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武术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02-25 15:51刘成义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武术世界

刘成义,汝 雷

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武术不仅是中国特有的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经过历代人的传承改进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历尽波折,武术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它具有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和竞技观赏的价值。当前武术发展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提高武术本身的影响力,让武术在世界范围内被更广泛地接受和认识,从而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实现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自1985年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到2019年的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圆满完成,各届比赛的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竞技性强的套路和散打,还有专门的传统武术比赛。2020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中,武术作为新晋项目将首次亮相。武术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趋势。

1 武术国际化发展现状调查

1.1 国际武术联合会在武术国际化发展中的作用

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武联)成立,第一届国际武联主席由原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先生担任。李梦华先生指出,国际武联的成立就是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都了解和学习武术。1995年国际武联主席由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担任,在国家体委(后改为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分工中,伍绍祖直接分管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特别是武术的对外发展和推广工作。2000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了国际武联,武术进入了奥林匹克的大家庭,从而完成了武术申奥的第一个阶段。2000年李志坚接替了伍绍祖的职位担任国际武联代主席和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同年他被举荐为亚洲武联主席。他致力于全世界武术组织的团结,竭尽全力发展和推广传统武术,促进武术健身的发展。2003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于再清担任第四届世界武联主席。国际武联在这一时期不断发展壮大,在赛事管理、技术培训、武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使用e-blasts周刊和月刊保持各会员协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发行官方年本《武术》,加快武术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数字化战略,包括微博、Facebook等软件。2019年5月,第十七届世界体育大会在澳大利亚举行,武联数位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2019年世界武术锦标赛及国际武联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当选为新一届的国际武联主席。在大会上,他总结了国际武联几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并且提出国务院支持武术国际化发展,体现了我国政府支持武术国际推广的决心,让世界共享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

1.2 世界武联成员协会分布情况

在全球195个国家和38个地区中,国际武联成员协会有142个,其中欧洲46个,亚洲38个,非洲31个,美洲22个,大洋洲5个,这是国际武联几十年来奋斗的结果,但是还有部分地区没有推广到或者是没有正式的武术协会作为官方组织进行正规的武术学习和交流。

1.3 近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参赛队伍情况调查

近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参赛队伍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参赛队伍分别为76、82、70、102个。这是由于武术逐渐走进了世界人民的视野内,逐渐地被世界人民所喜爱,也可以看出国际武联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国际武联不仅仅要肩负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任务和使命,还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2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优势

2.1 世界舞台需要中国元素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化没有间断的国家,在当今多极化发展的世界环境中,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吸引、相互交融。一个国家想要被世界所接受和认可,就要让世界认识和了解它的文化和内涵。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许多人希望通过研究蕴含庞大传统文化体系的武术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让中国文化融入世界舞台甚至走向舞台中央,这样才能够共享国际文化资源。

2.2 武术健身作用的普适性

凡是体育运动都具有健身、增强意志的功能,武术作为体育运动的一种,能够满足各个年龄阶段人群的需要。在幼年时期,习练武术的基础动作和基本功,如扎马步、踢腿、冲拳、弓步推掌等动作能够使幼儿的肌肉、力量得到锻炼,对幼儿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也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在其休闲之余进行武术练习可以能够拥有强健的身体。而武术中的功夫扇、太极拳、太极剑非常适合老年人进行锻炼、广交朋友,并且可以预防疾病,增强关节力度, 在学习和休闲中就可以保养好身体。这些作用早在1987年王素老师的《中华武术何以经世不衰》[1]中就已详细阐述。

经美国科学家检测得知,太极拳的作用和功能是非常强大的,美国《生物精神病学》杂志发表文章称,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降低身体中的炎症,减少失眠[2]。通过实验对比可以看出,长期习练太极拳的人群比其他人群体内的炎症指数要低,练习太极拳还能够有效缓解诸如慢性肌肉损伤疾病的症状。这些科学作用不仅是武术爱好者的福音,也加快了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2.3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有助于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2010年,中国GDP以1 044亿美元的优势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在10年后的今天,世界都在与病毒作斗争,中国做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表率,向世界各国提供医疗物资,中国各省的医疗人员也愿意向其他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如江苏医疗队援助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广西医疗队抵达柬埔寨;广东医疗队援助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自接见并亲吻中国国旗。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救助,而是中国站在世界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上的重要决策。在疫情席卷世界的风口浪尖上,中国能够站出来帮助其他国家,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同和赞美络绎不绝,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体育项目将会被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认可。

3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限制因素

3.1 难美项群型体育发展的限制性

在奥运会项目中,难美项群型项目只有体操、跳水等少数项目,而武术作为难美项群型体育项目发展却不如体操、跳水等。武术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武术的演练形式以及动作评分没有其他种类的体育项目容易判定,如在竞赛套路中一个马步的扣分点就有五项,这五项扣分点在套路演练中并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在成绩判定上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进行执裁。执裁者不仅有对武术套路的超强解读能力,还要能够熟练地记住每个动作的规范性以及打分、扣分点,这就要求执裁者必须具有多年的习武经历和执裁经历,这是武术在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2 中西地域不同造就体育文化背景不同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不同的民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的体育文化也有所不同,同时中国是陆地文化,也就是刀耕火种,春种秋收。在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它主张中庸、以和为贵、重文轻武,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制约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武术的发展会带有一定的农业性,这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特点。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西方国家面积相对较小,航海业发达,而且航海本身就是一种冒险的探索,在其特殊的地域环境影响下,西方国家的人民热爱冒险、主张竞争,用个人的力量去改造世界。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西方人不喜欢安逸、平淡的生活,而是热衷于竞争性、冒险性的项目。由于文化差异和认同的缺失,西方人往往单纯凭借其所看到的武术外在表现形式来判定中国武术,所以,需要找出中西方文化的交集,找到价值与情绪的共振,才能让西方了解中华武术[3]。德国留学生罗玲娜在其研究中认为,我们历来没有站在西方人的文化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来探究武术的发展和推广问题,只是处于一种封闭的、自我欣赏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武术文化,而这恰恰是影响武术国际化进程的致命弱点[4]。

3.3 武术文化流派纷杂的限制

中国武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运动形式、技术内容多种多样,这是武术的一种特色,但是这种特色并不适合当前时代下武术的发展,而且对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还存在着制约作用。武术的流派纷呈在一定限度上阻碍了西方人对于中国武术文化的正确和清晰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外国人在习练武术时的难度,找不到习练武术的最好方法,也对武术的内容认识不清,限制了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西方人眼中,事情的结果往往比过程更加重要,所以在学习武术时忽略了武术的学习过程,这种思想认识的差异也会使学习武术的外国人无法领悟到武术的真正意义和文化精华,在一定意义上也阻碍了武术文化的发展。

3.4 武术发展的规范性有待提升

中国的竞技武术是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引领者,但是竞技套路在国际化进程中一直参照其他类似项目,如竞技体操,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武术技术体操化现象,造成了武术动作的异化[5]。竞技套路以难美型为表现形式,但是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如在难度动作的规定上,没有失误就是满分,而在突破难度时却没有明确地体现出该难度应该有的分数,所以在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对于难度动作的把握仅仅停留在拿到满分的最低要求即可,而不会想着去突破该难度。而在同一水平的运动员中评判的只是运动员的基本功的牢固程度和技术动作的稳定情况,所以在动作创新和难度突破上还没有形成更加完整的体系。

3.5 武术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体育与科技相结合共同发展的速度飞快,运动训练、体育赛事及教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强大的科技和理论支持,而武术作为中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之一却还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中国武术素来以儒、佛、道三家的观念作为指导思想,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外修内练”“刚柔相济”“以静制动”等[6],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和体系。虽然武术的实践和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武术理论相对于发达的现代体育理论体系而言是落后的。研究认为,一味的浮夸并不能美化武术的现实,“武术文化”喊了十几年,与之相适应的书籍、论文等出版了不少,但是中国武术在推广过程中文化缺失依然严重,并没有得到改变[7]。

4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4.1 利用科学的方法助力武术推广

在武术界存在一种共同认识:改革传统武术,科学化道路是首先需要的,也是必要的。然而如何科学化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要体现科学性,首先就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武术,特别是要严谨客观地对待武术技术和理论,还要能够在武术的传承中发现问题,更好地展现武术的优势,促进武术的发展。其次,在注重武术传播和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武术的科学理论建设,也要注重武术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单纯发展武术的技术层面会很片面,只发展武术理论也会导致理论的空洞化。再次,武术的发展要具有规范性。中国武术目前有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传统武术门派众多,形式多样,缺乏规范。官方的武术往往是武术习练者的规范模式,所以国家在武术的国际化发展中应该建设专业的动作套路资料库,推广规范的教学模式,减少武术传播纷杂的情况,出版包括书籍、CD等各种专业的产品,助力武术在国内外的推广。

4.2 武术产业和品牌要走向精品化

在武术推广过程中要注重品牌化效应。要精心策划,创造武术艺术精品,围绕重点作品下功夫,注重打造武术精品工程,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联合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发挥整体优势,打造武术文化精品[8]。在发展武术艺术精品和传播武术文化的同时,还要加强武术产业和武术项目的协作。武术不同于其他项目,在训练和学习时,武术服装、武术器械等相关装备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武术的配套设施、专业的场馆器械都是武术产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4.3 通过艺术的形式来传播和发展武术

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到“汉代打擂台,三百里皆来观”都体现了武术的艺术化追求[8]。武打明星所拍摄的带有中国武术元素的电影对中国武术进入世界人民的视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武术的艺术化发展也是武术发展的一种形式[9]。当前释小龙、吴京、吴越、张晋等影视明星所参与拍摄的影视作品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所以武术国际化推广离不开武术的艺术化发展[10]。

4.4 加强武术理论技术交流,培养专业武术人才

武术作为世界体育项目,需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和频繁的文化交流。武术的发展需要专业人士与民间的传统武术家、各学科学者、社会科学界的专家以及相关项目的专家进行交流,武术的发展需要世界级的舞台。在武术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武术专业人才既要有理论和技术的支撑,也要学好外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武术的精华和其中所蕴含的哲理传播出去。第一,通过向国外输送人才,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向世界各国宣扬中华武术文化,印发关于武术的基本知识,把系统的、专业的武术文化知识推广给更多的人。第二,组织专业的武术团队到各地巡回展示,尤其是西方的重要节日,如万圣节、圣诞节等,让海外人士能够亲身接触武术,能够直观地感受武术,引起他们的关注。第三,把武术课作为体育兴趣课开设在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中。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孔子学院开设武术项目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还能够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更深地了解中国武术的内涵,为中国武术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5 通过与现代科技结合发展武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体育项目中都有不少的现代化信息设备和高科技电子产品,中国武术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不能只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运用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进行教学有些时候会比亲身指导更好[11],如使用VR模拟技术会让老师在教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5 结 语

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其自身性质、文化、规范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特色文化的魅力、科学的推广方法、武术精品的打造和人才的培养等都促进了武术国际化的进程。中国武术的发展既要借鉴其他项目的发展形式,又要推陈出新,要通过特有的方式向世界展示武术最优秀的一面。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是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故事的有效方式[12]。

猜你喜欢
国际化武术世界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