的校内教学带来更大压力,学生参与性差,难以有效开展。认真梳理“走班制”引发的课程质量问题会发现新制度要想课程达标,还关系到很多问题,如学生个性化需求与考试成绩的矛盾?主科与副科教学时间取舍?教师如何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个性化作业的批改?如何在“走班制”中完成德育目标?走班制与在线平台的融合利用?如何引进名校优质教学资源?等等。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都与“走班制”教学质量直接挂钩,妥善解决才能改善“走班制”教学质量。

(3)“走班制”多元教育与高考衔接不足

“走班制”是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新态势,其理念来自西方“学分制”评价教育,两者理念与机制相辅相成,成为新高考多元教育主要特点。“走班制”多元教育形式无论理念与实施都体现了与社会发展需求接轨的趋势,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仍未完善,与高考成绩之间仍存在衔接不足问题。学生选择“走班制”的目的就是赢得高考,但现实中与高考目标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学生和家长对“走班制”教学心存疑虑,担心选择“走班制”科目影响高考成绩,给学生未来发展带来困难。这种担心并非个例,有的学生借走班管理模式漏洞应付学业现象时有发生,学生自制力、自学能力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选择“走班制”后丧失前进动力,成绩反而不如固定班成绩高。正是由于当前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存在诸多弊端,一些家长为了学生高考成绩依然让孩子进课外辅导班,通过强化训练提升成绩,弥补 “走班制”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束缚学生自我发展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

三、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教学问题的对策

“走班制”契合世界现代教育潮流,是高中教学未来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现实需求,但在现实表现中的不完善阻碍了“走班制”推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非否定“走班制”,而是通过思想、实践制定解决问题对策,有助于适应新高考教育要求和挑战。

1.完善“走班制“相关教育管理

“走班制”除了教育部门制定总体规划外,地方教委要认真研究做好落实方案,结合当地教学实际对“走班制”制定契合实际的工作规划,推动新高考“走班制”有效运行。为此,相关教育部门要对师资队伍和学校硬件、经费投入进行规划,依据不同学校实际情况设定“走班制”实施方案。学校要认真领悟新高考政策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班会、家长会和家长QQ群宣传新高考制度和“走班制”模式。与此同时各校强化教职员工培训力度,通过研讨、专家观摩等途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原有的评价、奖励、调动机制都依据新高考进行调整,帮助教师快速融入新高考教学机制中。由于各校现实条件不同,为获取“走班制”准确公正数据,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通过准确数据分析研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学校推行走班制并非让学生自由选择,需要对学生选课、走班进行规划指导,在学生做出选择科目前为其提供各种专业信息和课堂规划策略,让学生、家长对走班课程科目有更清晰的认识,经过比对选择适合学生的走班选课方案。校方要为学生提供走班制电脑收录系统,结合手机APP平台方便学生报名查询教师和课时时间,给学生“走班制”学习提供便利。

2.提升“走班制”教学质量

从学生参与数量来看,小走班参与人数最多,大走班人数最少。“小走班”因所选科目少,学生仍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到固定必考科目学习上,达到走班和固定班两者兼顾,学生选择自由度更大自主性更强。走班制的实施改变了传统单一模式,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内容、环境、进度的学习方式,教师也要相对应地实施教学方式,在不同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基础上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特点转变授课方式稳步推进,保障“走班制”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在“走班制”课程建设上要发挥网络优势,学生除了在线下课堂与教师互动交流之外,还能通过网络教师讲课视频学习,在网络上实现与教师沟通交流互动,实现线上线下课堂教育无缝对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空间,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迎接高考挑战。

3.做好“走班制”教学与高考成绩衔接

学生参与“走班制”学习,其目的就是提升高考成绩,学生选择的科目大多自己擅长成绩较好符合自身学习特点,在高考中有助于学生做到兴趣科目与成绩实现统一。为获得高考高分,一些学生在总体科目选择上,大多倾向于难度较低的文科,理科难度大选择人数少,为此学校要在平时教学中多关注理科教学,从高一开始为学生打好理科基础,以实现文理成绩均衡发展。

“走班制”教学是教育发展的新生态,需要相关部门与学生、家长之间密切配合,给老师教学和学生自身发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当前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应与时代同步,传统授课方式不作出改变必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生教育应体现个性化、主动创造创新性,要体现学生依据自身认知和兴趣选择科目,做学习的主宰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热情和发展动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向导引路人,要让学生在“走班制”教学中体会到自主选择的意义和责任,转变传统被动学习意识,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上,在现实中缺少教师更多学习帮扶情况下,尽快提升自己独立学习能力,多利用线上网络与同学老师进行学习互动,探讨学习心得,解决学习难题,利用网络平台结合线下课程实践提升自己高考成绩。在新高考背景下推行的“走班制”教学,不排斥今后向初中、小学教育下移实现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推广[2]。

“走班制”的推行,是新高考大环境下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从建设角度来看,“走班制”更符合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能让学生依據自身能力选择学习科目和未来职业,改变了传统高考筛选模式,是教育发展的进步。新高考背景下的“走班制”教学并非完美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以发展眼光看待 “走班制”出现的问题,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否定走班制,这样无益于新高考改革顺利施行,更不利于教育现代化。因此,对“走班制“的褒贬意见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对策,对其优点要给予肯定,并剖析问题寻找解决之道。针对走班制选修课科目质量偏低问题,校方要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对选修课程科目进行系统评估,针对本校教学特点实施准入机制,将适合学生学习能提升水平的科目纳入“走班制”教学中。针对理科选修偏少成绩较低问题,各高中学校要从高一开始重视理科教学,将一些理科设定为专业必考科目,促进学生重视理科知识学习。通过完善基础教学降低“走班制”实施过程中成绩降低机率,不断融合创新机制,使“走班制”得以不断发展,展现其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面临的挑战与应答[J].南京社会科学,2018(06).

[2]邵娟,刘斌,李立新.依托四川开放大学建设着力构建四川特色终身教育体系[J].当代继续教育,2017(02).

[作者:吴静(1981-),女,浙江杭州人,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郑雪凌】

猜你喜欢
走班制新高考解决对策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