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外合拍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
——以《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和》为例

2020-02-24 04:58曾余榕
视听 2020年6期
关键词:青山绿水语态老挝

□ 曾余榕

广西广播电视台与老挝国家电视台于2019年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和》是中老两国继纪录片《光阴的故事》之后的又一合拍力作。同时,该片也是中宣部“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家在青山绿水间》系列的第三部。《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和》讲述了中老两国在铁路和水电站建设、农业、扶贫、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以及这些合作给老挝带来的发展与变化。该片在老挝播出后,迅速引起热烈反响。

本文以《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和》为例,从题材选择、叙事语态和时机把控三个方面对我国国际传播策略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题材选择紧扣民生热点

老挝地缘优势突出,是中国面向东盟实施互联互通的重要阵地之一,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和战略支点。习总书记在2017年11月13日出访老挝并发表署名文章时指出,中老关系堪称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典范,两国应携手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两国联合声明的发表,加快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随后,中国政府在老挝设立了1亿美元的东亚减贫合作专项基金,开展乡村减贫推进计划,建设东亚减贫合作示范点①,建设中老经济走廊。同时,老挝政府计划于2020年摆脱欠发达国家行列。中国政府通过专门部署,在老挝选择了象龙村和板索村开展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商务部与广西外资项目管理中心通过对两个村子的调研,将中国减贫模式作为模板运用到老挝的减贫项目中。

《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和》将镜头聚焦到老挝象龙村,把村民们如何学习中国扶贫经验并付诸实践的这一过程真实记录下来。该片以老挝象龙村妇女主任阿安分享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为开篇,在她的描述中,中国扶贫经验成为生动的扶贫案例,迅速引发象龙村村民们的思考。他们迅速结成队,对村里的资源进行整合。根据来自中国的扶贫专家的建议以及村委会的支持,一套为象龙村量身打造的新方案应运而生。无论是养水牛还是织布,村民们很快找到了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之路。通过镜头,观众可以看到村民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新生产方式的期待,并且感受到在青山绿水中建设美丽家园,是中老两国共同的美好祈愿。

除此之外,在老挝这片土地上,中国援建的多个项目也在同时建设和运营。南欧江水电站附近村民刚搬进了新家,万象郊区的贫困户正在学习大棚种植技术,刀耕火种的山林原住民靠着割胶技术摆脱贫困,等等,这些故事中都看得到中国人的身影。从这些故事的选择上,我们不难看出,纪录片始终紧扣中国与老挝民生热点,讲述了发生在老挝普通百姓身边的美好改变。节目播出后,几度引发中老观众的热议。老挝相关部门曾多次询问该片的播出情况,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还特别指示老挝国家电视台对该片进行重播,并称“《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合》能让老挝观众,特别是农民观众观摩、学习能够改善生活水平并实现脱贫致富的好方法和好模式”。这也使得《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和》成为一部能够帮助老挝推广新技术、推动新生产、助力脱贫攻坚的纪录片。

二、叙事语态成熟

在国际传播中,故事化叙事和细节化表达能够跨越地区的隔阂,超越文化的差异,唤起各国人民的情感共鸣,达到良性沟通的效果。《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合》做到了这一点。但更为重要的是,该片在叙事语态上拿捏得当,显著提升了国际传播效果。一般来说,国际传播作品在语态的把握上需要有强大的控制力,如果用力过猛,容易出现过分以“我”为主的倾向,这样一来,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但该纪录片以非常成熟的语态讲述了老挝乡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描绘美好生活的蓝图,而中国元素穿插在其中,若隐若现,把控十分平衡。

时长60分钟的影片讲述了6个老挝普通家庭的故事,从高山密林到江河湖畔,从家庭到家园再到家国,层层递进,交相呼应。纪录片着重围绕“扶贫”这一主题展开,但又不过分强调我国是如何去帮扶老挝的,不强调“给”的过程,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以老挝人民自己的视角讲述他们如何通过学习到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成功运用到自身,并且借此改善生活环境。例如,在中国为老挝金花村提供技术援助并使金花村村民逐渐脱贫的故事中,以村民威尔康的视角来看这群中国技术人员带来的变化。村里的荒地成良田,人们渐渐摆脱贫困,丰收的消息化作切实的笑脸,节日里的人们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村民们或许不清楚“一带一路”是什么,但因此而获得的便利以及改变的生活方式都是令他们欣喜并接受的。

无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还是“脱贫攻坚”这一战略,中国始终都承担着这份大国担当。《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和》通过成熟的叙事语态,将小人物故事和国家往来的典型事件娓娓道来,将友好和平发展的大局落实于具体的惠民措施中,使百姓在自己的国家和经济发展潮流中,获得自我身份认同。这也突显出纪录片俯下身的视角和平实的话语体系②,更容易提升传播效果。

节目播出后,老挝金花村村长苏黎馆表示,十分开心看到金花村在中国扶贫技术员的帮助下一天天变好,感谢中国对老挝的无私帮助,希望中老两国人民交流越来越密切,合作越来越频繁,成果越来越好。整部纪录片看下来很容易发现,虽说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老挝的故事,但其实故事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地方大多是中方。两者之间的帮扶与温情,更是向世界传达了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价值追求。

三、时间节点把握精准

一部国际传播作品在对象国主流媒体播出,是衡量其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和》能够获得老挝国家电视台的积极响应,除了两台间原有的合作经验作为基础,能够顺应2019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4月,中老两国领导人签署了《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开启了中老关系新时代。2019年同样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广西广播电视台与老挝国家电视台从《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合》项目成立、踩点、拍摄再到纪录片的制作、播出进行了深度合作,密切配合。老挝国家电视台台长本昭·皮吉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为项目保驾护航。两台联合审片后,老挝国家电视台对纪录片的质量连连称赞,更是主动提出将《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和》安排在2019年10月1日播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不仅意味该片获得了老挝的高度认可,更意味该片背后中老电视媒体的合作已成为推动两国文化交流、促进两国民心相通的桥梁。

四、结语

世界之大,不同国家、地区间的语言文化存在差异,发展道路各不相同,“知己知彼”是做好国际传播的关键所在。合拍纪录片是常见的国际传播体裁,作为一部国际传播作品,《家在青山绿水间——志同气和》用国际语境和国际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紧扣“扶贫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一全球治理的热门话题,通过两国不同的视角,聚焦保护绿水青山,使之成为发展的“金山银山”,为人民创造福祉;通过普通人的故事展现青山绿水、传递人文情怀;更立足时代背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共同发展。

注释:

①王芳.中国经验促老挝减贫[J].经济,2017(16):88-89.

②孙鑫.话语叙事视野下的中韩合拍纪录片释读——以《超级中国》和《超级亚洲》为例[J].传媒,2019(01):37-39.

猜你喜欢
青山绿水语态老挝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广南坝美 一个藏在青山绿水间的世外桃源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家在青山绿水间
青山绿水天更蓝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动词的时态、语态
时态与语态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