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巾国友好协会致力双边交流数十载

2020-02-25 05:20克拉拉·宗博莉
友声 2020年1期
关键词:汉学家匈牙利协会

克拉拉·宗博莉

当彼此远隔万里,友谊或许很脆弱。在地处欧洲心脏的一个小国家,有一群充满激情的人,创建了一个组织——匈牙利中国友好协会,将志同道合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跨越数十载,让匈中两国文化交相辉映。

匈牙利中国友好协会历史悠久,是匈牙利发展两国跨文化交流最早的民间组织之一。面对历史风云变幻和重重困难,匈中友协的工作人员通过去中国学习或工作等方式,始终保持着和中国的联系。匈中友协成立于两国建交10年后的1959年,牵头人都是汉学家。近年来,匈中友协成员持续增加。协会成员不仅有汉学家、教授、记者和科学家,还有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许多对中国感兴趣的人。很多人怀着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巨大兴趣决定开始学习汉语或是在大学修一门相关课程,他们在这些和中国有关的活动中与匈中友协或协会成员有了交集。

这样一来,匈中友协不仅成为连接中国人民和匈牙利人民友谊的平台,也为匈牙利年轻一代和老一代人建立全新联系提供了机会。匈中友协让那些对中国已有所了解的人和对中国文化有强烈兴趣的人有机会相遇。

匈中建交之后的几年里,第一批优秀学生完成学业并获得奖学金回到匈牙利,他们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知名汉学家、匈中友协会员、名誉会员甚至主席。从他们那里传承下来的重要价值观构成当前匈中友协工作和交往的坚实基础。匈中友协现任主席克拉拉-宗博莉就是一位知名汉学家和翻译家,她也是匈牙利首位荣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的学者。

匈中友协致力于增进相互理解。秉承这种精神,协会单独或与大学、文化机构、基金会等其他组织一道在各类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匈中友协一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项目,包括新书发布会、音乐会、会议、专业赛事、演出和讲座等。

在最近一次匈中友协举办的图书首发式上推出的新书收录了中国有關人士对匈牙利的回忆文章。这本名为《日月桥——中国人的匈牙利记忆》的匈中双语图书中,24位一直致力于发展匈中关系的中国作者分享各自的匈牙利经历,他们包括大使等外交官、教授、学者、翻译家、艺术家、媒体人士和商界人士。中国驻匈牙利大使段洁龙出席该书首发式并致辞。

得到匈牙利各个组织机构的资金支持,匈中友协推出全新系列记录片《开路者——访谈汉学家》。匈牙利汉学家们在片中讲述他们各自的职业生涯,分享与中国、中国文化有关的个人经历。

匈中友协接待过若干涉及各领域的中国高级别代表团,包括中国的文化机构、教育机构及文学机构等。匈中友协竭尽全力帮助中国朋友找到匈牙利合作伙伴,从而为各方未来开展合作开辟道路。例如,在匈中友协的帮助下,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成立了匈牙利语专家委员会。

匈中友协得到各种形式的认可,不断有新成员加入,受关注度得到提高,所获支持持续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匈中友协是唯一一个受邀到中国参加2017年第一届丝绸之路非政府组织合作网络论坛的匈牙利民间组织。此外,我们还受邀参加多个国际会议。

匈中友协保持政治中立。让协会引以为傲的是我们始终将理念和活动定位在拉近两个民族、两国人民、两个国家之间距离的较高层面上。协会所获得的支持主要基于自有资源,经费来自会费和赞助费,有许多志愿者担任工作人员,匈中两国有关机构和个人也对协会给予各种支持。匈中友协开展工作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同心合意的共同体,增强两国公众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今年恰逢中国匈牙利建交70周年。匈中友协将继续全力以赴、客观公正地宣传中国。值得自豪的是协会与好些中国组织机构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展望未来,匈中友协愿推动两国间的互访,促进双方文化艺术交流。

匈中友协努力用更新的沟通方式为迅速增多的会员提供服务,使这些新会员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协会。在高度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匈中友协愿迎合社会的新需求,帮助怀抱新希望、新理想的年轻一代获取知识和经验。匈中友协过去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不仅推动了匈中双边合作,也在参与构建中欧国家与中国合作伙伴关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子日:“德不孤,必有邻”。匈牙利地处欧洲心脏,匈中友协坚信自身在维护真正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德行会为匈牙利与邻国携手合作提供更多可能。这也将有助于协会推动中国和欧洲中部地区建立更加广泛的友谊。

猜你喜欢
汉学家匈牙利协会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汉学家访问蒲松龄纪念馆
著名汉学家史景迁逝世,享年85岁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美国汉学家巴托尔德·劳费尔的首次中国考察
匈牙利:与水结缘
海外汉学家影廊
对匈牙利第四次修宪的一点思考
关于匈牙利的转型