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剧场戏剧叙事中的运用研究

2020-02-23 23:17杨志伟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表演者投影戏剧

□ 杨志伟

现代的戏剧演出形式相比过去传统的舞台表演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舞台戏剧表演是指演员通过特定的舞台对戏剧的含义进行表达,人们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及地点才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戏剧表演。而由于多媒体技术时代的来临,戏剧界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做出了尝试,目前也已初见成效。

如今,多媒体技术漂洋过海被引入我国,被应用于舞台戏剧中,并普及开来。其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凭借自身的优势,深深地植入到舞台戏剧的土壤中,尤其是实验戏剧、先锋戏剧的小剧场中有较多运用尝试,成为小剧场戏剧中不可撼动的设计元素。多媒体技术在戏剧方面的应用能够使戏剧本身产生变化,使戏剧舞台不仅能够打破原有的时空限制,更能够为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增强舞台效果,进一步提升戏剧的艺术魅力。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戏剧的发展。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剧场戏剧中运用的种类

多媒体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较为完备的系统。在戏剧的表演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戏剧本身的图像效果。自20 世纪50年代以来,戏剧艺术家对多媒体技术在戏剧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艺术家们的创作思维加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造就了当下新的戏剧创作及表演形式。

(一)投影影像式

随着现代戏剧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戏剧演出舞台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戏剧的表演需求,而舞台的改造就成了大势所趋。随着戏剧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融合,投影装置成为最常见的舞台改造形式之一,不仅能够满足演出的要求,还能够进一步降低舞台改造的成本,只需要一个投影的设备以及一块块大幕布即可。这种形式的图像投影,加之舞台灯光的渲染,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大的感官享受,并以最简洁的方式将戏剧的艺术效果最大化。

目前,基于观众的需求,投影技术的拼贴也就随之产生。拼贴投影是通过多套投影设备来实现,其使用多块幕布,利用平面投影的拼接形成立体的图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平面投影技术水平,也能够使戏剧的表现更加真实,使观众得到更大的视觉冲击。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全息投影这个名词已不再陌生,它为戏剧的舞台呈现提供了新的技术,能够给予观众普通投影设备无法达到的物体的真实性,给予戏剧无限的舞台空间。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2014级戏剧教育班的毕业大戏原创话剧《再见,2014》中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增加了网络直播投影,丰富了大家对于校园宿舍生活实景的再现和想象,也增加了观众与戏剧人物之间的沟通途径,而这并非只是一种美学上的沟通,还有实际上的参与沟通。

(二)LED电子显示屏式

LED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又一多媒体产物,其最初的设计目的是用于照明及发挥指示灯的作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将LED 中的二极管进行有序排列,从而达到了显示图像的目的。当下许多大型室内外广告以及春晚都广泛采用LED 的成像技术,而LED 的颜色较为丰富、光线较强,也使得戏剧舞台表现方式有了更好的选择。

现代的戏剧表演,不再拘泥于小小的剧场之中,而是登上了更大的舞台,甚至出现在露天的舞台上进行演出。MINBRE 创作的《回声》使用的LED 电子显示屏宽8 米,高达11 米,利用三维成像技术进行图像的传播。在演出时,舞台的边缘有摄像装置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摄像,通过LED 的强光及多元色彩将演员的演出传播出去,这样就能够突破舞台的空间,使后面的观众更加清晰地看到演员的演出状态,使观众体验到平常无法感受到的舞台表演形式。

(三)全息数字影像技术式

全息数字影像是利用光学以及投影成像的原理而形成的新型成像技术,通过3D技术与强光进行融合,将所捕捉到的图像投射到感光膜上。通过影像的投射让观众观看到更加真实的戏剧表演,且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视觉享受。这项技术与普通的投影技术有很大的区别,普通的投影技术对于幕布的要求较高,要形成立体图像就必须建立能够承载立体图像的幕布,而全息数字影像则没有相应的要求。如2012年深圳华夏艺术中心上演的《爱在爱时月亮》,这是我国首部利用全息投影技术进行演出的戏剧,通过该项技术的运用,使得这部戏剧的舞台表现力不亚于影视大片。它实现的一系列剧情都是在传统的戏剧舞台表演中实现不了的。在剧中,男演员将月亮捧在手心的场景,女演员突遇车祸的场面,都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予观众全新的视听享受。

在过去的戏剧表演中,演员想要呈现给观众更多的剧情,就要准备足够的道具,而对于现代戏剧来说,有些道具则成为了“累赘”。全息投影技术能够很好地将这些道具的作用进行替代,使演员摆脱了道具的限制,更好地为观众展现戏剧的魅力。

(四)虚拟互动式

与传统的戏剧舞台表演相比,现代戏剧的舞台表演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其宗旨都是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多元化的舞台场景来表达真实的戏剧环境及情感,进而调动戏剧表演的气氛。现代人大多都在追求沉浸式的视听感受,这种形式的视听感受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将某种事物的本身进行无缝还原,而是要在还原的过程中与观众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共鸣,让虚拟的影像事物与真实的舞台物体进行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找出与观众呼应的共鸣点。这种视听感受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满足感。

Golan Levin(戈兰莱文)在作品《MessaVoce》中就将新技术利用得淋漓尽致,其中一幕是戏剧演员在台上进行吹泡泡表演,在演员做出吹泡泡动作的同时,其舞台上的幕布出现了很多类似泡泡的圆形投影,而这些被演员“吹”出来的泡泡会跟随演员的动作不断变化形态。在这个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做出了真实的吹泡泡动作,而产生的泡泡则是由投影技术虚拟出来的,并且投影技术还赋予了泡泡很多人性化的表现动作,如下坠时的挣扎、飘来飘去的无助等,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状态。目前,现代的虚拟互动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可以应用,但技术还不是很成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者的不断探索,未来虚拟互动技术将会更加完善,成本也将随之降低,这种新技术对于戏剧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综合声光电式

戏剧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来传达作品的中心思想,这其中也就离不开声音和灯光的配合及渲染。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戏剧舞台表演中,可以通过对声音的控制,对舞台空间进行层次的划分,观众可以感受到由远及近的火车,空荡山谷中的回声,可以听到楼上孩童的嬉戏声,可以与演员在动感的节奏中共同舞蹈,也能跟随演员在悲痛的背景声下哭泣。

百老汇名剧《猫》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改编,将戏剧舞台上的光效和声音与现当代技术相结合,使舞台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整场演出为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23首音乐所组成的声音效果,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听觉体验,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各种不真实的道具,如肮脏的下水道、残羹剩饭、生活垃圾等为观众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这些道具在光与声音的催化下,使人们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猫的生活处境,也为猫的生活困境而感到悲哀。现代技术在赋予戏剧更强舞台表现力、在给予观众更强感官感受的同时,也烘托了舞台的气氛,使表演者能够更加投入,使观众与戏剧本身产生更多的共鸣。

二、多媒体技术对戏剧叙事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对戏剧叙事时间的影响

从多媒体技术对戏剧叙事时间的影响来看,传统的戏剧舞台,表演者的表演随着现实时间的流动而慢慢过去,这也就代表着戏剧是一门实时的艺术门类,在表演的过程中,过去的即为过往,并不能够重现。而现代技术的发展对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过往”有了重现的可能,而具体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即刻定格戏剧叙事的时间,戏剧叙事的时间被现代技术的运用所替代。在戏剧《喜马拉雅王子》中,当演绎奥萨鲁央要投湖自尽时,表演者利用追光的形式登场,身后的显示屏上会出现一大片蔚蓝的湖泊,就在表演者表演跳湖的一瞬间,追光关闭,显示屏快速转换到近景的湖面,随着画面的移动,屏幕上出现了奥萨鲁央的尸体,这一幕的表现形式就是利用现代技术来代替舞台时间的典型范例。从观众的角度来观察,舞台上的表演者在观众的眼中较现实中的人物比例小很多,而通过显示屏能够将表演者所要展示的角色进行放大,使得舞台表现力更强。在这一幕中,当背景墙上的画面显示为近景时,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奥萨鲁央虽然身处湖水之中,但其脸上的神态还是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周围景物的衬托之下更能显现出她纯洁而美丽的模样,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对于戏剧叙事时间的影响,但在现实的舞台表演中,表演者是无法完成这种效果的。

2.多媒体技术与表演者之间产生互动时,真实的舞台的时间与多媒体技术所产生的影像的时间是一致的。在孟京辉执导的儿童剧《魔宫》中,在戏剧表演之前进行了多媒体影像的录制工作,而在真正进行表演时,影像会与真正的表演者之间形成互动。由于多媒体影像是在表演之前进行录制的,因此这就需要表演者必须能够精准地掌握表演的节奏,这样才不会出现现场表演过程中与多媒体影像产生脱节的现象。虽然这种多媒体戏剧的表现形式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新奇感受,让观众觉得耳目一新,使观众对于戏剧产生更高的期待,但这种技巧也要适当地使用。如让处于不同时间或空间的两个人物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是可以使用的,但如果出于“炫技”的目的,那么这种方式就没有必要了,毕竟任何的多媒体技术都是对于戏剧表演本身缺憾的弥补,而不能真正代替戏剧。

3.传统戏剧舞台的道具繁多,尤其是在进行不同场景间的切换时,道具更加繁琐,而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大屏幕进行快速的场景切换,前一刻是高楼大厦,下一刻可能就会变成风景宜人的乡村小镇,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戏剧舞台的场景切换时间。传统戏剧在切换背景时则需要将表演完全中断,拉上幕布或是切掉灯光,才能进行下一场景的布置,且布置时间很长,中间的时间断档较大,影响了观众的视觉体验。而通过对媒体技术进行操作,切换的时间也许仅仅是需要几句旁白就可以了,使得演出节奏更加紧密,演员和观众的情绪都不会跳脱出来。运用多媒体技术切换场景的戏剧作品有很多,这也成为了现代戏剧的常用手段。

(二)多媒体技术对戏剧叙事空间的影响

从多媒体技术对戏剧叙事空间的影响来看,传统的戏剧舞台会使表演者受到舞台空间的限制,从而不能更好地将戏剧演绎出来。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利用科学的手段,利用灯光将舞台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使得所有的舞台手段都能够更好地为戏剧表演而服务。

首先是以实体照片替换手绘背景,照片的真实性要远远大于手绘图片,增强了环境的真实性。在由上海戏剧学院创作、排演的大型史诗话剧《共和国不会忘记》中,在第二幕进行表演时,两个表演者分别饰演两个即将进行爆破实验的科学实验者,表演者饰演的科学家通过望远镜对爆破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在爆破的过程中,大屏幕上显示爆炸之后浓烟滚滚、尘土飞扬的景象,给观众更强的既视感,通过实景图片在大屏幕上的展示为观众带来了更大的视觉冲击。这对于传统的戏剧舞台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不可能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建立一片群山,更不可能进行真实的爆破活动,而多媒体技术做到了传统舞台做不到的空间扩展。

其次,通过多媒体技术对舞台进行更合理划分,弥补戏剧舞台上灯光等的不足之处。在话剧《狗儿爷涅槃》的表演中,利用灯光的转变,对舞台的真实空间进行有效的分割,从而使身处不同时空的狗儿爷和地主祈永年进行交流。然而这种通过灯光来划分时空的方法有其自身的短板,由于是通过光来区分时空的界限,那么要突出表演者就必须使用强烈的追光,而追光的形成必须要在保持其他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这种方法用于以真实空间来分割虚构空间较为容易,但如果要在虚拟的空间上分割出真实的空间,就很难实现。而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喜马拉雅王子》的表演中有这样一幕:国王与王后从宫殿里面出来,宫门外的民众在欢呼。这一幕中的多媒体大屏幕呈现的是宫殿的墙壁,而在国王与王后走出来的时候,屏幕上所对应宫殿大门的位置出现了一个与画面中宫门尺寸一致的门,国王与王后从门中走出,接受民众的欢呼。这样的设置不仅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完美结合,还能在虚拟空间中分割出现实的空间,不仅对舞台的布景产生了很大的作用,还能让观众真实地体验出空间的既视感。

多媒体技术除了将戏剧的舞台空间向外延伸之外,还可以深入延伸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之中,尤其是多媒体影像技术所拍摄的特写镜头,是最能将戏剧空间向内延伸的一种方式。例如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2014 级戏剧教育班的毕业大戏原创话剧《再见,2014》就融合了多媒体技术,形成了新的表演形式。在“母女二人的相见”一场中,母女二人对着镜头在屏幕上呈现出两人相见时的表情,传统表演中的这些细节很难让在舞台下的观众捕捉到,而现在观众通过影像就能看到母女相见时的喜悦和兴奋,同时两人的面部特写经过叠化处理,预示着母女二人在相见后心灵的交织和碰撞,这些都是通过影像来实现的,这打开了母女二人的内心世界,使她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了触碰不到却真实存在的戏剧表意空间。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的标准不断提升,对于戏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戏剧不仅要有好的剧情,更要求有视觉的享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戏剧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大大提升舞台表现力,迎合观众的心理。因此,在戏剧未来的发展中,多媒体技术与戏剧的融合将是戏剧界发展的首要任务。然而,我国的多媒体技术在戏剧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有些运用确实能够为戏剧舞台表现提供帮助,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但有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没有产生益处,甚至单纯只是为了“炫技”,脱离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戏剧中的根本目的。多媒体技术对于戏剧的叙事方式有很大的影响,而究竟何为“多媒体演出”“多媒体戏剧”,还有待于我们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对两者的融合进行更多的尝试。探究“多媒体话剧”新形式的可能性,不仅能够为我国戏剧的良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能够带动我国戏剧走向世界舞台。

猜你喜欢
表演者投影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解变分不等式的一种二次投影算法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簇稀疏仿射投影算法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找投影
找投影
戏剧类
妙猜两数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