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中音乐的发展

2020-02-24 04:58石朝熠
视听 2020年6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民族音乐动画

□ 石朝熠

国产动画电影从最初的默片到今天能够带给观众以视听享受,经历了长达90年的过程。动画工作者一直都致力于能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本文试图通过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音乐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并通过研究一些经典作品,探索国产动画音乐的发展方向。

一、20年代—60年代:探索与发展

国产动画电影最初的40年是里程碑式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动画电影做到了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变。创作者为了使国产动画更具独创性,开始加入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既保证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性,也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20世纪初,大量的外国电影涌入中国,受到《大力水手》《波比小姐》等动画影片的吸引,有着良好绘画功底的万氏兄弟萌生了研制中国动画的念头,于是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诞生了。其虽然标志着动画的初步成型,但仍是以美术片的形式,着重于画面的展现。直到1935年万氏兄弟制作出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这才使得动画电影的声画结合了起来,但也并未完全做到形神统一。而后万氏兄弟大约创作出了20部动画短片,大多都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出来的,并未受到世人太多的关注,万氏兄弟开始意识到,中国需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是1941年万氏兄弟取材于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拍摄了《铁扇公主》。《铁扇公主》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有声动画电影,不仅插入了许多民族配乐,同时为铁扇公主和猪八戒等角色匹配了该角色演唱的歌曲,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这样的音乐手法开创了我国动画电影制作的先河,再配上具有浓重的水墨风情意味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如此妙趣横生的故事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并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也引起了一些反响,迈出了中国动画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国产动画电影逐步走向了空前繁荣的盛况,这段时间中的动画配乐多以民族器乐演奏为主,并融入了京剧、越剧、河南梆子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力图在动画电影中彰显民族性。1956年由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上获奖,但评委却因其酷似前苏联的动画风格而将该片误认为是前苏联的作品①。这件事情再次引发了动画工作者的思考,总结出了国产动画事业要想赢得繁荣长远的发展,必须走民族化道路的观点,于是充分利用和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特色的作品《骄傲的将军》诞生了②。《骄傲的将军》中无论是将军还是丞相的角色造型都加入了京剧脸谱的元素,且在音乐的运用上不仅采用了经典的京剧曲调,更是运用了传统打击乐器锣和鼓来加强影片的节奏感,将国粹独特的艺术韵味展现给了世界,被称为“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

到此,创作者都意识到了在动画电影中融入本民族的戏曲艺术和民族音乐能够推进我国动画电影事业的发展。紧接着1957年到1966年间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如《猪八戒吃西瓜》《聪明的鸭子》《小蝌蚪找妈妈》等都是具有极高的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这之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至今仍家喻户晓的《大闹天宫》,京剧中唱念做打的精髓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部影片中,其中很多打斗的场景都是借鉴了京剧中的武打戏,每一步走位和踩点,包括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无一不精准地卡在锣鼓的点上。该片作为民族音乐与戏曲艺术在动画中运用的标杆,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丰碑。

二、60年代—90年代:跌入低谷继而复兴

国产动画电影在60年代到90年代这30年中,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动画的配乐在这一时期还是多以民乐与戏曲为主,且对音乐的运用不再只追求外在的“形”,而是要求动画影片的“内里”也具有民族韵味和审美特点。

1966年到1976年,全中国都笼罩在文革的阴影下,动画电影产业也遭遇了重创。这一时期几乎没有制作出一部经典的作品,国产动画电影跌落神坛,不但局限了日后动画创作的题材,而且也失去了一大批动画人才。文革结束后,政治限制逐渐放松,国产动画电影开始复苏。经历了长期压抑,创作者们的创作热情一时高涨,上百部动画电影作品陆续被制作出来。如《哪托闹海》《三个和尚》《天书奇谭》《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作品都各具特色,虽比不上之前的一些佳作,但也构成了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三个和尚》作为其中最短小精辟的影片,采用了先制作音乐、后制作动画的方式,抛弃了对白和旁白,建立了用音乐引导剧情的动画风格,是声画统一的典型代表。创作者用不同的乐器代表不同的人物,小和尚的主奏乐器是板胡,声音高亢嘹亮;而高和尚的主奏乐器则是坠胡,同样的曲子用坠胡来演奏显得更加沉稳;最后胖和尚出场时,主奏乐器变成了管子,节奏与他笨拙的步伐一致,音调十分低沉。这样运用独奏乐器来展现角色的一举一动十分生动有趣,并且具有喜剧效果。最重要的是,整部影片的音乐都是用中国传统乐器所作,弘扬和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动画电影正名。

三、90年代至今:多元化转型

90年代之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名片,而90年代后一直到今天,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仅仅依靠民族音乐并不能获得大众长久的关注与支持,因此,国产动画电影中的音乐必须向多元化音乐转型,吸收现代流行音乐元素,才能保证国产动画电影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从上述两个阶段中能看出来中国的动画电影自诞生到发展中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受文革影响再加上缺乏市场化操作而使得动画发展形势缓慢,而且90年代之后,《米老鼠与唐老鸭》《铁臂阿童木》《蓝精灵》《灌篮高手》等日本和美国大量优秀的作品引入中国挤占市场,这些新鲜的人物故事迅速引起了国人的热烈关注,国产动画产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寻求出路,更是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国产动画开始尝试一些新形式的音乐。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199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宝莲灯》。该片在音乐上做了很多全新的尝试,首次使用了电视剧的音乐创作理念,运用流行音乐手段为影片制作了多首主题曲和插曲,如主题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由歌星李玟来演唱,选用了现代电声乐器做伴奏,对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探索,成功借鉴了外国动画电影音乐的创作模式,奠定了现代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的基础。

在此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民族音乐被淡化,流行音乐逐渐占了上风,开始有很多观众批判这种现象。于是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音乐创作为国产动画电影音乐如何做到既不失民族韵味又符合时代潮流做了示范。《大圣归来》中既有《筝锋》和《闯将令》这样的戏曲音乐烘托打斗戏的氛围,又有流行歌手演唱的《从前的我》和《勇敢的心》等插曲呼唤观众的内心,非常平衡地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在这些优秀动画作品的带领下,民族与流行的结合在国产动画电影作品中被运用得更加纯熟、更加富有魅力,体现了民族现代化。

四、结语

在大众审美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受众对影视作品的听觉体验具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动画工作者需要正视音乐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从动画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国产动画电影中的音乐必须做到先植根于本民族传统音乐,再寻求创新,才能创作出真正代表中国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促进中国动画产业的繁荣昌盛。

注释:

①陈苗.浅析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的艺术特色[J].电影文学,2014(21):69-70.

②曹任君,彭靓.浅析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艺术元素[J].美术教育研究,2018(09):97.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民族音乐动画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做个动画给你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