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级融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应对措施

2020-02-24 04:58董雪
视听 2020年6期
关键词:总编室区级受众

□董雪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这场战役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不仅考验了国家的应对能力、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考验着媒体的作为能力。在风险疫情的火山口上,区级融媒体应打破常规、迎难而上,发挥稳定民心的“定海神针”作用。

一、坚守舆论阵地,发挥融媒矩阵优势

面对这场疫情大考,应充分发挥“一个总编室多平台联动”的融媒矩阵优势,集合各方力量主动应战,打通防疫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一)强化总编室中央厨房统领职能

总编室作为一个综合协调部门,要充分发挥中央厨房总指挥作用。针对疫情突发,单凭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与疫情时间赛跑,就要快速高效做好各部门的宣传统领工作。

1.分析形势,快速制定宣传方案。充分调动编前会作用,统筹布局,针对疫情发展状况和节点特征,快速高效制定宣传方案。按照形成阶段、蔓延阶段、沉淀阶段、善后阶段的预期有针对性进行线索筛选、选题策划、任务分配。策划是开展一切宣传的基础,在变化多端的疫情形势下,策划要精简,围绕主旨。

2.加强各宣传平台联动管理。在区级机构改革过程中,媒体平台得到有效整合,总编室的领导和管理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发挥。针对疫情特点,总编室在分析权衡各平台优势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开展联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联合总编室,平衡各平台优势,制定采编发措施。

(二)加强主线阵地输出,增强传统媒体宣传效应

在疫情期间,电视这种“老媒体”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活力。人们渴求疫情的权威报道和疫情最新进展纷纷打开电视机和广播。作为区级融媒体,要着眼传统媒体区域性强的特点,借助地域性特色和受众需求,第一时间搜集并追踪本地居民的关注热点,以最接近事件信息源的优势,对新闻进行编排整合。另外,加大疫情信息的投放量,适当延长新闻的宣传时长和播放频次,开设疫情专栏,并围绕疫情进展、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报道。

(三)坚持移动优先,强化新媒体传播时效

新媒体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传播强势。在疫情期间,受众急需了解疫情的最新进展,以消除所有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恐慌和焦虑,集中优势兵力和优质资源向新媒体倾斜,充分调动灵活碎片化管理模式,对官方微信、微博、APP等网络平台进行权威发布,让疫情快速“上网”。同时,采取图片、漫画、AR/VR、长图、短视频等人们适宜阅读的减压方式来加强信息投放。

(四)加快公益宣传普及,以情感人、以理育人

公益宣传片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路。其吸引力、说服力在受众感情投入和实践行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用生动的语言、鲜明的事实作为公益宣传片标准,使受众动情,受教于无形中。例如自制抗疫前线感人故事、全国人民心愿心声等视频、flash形式,让疫情不枯燥乏味,同时也让残酷的疫情变得更有温情。另外,播发权威单位公益宣传片,让受众全面了解疫情处置策略、科学防治方法,从而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加强防控意识。

二、对内联动对外打通,建立快速沟通机制

沟通机制是上传下达的重要方式,也是媒体宣传的重要手段。疫情的紧迫性要求沟通渠道要快速、及时、畅通。线索、环节、内容的沟通要形成有效闭环。作为区级融媒体在建立沟通渠道上要形成机制,上下联动、纵横贯通,为疫情亮绿灯,增加宣传效率。

(一)对内加强联动

融媒体各宣传平台之间要建立起快速联络机制,在信息发布、资源共享上形成合力。首先是内容共享,疫情期间针对线索、权威政策,通过分享链接、共享作品的形式,打通各平台资源的整合和统筹。其次是数据共享,疫情期间会有大量的新闻发布出来,要做好新闻数量、流量数据的统计和归纳,各平台数据传送、报送要实现沟通的畅通和及时,从而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和支撑。最后要建立时间台账,针对传统媒体发布、制作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将新媒体前置,形成错峰发布,提升新闻时效性。

(二)对外打通渠道

首先,快速打通与各委办局、镇街疫情联络渠道,加强信息沟通能力。协调一线记者划片对口单位,第一时间出击深入开展采访工作。其次,建立与上级媒体对接机制,构建疫情互通、信息共享能力,报道疫情内容和权威信息,积极占领新闻舆论主阵地、制高点。例如在疫情期间,利用新华全媒体服务平台专线等一些优质资源平台的共享,搜集权威信息,筛选、再制作进行发布。

三、注重舆论导向的价值引领,扩大宣传效应

价值观是人辨是非的一种价值取向,媒体的魅力就在于他能形成舆论导向,引领人们的价值观走向。能否在疫情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和价值观引领作用?对此,媒体义不容辞。

(一)优质内容引领导向

在内容为王几乎等同于流量为王的今天,媒体行业普遍有种内容焦虑,特别是对能流动、可连接的优质内容即所谓“爆款”的追求似乎超越了对内容本身公共品格的追求。在疫情当下,“优质内容”不再是高点击率和高浏览量,而是权威信息、内容透明的责任与担当。把控权威信息,扩大传播效果,每个环节都要层层把关。例如加强审核,将审核前置,在疫情凸显导向安全的大背景下,审核的前置可以更好地提高效能,全面提升新闻生产质量。

(二)有温度的正能量体现价值

有温度的新闻是新闻质量的硬核,没有共情,不暖人心。疫情期间的暖心事、感人事、旗帜人需要媒体去发掘、去报道。怎样做出有温度、正能量的新闻?需要发挥头脑风暴作用,充分挖掘新闻价值点,形成氛围。例如采取传播范围广的网络直播手段,记者与医护人员、病人等进行互动式交流,充分发挥记者共情话题引导能力,将背后感人故事一一呈现,体现有温度的价值魅力。

(三)媒体人的价值观引领

在技术与社会相互交织越来越深入的时代,“人的连接”甚至超越“信息推送”,成为重要传播模式。疫情时期,名人、网络大咖不再是热搜和追捧者,而媒体人的情感和立场显得尤为重要,受众对由疫情而生的情感诉求往往更能引起内心的共鸣。例如,2020年3月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大兴新闻》节目录制过程中,主持人在报道疫情感人之处无意哽咽落泪,并全程呈现在屏幕上。当天也通过网络进行了发布,3天点击率近10万、评论近千,群众留言区没有质疑而是点赞和加油。

按照规定,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要控制和处理好情绪的流露,但在受众情感诉求与需要正能量传递的特殊时期,媒体人的情感与立场是最好的价值引领。

四、疫情应对思考

面对新冠疫情等波及全国的重大事件,区级融媒体存在承载能力和宣传考量不足的问题,这也间接影响到传播效能。

(一)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重大公共事件是对新闻媒体的极大考验,由于事件存在突发性和变化性强的特点,区级融媒体对事件的应对不够充分,也出现一边倒现象,一边倒向主线媒体或一边倒向新媒体,这就需要调配现有资源,做好规划匹配,在充分调配前线力量的同时,做好后备力量的补充,以应对突发事件反转与演变。

(二)技术人员的限制

区级融媒体往往在补充后备力量的同时存在人员和技术的缺失。有计划无落实,人员的能力差异明显,专业技术人员跟不上,让新闻效果大打折扣。应在平时加强新闻能力培训,以满足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

如今,突发事件的常态化越来越明显,区级融媒体应保持警惕、做好应对。面对重大公共事件,要保持平稳心态,不慌不忙,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猜你喜欢
总编室区级受众
天津市总多项举措推动“区级工会加强年”工作落地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如何有效发挥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总编室的作用
论数字化时代的总编室工作变化与思考分析研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新时期出版社总编室服务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