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阜康市耕层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2020-02-25 08:27武红旗李新梅范燕敏侯艳娜杨强军
西南农业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插值图谱养分

高 洁,武红旗*,李新梅,范燕敏,侯艳娜,杨强军

(1.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阜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 阜康 831500)

【研究意义】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识[1],是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其含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2-4]。【前人研究进展】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尺度[5-9]、不同地貌类型[10-12]、不同插值方法[13-16]相继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已成为土壤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诸多学者利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养分变化进行研究,该方法弥补了经典统计学空间信息上的不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7-19]。同时,对阜康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空间变异性的研究已有学者进行,马木提阿吉·乌买尔等[20]对阜康市1982、2012年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马媛[21]等对阜康市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讨论。乔娟峰等[22]对阜康荒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但发现研究的时间均较早且跨度较小。随着粮食需求的增长,耕地不断扩张、化肥施用不合理等现象造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土壤养分变化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切入点】然而,现有土壤养分的研究方法多注重定量描述,通过表格进行简单描述性统计,不能很好的地对长时期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进行可视化表达。而地学信息图谱,能够将复杂的现象简化为空间单元格局图和时间序列变化过程谱[23]。因此,本文将地学信息图谱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相结合,对阜康市耕层土壤养分进行整体系统的分析。结合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的方法,确定最优半变异函数模型,最优搜索方向,提高了插值精度,借鉴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基于时段首期、中期、末期构建土壤养分变化图谱,对阜康市近40年土壤养分主要等级变化进行分析,丰富了土壤养分变化研究方法体系,深入挖掘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转换过程。该方法有助于及时掌握田间养分变化信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农田养分精准管理。【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旨在为阜康市农田养分管理、科学施肥、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阜康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87°46′~88°44′E,43°45′~45°30′N,海拔450~5445 m,年均气温6.7 ℃,年均降雨量205 mm[24]。属于典型的干旱区绿洲荒漠带,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从山地到荒漠的完整垂直地带性,地貌特征主要分为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荒漠3个单元。土壤类型受地形影响也分为3大类型,即山地土壤、平原土壤、沙漠土壤。辖区内共有7条河流,均发源于天山北麓,水资源较丰富。阜康市下辖3个街道,4个乡。研究区位于阜康市中部耕地,属平原地区,耕地总面积为55 253.24 hm2[25],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土壤类型以潮土、灰漠土、灌漠土为主。

1.2 资料收集

本研究收集了阜康市3个时期(1982、2010、2018年)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养分数据。共获取1982年样点数据477个,主要来源于阜康市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及土壤类型图,通过矢量化获得;2010年通过GPS定点获得样点数据275个,主要来源于阜康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18年样点数据共90个,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阜康市耕地质量变更调查项目,点位数据通过GPS定点获得。影像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2018年的Landsat-8 OLI影像,时间为9月。其它数据包括阜康市行政区划图、1949-2008年《昌吉六十年》[26]、1989-2018年《新疆统计年鉴》[25]。

图1 农田采样点分布Fig.1 The farmland sampling point distribution

1.3 数据处理

以阜康市2018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获取耕地边界。由于采样数据往往存在异常值,在对数据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前需对异常值进行剔除,本研究采用经典统计与Voronoi图结合的方法,对异常值以3倍标准差原则进行剔除,利用SPSS 19软件对数据进行K-S检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initab 17软件进行Box-Cox转换,获取最优拟合参数,GS+9.0软件对数据进行半方差函数分析,获取最优拟合模型,运用ArcGIS10.2对采样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普通克里格插值,并采用交叉验证(Cross-Validation)的方法验证模型精度,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对阜康市各时期土壤养分进行分级。

1.3.1 土壤养分变化模式图谱 借鉴鲍文东[27]、吕晓[28]等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方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研究,探讨近40年阜康市不同等级土壤养分间相互转换,利用图谱融合代码对土壤养分进行图谱分析,公式如下:

D=100A+10B+C

式中:D代表新的图谱单元代码;A代表1982年阜康市土壤养分的图谱单元代码;B代表2010年阜康市土壤养分的图谱单元代码;C代表2018年阜康市土壤养分的图谱单元代码。

表2 土壤养分数据正态分布检验

1.3.2 图谱单元取值、排序 本研究土壤养分等级跨度为6,故土壤养分图谱单元取值为1~6。图谱单元是地学信息图谱的基本单位,记录了该单元在某一时期的土壤养分等级,通过对各图谱单元面积进行排序,筛选出面积最大的前3种图谱类型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养分基本统计特征

对剔除异常值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表1),从均值上看,有机质3个时期含量变化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碱解氮先增加后减少,变化幅度较稳定,在49~50 mg/kg之间上下浮动;有效磷和有效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82-2018年养分增长率依次为9.33 %、1.43 %、2.40 %、12.71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变异等特点,c.v.<10 %变异性较弱,10 %100 %说明数据具有强变异性,本研究3个时期阜康市土壤养分均呈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利用K-S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正态分析,选取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地统计分析。

表1 1982-2018年阜康市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描述性统计特征

2.2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分析

采用半方差函数、Morans’I自相关指数对土壤养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由表3可知,3个时期土壤养分Z值均大于1.96,养分在全局具有空间相关性,Morans’I指数大于0,空间正相关。半方差函数主要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其中有效磷各时期模型拟合精度最高,R2均大于0.5。块金系数2010年有机质为9.13 %,属于强空间变异,说明养分主要受地形、气候、土壤性状等结构性因子影响,其余各时期养分块金系数均在25 %~75 %之间,属于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表明结构性因子对养分的影响减弱,随机性因子如施肥、种植结构、灌溉方式等影响增强,变程反映土壤养分空间相关性的范围大小。

表3 土壤养分空间结构特征

碱解氮、有效磷3个时期块金系数相差不大,说明各时期养分在一定范围内变异程度较小。各变量各时期半方差函数结果与Morans’I指数一致,有机质空间相关性先增加后减弱,有效钾先减弱后增加,碱解氮、有效磷各时期空间相关性逐渐减弱,随着时间推移,地块差异性逐渐增加。

2.3 土壤养分插值分析

确定最优插值参数,即选择最优步长,最优搜索邻域进行插值。采用交叉验证方法检验精度,选取标准:平均误差(Mean,ME)和标准预测误差(Mean Standardized,MSE)2个参数的绝对值越接近0,标准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Standardized,RMSSE)越接近1越好,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RMSE)和平均标准误差(Average Standard Error,ASE)值越接近,差值越小,精度越高。通常以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标准误差(ASE)的最小差值作为第一验证精度,标准预测误差(MSE)作为第二验证精度[29]。

插值中步长大小使用ArcGIS 10.2工具中平均最邻近法求得,再根据实际变程对步长大小进行调整。通过对比不同扇区类型的插值精度,确定最优搜索邻域。由表4可知,各时期变量最优扇区类型以8扇区、4扇区为主,且交叉验证精度符合插值要求:均方根误差与平均标准误差差值最小,平均误差和标准预测误差接近0,标准均方根误差接近1。

表4 土壤养分插值参数及精度验证

2.4 各乡镇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分析

选择最优参数对数据进行插值统计,获取各时期各乡镇耕地土壤养分平均值。由表5可知,3个时期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均为九运街镇,最低为1982年准东办事处,含量为15.53 g/kg,3个时期整体有机质均含量大于10 g/kg,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整体趋势先减后增。碱解氮以滋泥泉子镇2010年含量最高,为70.00 mg/kg,近40年碱解氮的最低含量变化不大,最高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碱解氮近40年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小于60 mg/kg,比较缺乏,应在耕作过程中适量补充氮肥。

表5 各乡镇土壤养分含量

有效磷1982-2010年含量变化相差不大,都处于中等水平,2018年有效磷含量最高达到32.65 mg/kg,相比之前显著增加,过多的磷素不仅浪费肥料、对土壤产生有害影响,当磷含量超过一定程度时还会对水体产生危害,应注意磷的减施。有效钾含量以2010年准东办事处最高,为315.23 mg/kg,总体呈增长趋势,含量较丰富。

2.5 土壤养分变化

2.5.1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 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对阜康市各时期养分含量进行分级,从表6~9可知,3个时期有效钾含量均集中在一、二、三、四级,含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碱解氮3个时期含量主要集中在四、五、六级,含量缺乏,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氮肥含量,以确保耕地肥力。有效磷前2个时期含量主要集中在三、四、五级,到了2018年显著增加,主要集中在二级,磷肥的投入显著增大。有机质含量变化主要集中在三、四级,总体含量较丰富。

表6 有机质含量分级

2.5.2 养分等级变化 由表10可知,有机质变化主要在三、四级之间转换,面积最大为17 162.14 hm2,

表7 碱解氮含量分级

表8 有效磷含量分级

表9 有效钾含量分级

表10 1982-2018年阜康市土壤养分等级変化图谱特征

变化比率为42.77 %,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碱解氮变换主要集中在四、五级之间,面积最大为15 296.38 hm2,变化率为53.54 %,由于阜康市本身碱解氮含量属中等偏下水平,导致四、五级之间相互转换较为集中。有效磷的变化1982-2010年间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三与四级之间的相互转换,2018年含量猛增至二级,这与描述性统计得出的结论相符。有效钾在近40年变化主要集中在一、二级,总体来说含量丰富。

为了更好描述土壤养分变化模式,研究土壤养分等级变化转入转出,将研究区时段划分为前期变化型、后期变化型、反复变化型、持续变化型。前期变化型指1982-2010年养分等级发生变化,后期变化型指在2010-2018年养分等级发生变化,反复变化型指养分等级只在2010年发生变化,持续变化型指养分等级在1982-2018持续发生变化。

由图2可知,有机质以反复变化型为主,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后期变化型次之,持续变化和前期变化所占比例较小,碱解氮同样以反复变化型为主,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余所占比率较小,有效磷主要以持续变化和后期变化为主,有效钾各变化类型相差不大。

图2 土壤养分含量等级变化模式图谱Fig.2 Map of soil nutrient content gradation pattern

3 讨 论

由变异性、相关性分析可知,研究区养分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描述性统计表明:有机质先减后增,碱解氮先增后减,有效磷、有效钾均增加。这与养分等级变化趋势相符,和马木提阿吉·乌买尔等[21]研究结论一致。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对于养地的观念不强,结合1982-2018年阜康市化肥施用量统计(图3),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79-1992年),灌溉方式主要是大水漫灌,施肥方式落后且施肥量较少,阜康市主要以种植油料作物为主,种植结构单一,有机质含量“减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棉花种植面积有所增加,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政策推行、秸秆还田政策实施,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导致有机质含量“增加”。而氮肥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元素,农民广施尿素,碱解氮“升高”。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政策的推行,人们对土壤养分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氮含量“降低”。新疆测土配方施肥以后,发现磷含量较低,导致磷肥的施用量不断增大,所以磷在2018年出现“猛增”。由图3可知,测土配方施肥政策实施后,大大提高了化肥的生产效率,十一五期间,阜康市新开垦的荒地增多,需要投入更多肥料来提高地力,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导致作物需肥量增加。新开垦的耕地主要在中下部地区,主要以灌漠土、潮土为主,土壤中黏粒含量较高,钾更容易被吸附,同时,新开垦的耕地本身钾含量就很高,导致整体钾肥含量持续“增加”,除此之外,农业机械化水平、灌溉方式、牲畜数量等都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图3 1982-2018年阜康市化肥施用量Fig.3 Fertilizer use in Fukang form 1982 to 2018

地学信息图谱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在传统土壤养分研究基础上,将长时期复杂的土壤养分变化状况,以图谱形式直观展现出来,可以掌握养分在一定时期内的动态转化过程,更加完整的表达土壤养分变化,有助于了解田间养分变化趋势,为阜康市耕地土壤养分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4 结 论

本研究以阜康市为例,基于多时期土壤养分数据,揭示了近40年阜康市土壤养分变化规律。

(1)1982-2018年阜康市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有机质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碱解氮先增加后减少、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2)从变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来看,除有机质2010年具有强相关性,其余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各时期都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相关性,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

(3)经近40年土地利用后,研究区除碱解氮含量较低,其余养分均处于中等或中上水平。养分等级变化:有机质、碱解氮以反复型变化为主,有效磷以持续性变化为主,有效钾各变化类型相差不大。

(4)研究区应注意增氮,减磷,稳钾,提高土壤供氮能力;结合作物所需肥力,因地制宜,增加有机肥的投入。

猜你喜欢
插值图谱养分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滑动式Lagrange与Chebyshev插值方法对BDS精密星历内插及其精度分析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绘一张成长图谱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基于pade逼近的重心有理混合插值新方法
图表
混合重叠网格插值方法的改进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