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新闻:虚拟现实技术加持下新闻报道的新路径

2020-02-24 04:58贾广宇
视听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虚拟现实受众

□ 贾广宇

VR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的简称,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的虚拟世界,用户通过虚拟现实头显设备进入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为用户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体验,可以随意观察虚拟空间内的任何事物,用户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沉浸感。随着科技创新的脚步越来越快,VR也慢慢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近年与媒体行业的结合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相较于传统媒体,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催生了媒介形态的改变与融合。对于新闻报道来说,虚拟现实技术的加持使新闻报道有了新的选择,“VR+新闻”无论是在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内容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对于受众而言也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一、目前我国VR新闻报道的发展状况

新技术的发展会对媒体产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进新的传播形态产生。VR新闻报道是在过去传统新闻报道的基础上,结合VR技术,通过VR全景机位和互联网技术为观众构建一个真实新闻现场的虚拟空间,让观众置身于“新闻现场”,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2016年被称为VR元年,我国在2016年也做出了VR与新闻结合的突破性探索。在2016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机构就将VR设备带进了两会现场。除了传统的文字新闻推送以及电视新闻报道外,还呈现出许多关于两会现场情况的VR新闻报道作品。例如全景视频、手机H5页面等互动产品,观众可以随意转动手机或滑动手机屏幕,以第一人称视角全方位地观看两会现场最真实的场景,将观众从屏幕前“带进”会议现场。随着5G的普及以及4K、8K等超高清技术的不断完善,VR技术与媒体机构的结合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在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中央电视总台在长安街两旁设置了12个VR机位对阅兵式进行全程直播,打造了VR+5G+8K的直播矩阵,三项新技术的融合开创了全新的新闻直播方式,这也是在阅兵式上首次使用多机位VR直播技术,为全国观众呈现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阅兵式现场。观众通过VR头显、手机等设备打破空间的界限,“置身”于天安门广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阅兵式威武壮观的场景。

二、VR新闻为受众带来全新体验

(一)信息传播从平面叙述到立体感受

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到:“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感觉能力的扩展或延伸。”在VR技术创造的虚拟空间中,受众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在新闻事件发生时,以往新闻报道通过现场记者的信息搜集、撰写,经过审核后形成新闻稿,在保证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下尽量还原整个新闻事件,通过媒体发布或播出,受众被动地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相较于纸媒以及广播电视媒体的平面叙述,VR新闻给受众带来了更加立体的全方位感官体验,帮助受众实现感知能力的补全与延伸。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不再是受众对屏幕文字信息和影像信息的接收,而是由被动化为主动,通过VR影像多维度地感知新闻内容。在一些社会事件或是灾难性新闻面前,沉浸式新闻报道所具有的现场感以及视觉冲击力优势则更加明显。在深圳12.20山体滑坡事故中,财新网、新华社等媒体推出了VR+新闻的方式,让观众彷佛也来到了事故现场,切身感受到现场紧张的救援氛围和生命消逝的悲伤情绪。VR新闻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方式,为观众提供全景式的现场,形成感同身受的体验,观众对于新闻事件的感受更为深刻,从而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印象,提升传播效果。

(二)身临其境:信息内容的捕捉更加丰富

在VR虚拟世界中,观众对于整个空间内信息的接收有着较高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想要了解的信息,这种感受的转变让新闻信息内容的呈现更加丰富多样,沉浸式的用户体验升级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VR技术的虚拟世界能给观众带来无限的遐想,这也是VR新闻的一大亮点。虚拟空间还原了新闻的复杂场景,观众可在此环境中更为客观地了解新闻事实,避免新闻信息在编码与转换的过程中造成错误与缺失,读者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去感受现场环境,了解现场情况,增强观众的自我体验,避免受到单纯报道的影响。通过对新闻现场信息的合理展现,观众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观察现场环境,对整个新闻信息产生全方位的了解,并结合自身感受理解和消化所接受的信息。

三、VR新闻发展的问题与启示

(一)注意“内容”与“形式”的平衡

VR新闻的交互性使观众对于新闻事件有了更高的参与感,这对于新闻报道来说也是一个新挑战。VR技术创造了一个虚拟与现实合成的世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个世界的真实性或许会遭到质疑。如此一来,媒体机构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使用V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时,媒体机构要注意对于新闻“内容”和VR“形式”之间的平衡。VR技术用于新闻制作是顺应了技术的发展,也为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但不能因为有了形式上技术的支持便忽略了对新闻内容的把关,新闻的内容质量以及价值导向依旧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在VR新闻制作中,既要让观众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也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不可一味地追求VR技术给观众带来的感官体验,从而出现对新闻现场夸大、加工的成分,造成真实性的缺场。

(二)制作成本较高

购买VR设备的费用以及技术人才的薪酬是成本。制作VR新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非所有媒体都可以接受。VR新闻的信息采集和制作方式都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有着较大的不同,视频方面需要专业的VR全景机位同时拍摄,收集多方位的信息,并且要保证音频文件和影像的同步,后期的裁剪也要做到精准拼接,不然在呈现出来的影像中会出现重影、画面衔接会出现断裂的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报道内容与VR设备的匹配度也需要制作人员不断地测验调试,以保证传播效果达到最佳,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导致整个作品从头再来。正因如此,目前VR新闻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制作。

(三)选题范围有限

并不是所有的新闻种类都适合使用VR呈现。由于VR技术的沉浸式特点,一些现场感较为强烈的新闻使用VR方式进行报道,可以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例如体育赛事、重要会议、灾难现场等新闻事件,用动态的全景影像给予观众全方位的整体感受。而对于一些财经信息或是年度数据报告等类型的新闻,文字所带来的新闻信息则更加直观简要,有利于受众理解,因此不适合用VR新闻。

四、结语

目前VR技术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VR新闻也需要媒体行业进一步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VR等新技术的出现为新闻报道开辟了新的路径,VR新闻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随着5G、8K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VR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虚拟现实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